聚热点 juredian

王近仁医案(一)

王近仁(1917-1963),江苏常熟人。1924年入私塾攻读诸子百家之学,1934年随名中医章成器先生学习中医内外科,矢志岐黄之术,并得其真传。3年后悬壶常熟乡里,开业行医,因其质性颖悟,博学前贤诸家,勤于实践,很快誉满遐迩,深受患者欢迎。1951年成立联合诊所,后任妙桥医院院长。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返乡,继续其仁术,开展中医内、外、妇、儿各科诊务,尤其对伤寒、温病、疑难杂证和妇科病有深入研究,对疡科疗疽痈疡治疗亦得心应手。惜1963年误服河豚后出诊,抢救不及亡故。王近仁先生是常熟名医之一,一生忙于诊务27年,虽行医时间不算很长,但活人甚多。

一、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和瘀通络治愈偏瘫一例

周某,女,65岁。

初诊∶1961年10月14日。

主诉及病史∶原有肝阳头痛十余年,近因劳累突致头昏、头痛,骤然昏仆。

诊查∶神志尚清,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右侧手足麻木失去知觉,而不能活动,口角流涎,舌苔满布黄腻,脉息弦滑而数。

辨证∶素体肥腴,肾阴下亏,肝阳上扰,肝风夹痰热上窜经络,络脉痹阳。

治法∶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瘀通络。

处方∶礞石滚痰丸12g(包煎)天竺黄10g陈胆南星5g白僵蚕10g全蝎3g明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30g红花2g姜竹茹5g羚羊角粉5g(分3天6次磨冲)6剂

二诊∶10月2日。上药服后痰涎已除,右侧肢体能够屈伸,言语渐清,舌苔黄腻已化,舌质嫩红,脉息转为细弦。前方既效,再踵前意,稍增填补。法拟养阴化痰,平肝熄风,化瘀通络。

处方∶细生地黄10g制首乌12g陈胆南星5g白僵蚕10g全蝎3g明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30g红花2g姜竹茹5g羚羊角粉5g(分3天6次磨冲)

上方药共服36剂,手臂举握自如,步履正常,语言流利,口眼牵正,并能参加各种体力劳动。

【按语】高年肥腴之体,本有肝阳宿疾,此因下元亏虚,风阳易张,久病阳亢火旺,下涸肾水所致。复因劳力,突致卒中,初病风阳夹痰入窜经络,故治疗以平肝熄风、豁痰开窍为首要。风熄痰除后,转手填阴,但平肝豁痰通络仍不可缺,如此方能竟其全功。

二、平肝熄风、滋养阴液、搜风化痰治愈偏瘫一例

邓某,女,52岁。

初诊∶1962年3月7日。

主诉及病史∶卒中后后遗半身不遂两月余。

诊查∶头昏,右侧半身不能动弹,口眼歪斜,口唇颤动,口渴不欲饮,舌光如镜,舌心裂纹,扪之无液,脉息细弦而数。

辨证∶五液亏损,肝风夹痰火横窜经络。

治则∶滋养阴液,平肝熄风化痰。

处方∶细生地黄18g枫石斛12g石菖蒲12g女贞子15g桃仁10g明天麻12g石决明30g钩藤12g白僵蚕10g全蝎去翘足3g红花2g,6剂

二诊∶3月14日。药后口唇颤动减少,头昏、口渴减轻,舌仍光净如镜,扪之乏津。风阳稍平而肾阴未充,脉络失和,拟加强滋肾。

处方∶生地黄30g石斛30g元参15g女贞子15g白芍15g生石决30g天麻10g钩藤12g白僵蚕10g全蝎3g丹参15g牡蛎30g桃仁10g,14剂

三诊∶4月5日。药后唇颤已瘥,舌津已转润,并生出薄苔少许;头昏基本控制。再予原方续服45剂。药后舌苔渐生薄白,舌转嫩红,手能伸举握物,两足步履自如,生活自理。

【按语】该患者舌光如镜,头昏,口唇颤动,舌有裂纹,扪之无液,显系阴亏极甚、虚风内动。治疗之初重用息风平肝之品,仅得少效,改以滋填为主,兼用白芍疏肝,牡蛎、石决明、僵蚕、全蝎息风,虚风方能平息,兼用天麻、桃仁、丹参通络,使中风后遗症获得治愈。

搜索建议:王近仁医案  王近仁医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