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德才应用逻辑:德才兼备可大用,有德无才培养用,无德无才需慎用

为什么自我提升和人际交往中,德是才的基础,是自我提升的本体?这个话题分解开来就是德才应用的三个逻辑:德才兼备可大用,有德无才培养用,无德无才需慎用。

老子《德道经·善观》:“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

人的生命虽然与社会紧密地相连、但是人们的身国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同时也是剖析生命中性命双重结构内“德”的变比,将“德”作为精神食粮而展开的“大唯物论”和“唯德论”的学说思想。

老子论述家、乡、邦、天下这些外环境的发展学说,同时也是论述我们自身生命规律、使生命获得真正快乐的一门学问。

只要我们能够举一反三,以“ 修之身 ”贯穿始终、以“ 道德 ”进行实践,那么一切都可以找到答案。

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和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老子才会指出“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这五个“观”,既可以顺观也可以逆现、它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论,由此可以引申出德才应用的逻辑: 德才兼备可大用,有德无才培养用,无德无才需慎用。

观什么呢?

观德就知道这个身怎么样,这个家怎么样,这个乡怎么样,这个邦怎么样,这个天下将会怎么样。

“ 修之身 ”就是分析的前提, 修与不修 才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修”什么?修道德。按照老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道德实践,修之身,才能真正体会理解掌握道德,尤其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德”,无数个人和家庭的修德之“真”和“余”,就是我们外环境德治的基础,才能继续在个人成长和应对环境关系时,游刃有余。

所以,老子才会指出“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这五个“观”,既可以顺观也可以逆观,它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德”真实不虚,就可以用“德”一层层扩大,处理自身以及环境关系。

“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

我们把思维发散开来,会发现老子这段话同时说明了很多管理学思维模式,同样可以提升我们的心智。

第一个观点, 要想改变家庭周围环境以及更大的环境,那首先要改变每个人的个体,要改变每个人个体,首先要改变每个人身心的状态,看是否进行了修之身,德性能量是否充足。个人德性足了,符合道德规律,符合老子的道德学说,可以进一步影响家庭和环境,也达到和谐和睦。再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也就是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那么如果一个人想担任管理者,想在社会上担任一定的领导。就要看他的德性是否能够符合老子的学说,德性是否能够影响他所管理的团队范围。这是判断他能否发挥才干的前提。

如果这个人德性不足,德性不足以覆盖涵盖影响他所管理的团队正向性发展前进,他就不具备领导这个团队的能力。即使他带领的团队有几十、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的人,他的这个领导能力仍然是名不副实的。轻则损害他自身,导致矛盾重重和心力交瘁;重则对团队整个影响非常巨大。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就是指的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德性,品格和能量和所处的位置不相匹配,不相符合,就必定会出现麻烦,心力憔悴,甚至出现灾难。

现在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只要一个人学历足够高,资历足够丰富,经历足够复杂,甚至是年龄足够大,就顺理成章地被认为应该有能力担任一个团队的领导。但问题是,这种认知恰恰忽略了 德的状态应该是第一位,而才能则只能处于第二位这个核心原则 。

对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成长也是,现在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全部时间精力去学习知识,考出好成绩。只有知识和能力,虽然可以见一时之功,但是再往下发展就很难了,走不长远。而另一种片面则是只重视德的培养,忽视具体专业知识和才能的学习实践,理论上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就傻眼了,没有能力去处理。 这种人的论述甚至被认为是心灵鸡汤。

“ 修之身,其德乃真 ”是前提条件,只有这个“德”真实不虚了,具有品格和能量了,才能开启智慧和创造力,才能体现于具体才干上。也就是“德”必须真实,这样,一方面德在品格上促进才能产生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德在能量上供应心身,促进头脑智慧产生。达到这两方面标准了,这个人的德才是合格的。

针对不同的个人德的层次状况,我们也能总结出提升自己心智的原则:德才兼备可大用,有德无才培养用,无德无才需慎用,求职以及担任团队负责人时,也要据此分析自己应该处于哪个位置,应该怎样提升。

很多没有摆正德才关系的人,即使红得了一时,也走不长远,本来如日中天,突然某一天就翻车了。

老子关于德的论述确实是博大精深,饱含对人类深沉的慈爱,也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满足于自私自利的德,就会滑入虚伪而自私的无底洞,不符合德的规律。就会翻车、出问题。

“德”字拆解分析,就是“一心做到十善四则,为人们(彳)服务”的意思。德,还需要运用修心的四项基本原则加以规范,这四原则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

同时, 德还具有能量,只有当我们具备了德的品德品格以后,能量才会和我们的心身同频进入,滋养全身,这就是厚德载物。

德的品格和能量都厚实了,才干有会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就会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轻松驾驭,而活得潇洒快乐。这就是一种正向发展模式。

只有具备以上基础条件了,才能产生接下来老子论述的一系列效应:“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能自私自利,而是自始至终要合德的规律,也就是成人和成己相辅相成。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周围环境的人事物联系起来,观察自身的德,类比分析周围环境的德,用自身的德才服务于周围环境,实现个人与环境的共同促进,共同生存发展,欣欣向荣。 这个规律,在我们进行自己自我心智教育提升过程中,就要始终坚持。

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时,更不能放弃这一原则,这就是“ 不忘初心,方得始 终”。假如有一天,我们担任一个团队负责人了,还需要坚持这一教育原则,继续坚持德的修养和实践,服务自己,服务周围,在服务周围的过程中成就自己。

搜索建议:
热文

 大众车哪款质量最好?

理论上来讲,大众品牌越低端的车质量相对越好,越高端的车质量相对越差。低端车型多用稳定耐用的AT变速箱,而其高端车型反而用故障率较多的双离合变速箱。很多人可能会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