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老方说:任正非的“寒气论”不必过度解读,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

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企业活着就是为了赚钱。这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胡思乱想太多反而会丢掉自己的本分。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媒体爆出来的任正非内部讲话能够引发企业和社会层面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主要是因为世界形势的变化,大家意识中的不安,以及任正非本人的影响力,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产生了轰动效应。

这未必是任正非的本意。

从任正非过去的文章、讲话和访谈来看,任正非其实很注意华为跟外界的界限,他是一个很守本分的企业家,就像农民只想种好地一样,任正非也只想把华为经营好的问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任正非想要做个“忘了家”,不希望出风头,不希望被大家关注和议论,但随着华为处于风口浪尖的现实和他女儿的遭遇,任正非被迫走到台前,连续接受了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回应了各种问题。

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任正非又回到了过去“低调”的状态,但他毕竟已经“太网红了”,所以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引发热议。

这次的“寒气论”,本来只是一个企业内部居安思危的讲话,所谓生于忧患,企业没有危机感是不行的。比如万科早就喊出过活下去的口号,但好像当时也没有谁当回事。

事实上,大家都喜欢“报喜”不喜欢“报忧”,你对未来悲观的话,别人会觉得你危言耸听,或者说你是胆小如鼠。

任正非对未来的形势判断是他的一家之言,他也没有把“寒气”传导给外界的意图,至于外界怎么解读,都是各人的自家事。

有人很认可任正非所说的,并且能够未雨绸缪,有所准备,这很好。有人不认可任正非的判断,觉得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也没什么。还有人只是当谈资和趣事,哈哈一笑而过,这都是反应的不同。

我认为企业界的朋友不妨翻看一下任正非之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在文章开头,任正非说了这么一段话: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

在文章的末尾,任正非还说,“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事实证明企业就应该有这样的危机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和长远眼光,华为是发展不起来的。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情况,对未来多一点危机感都是好事,有危机感跟乐观主义并不冲突,相反,危机意识是乐观主义的有力补充,乐观主义本就包含了危机和悲观的色彩。

比如马云有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你说这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

一个企业要活下来,要活得很好,就应该有正确的未来观、全局观和全球观,思想里没有同时具备危机感和乐观主义的人,就很难说他具备了大格局。

我们做任何事,怎么想很重要,怎么做很重要,只有思想正确,行为正确,才会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

任正非提出华为面对形势变化,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以“活下来”为纲领,这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吗?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应对才是。

古人说,物不经冰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经历风雨才行。

如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所言,“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我认为,对于任正非的“寒气论”不必过度解读,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遭遇困难和危机是客观现实,不会因为你不喜欢、不希望就不出现,你能做的就是提前预防和沉着应对。

我们对于未来永远充满乐观,但这不妨碍我们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怎么准备呢?就是苦练内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千方百计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天地有冬夏,人生有顺逆,这是自然规律,我们顺势而为就好了。

搜索建议:
热文

 母亲节的作文800字

实用的母亲节的作文800字四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