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个人LP犹豫了?要么不投,要么重金筛选好GP、好项目,超高净值LP更愿长期“陪跑”

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大爆发,成为VC募资端的主要来源,而私募股权投资中的个人LP(有限合伙人)出资占比已逐渐降低。但与此同时,市场的“二八分化”也逐渐演变为“一九分化”,仅有10%左右的头部机构获得了市场近90%的资金。这意味着,对于市场上很大一部分中腰部VC机构来说,高净值个人LP在募资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经济环境和行业变化的综合影响下,当前不少高净值个人LP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持观望态度,出资意愿较弱。更重要的是,高净值个人LP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行业给自己带来的回报和收益,更加谨慎地筛选基金管理人,也对其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北上深GP募资“下沉” 

中腰部GP仍重视个人LP

“现在高净值人群宁愿去买高尔夫球一年200万的会员,都不愿把钱用来做投资了。”胡军(化名)笑言,今年上半年华南一高尔夫球场的会籍销量大增,如今高净值人群似乎更热衷于消费娱乐了。

而同样作为高净值人群中的一名,胡军观察到,自己及身边的人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出资表现得越发谨慎,甚至有些朋友明确表示暂缓这个领域的出资。

无独有偶,深圳一腰部VC机构IR程璐(化名)在请银行理财的朋友介绍高净值客户时,得到了回复却是:“我们的客户现在要么自己投项目,要么把钱放银行定存了。”程璐所在的VC机构个人LP居多,业绩在业内算比较稳定,返本也比较快,起码至今整体不亏钱,但也只有10%左右的个人LP还在复投。“我们还是很重视个人LP的,能接触肯定会去接触,毕竟现在募资太难了。”程璐说。

尽管近些年政府引导基金成为创投圈的主流LP,但并非每家GP(基金管理人)都能匹配得上,对很大一部分中腰部VC机构来说,高净值个人是LP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当前的头部VC机构,在早年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由个人LP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后才随着机构的发展转向更多机构LP募资。

募资难,连个人LP都能感受到GP的为难。“现在募资是有多难,以前哪有北上深的GP来我们中山募资的,今年我都见过几波IR了。”王佳(化名)是一名有过7年股权投资经验的个人LP,同时也是中山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伙人,目前除了自己做LP之外,还会学习跟投一些项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以往北上深的VC机构都看不上他们这种出资能力仅在几百万的个人LP的,如今却频繁有GP过来找他募资。

王佳坦言,目前个人仍有出资意愿,但风格与以往会有所不同。“以前投得比较分散,出资金额也是入门级,现在出手确实会更加谨慎,但如果看好了项目或者某个好的基金,投资金额会大一些。盲池基金的话,我更倾向于投信得过的GP。”王佳表示。

个人LP整体放缓出资 

部分超高净值LP仍坚持“陪跑”

今年以来,不少GP都遭遇过LP“临阵变卦”的撤资,究其原因,除了综合环境因素导致部分地主家“没粮”了之外,GP过去的投资业绩表现,以及给LP创造的品牌形象,是影响LP是否继续出资的重要因素。

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被屡屡刷新纪录的账面财富,在“退潮”之后仅存一堆根本抓不住的泡沫,不少投资人猛然发现,那些好看的账面数字,如今已经大打折扣,许多基金根本不赚钱,有些不仅不赚钱,还亏了本金。

“某上市公司老板在一家曾经很知名的机构里投了20亿,如今快十年了,回本不到三成,最后便决定再也不做这种股权投资了。”程璐告诉记者,许多个人LP在过去 确实 都交了不少“学费”。

就连天使投资人麦刚也曾坦言:“作为 LP,我在过去十多年的一级市场投资了一些基金。可能是我运气不好 , 基金业绩不是很理想。”

如今市场环境和行业的变化也被个人LP看在眼里,他们也开始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股权投资以及投资回报。“现在已经不期望项目有爆发式的估值增长,我们的预期就是,三年内有2-3倍的回报就可以了。”王佳说。

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在疫情反复、资本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下,募资市场活跃度呈现走低趋势,新募基金数量2701只,同比下滑7.2%,披露募集金额7724.55亿元,同比下降10.3%。

募资仍处寒冬,但在这背后,仍有部分个人LP能坚持“陪跑”。行业内一般将出资能力在1000万以下的人群定义为高净值人群,而1000万以上的则是超高净值人群。程璐所在机构的个人LP,之所以当前的复投率不高,是因为这些个人LP的单笔出资金额并不大,“出资几百万的个人LP居多,这类人群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容易摇摆。”程璐说。

在多位受访的机构人士看来,出资在500万以下的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并不高,但对回报的要求反而很高,反而是超高净值人群在市场上经历过起起伏伏,对风险和收益的理解会更理性更透彻一些,而且他们识别专业GP的能力也比较强。

有个人LP下场直投 

GP急需提高投资水平

毫无疑问,在交过不少“学费”后,仍然愿意选择股权投资的个人LP,则对GP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DPI数据是众多考量因素中的重点。“IRR的泡沫太大了,钱要到手才是关键。其次,我们还会考察GP团队的稳定性、决策机制、投资策略、业绩分析和归因、对产业的深耕和资源禀赋等。”王佳说。

也有部分LP在交过“学费”之后,选择自己下场做投资。“有些超高净值人群,手里可支配资金大几千万甚至过亿的,就会自己设立基金,或者参股别人的基金,做个小的合伙人或者固定出资人,资金体量再大一点的,就直接成立家族办公室。”据前海基金小镇机构业务部负责人吴迪观察,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私募股权投资的个人LP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自行开展投资,他认为,如果个人LP懂投资也懂项目,选择直投也未尝不可,但整体来看,这个行业的门槛依然很高,并非有钱就能入行。

虽然有过7年的个人LP投资经验,但王佳也认为私募股权投资是个高门槛投资。“个人LP做直投,第一,需要强大的出资能力;第二,需要尽职调查能力;第三要有资源交换能力,这些对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王佳认为,做股权投资必须依靠团队,个人LP的谈判能力比较弱。因为如今项目融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是资源,好项目往往需要投资人有资源交换能力,而大部分的个人LP能给到的只有钱,机构投资者则能给到企业更多附加价值。

一边是募资难,另一边却有机构提高高净值客户的出资门槛,背后是怎样的考量?“大部分好一点的GP出资门槛都在500万,大白马直接是1000万元以上了。”程璐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稳定的个人LP财富会在5-10个亿。 GP提高出资门槛,大多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提高投资效率,因为一只基金的LP多了,沟通成本就高,决策效率就会很低。

此外,优化个人LP的结构更利于GP集中时间和精力做投资,而不需要把太多时间放在维护客户上。“我们去说服一个出资能力100万的客户和1000万的客户时间成本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更愿意把时间投入到出资能力强的人身上。”程璐说,只有GP和LP的认知水平接近,投资效率才会高。

个人LP对股权投资的态度变化,也倒逼GP往更加精细化运作方向发展。吴迪认为,第一,GP要加强与投资人的交流,让LP更加清楚GP的投资策略和方向;第二,GP要继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第三,投早投小的基金若能采取及时退出策略,提高DPI水平,也会受到投资人的欢迎。

责编 :岳亚楠

校对: 王蔚

搜索建议:
热文

 秋意浓,宜相聚【寻主寻宠贴】

尚有许多宝贝在迷途中,不幸与家人分别,愿各位好心人转发扩散,你的轻轻一点,就是他们团聚的希望。它的名字叫二饼 在雅居乐金沙湾附近走失了 身上没有牵引绳联系电话:...(展开)

热文

 人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性格、气质、修养、品行、知识、能力、态度、三观、为人处事、适应社会能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一个人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