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译文(三)

61、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夜晚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而不烦躁,不作呕,无口渴,没有表证,脉象沉微,身有微热的,用干姜附子汤主治。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切成八片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一次服下。

62、发汗以后,出现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是发汗太过,营气损伤,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治。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剖开生姜四两以上六味药,用水一斗二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人参。

63、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头痛等表症已无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打碎,用布包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各药,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旧本说:服一黄耳杯(古代饮具,容量一升)。

64、发汗太甚,汗出太多,致心阳虚弱,病人出现双手交叉复盖心胸部位,心慌不宁,须用手按捺方感舒适的,用桂枝甘草汤主治。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一次服下。

65、发了汗以后,病人出现脐下跳动不宁,好象奔豚将要发作的征象,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剖开以上四味药,用甘澜水一斗,先加入茯苓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次,一日服三次。制作甘澜水的方法:用水二斗,倒入大盆内,用灼扬盆内的水,直至水面上出现无数水珠,即可取来使用。

66、发了汗以后,致脾虚气滞,出现腹部胀满的,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片半夏半升,用水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以上五味药,用水一斗,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67、外感病,经过涌吐,或泻下以后,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气逆上冲胸膈,起立时就感头昏目眩,脉象沉紧的,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如果误用发汗法治疗,就会耗伤经脉之气,出现身体振颤摇晃、站立不稳的变证。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炙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68、使用发汗法,病还没有解除,反而出现畏寒、脉沉微细等症状,这是正气不足、阴阳两虚的缘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五升,煎煮成一升五合,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

69、经用发汗,或泻下以后,病仍然不解除,出现烦躁不安、恶寒、肢冷、腹泻、脉沉微细等见症的,用茯苓四逆汤主治。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破成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以上五味药,用水五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每日服二次。70、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缘故;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可给予调胃承气汤治疗。

调胃承气汤方

芒硝半升甘草二两,炙大黄四两,去皮,用陈米酒洗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大黄、甘草煮成一升,去掉药渣,然后加入芒硝,再煮一二滚即成,一次服下。

71、太阳表证,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损伤津液,致胃中津液不足,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安静睡眠,口干想要喝水的,可以给予少量的水,使胃津恢复,胃气调和,就可痊愈。如果出现脉象浮、轻微发热、怕冷、小便不通畅、口干饮水而不止,是太阳蓄水症,用五苓散主治。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以上五味药,捣成极细末,作成散剂,每次用米汤冲服一方寸匕(古代量具,为边长一寸的方形药匙),一天服三次。并要多喝温开水,让病人出汗,就可痊愈。调养护理方法同常。

72、发过汗以后,出现脉象浮数、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通畅的,用五苓散主治。

73、外感病,发热汗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并见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茯苓甘草汤主治。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片以上四味药,用水四升,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分成三次温服。

74、太阳中风证,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证,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里证,如果出现口渴想喝水,一喝水即呕吐,这就叫水逆,用五苓散主治。

75、在诊脉前,看到病人双手交叉复盖于心胸部位,假如医生叫病人咳嗽,而病人却无反应的,这一定是病人耳聋的缘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重复发汗,损伤心肾阳气所致。发过汗以后,饮冷水太多,冷饮伤肺,势必会引起气喘;用冷水洗浴,寒邪内迫,也会出现气喘。

76、发汗以后,出现服药即吐,水药不能下咽的,这是误治的变证。如果再进行发汗,一定会出现呕吐,腹泻不止的见症。发汗、或涌吐,或泻下以后,无形邪热内扰,出现心烦不能安眠,严重的,就会出现心中烦闷尤甚,反来复去,不可名状,用栀子豉汤主治。如果出现气少不足以息的,用栀子甘草豉汤主治;如果出现呕吐的,用栀子生姜豉汤主治。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剖开香豉四合,用布包以上二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栀子煎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出现呕吐的,停服剩余之药。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剖开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用布包以上三味药,先加入栀子、甘草煎煮,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出现呕吐的,停止服剩余的药。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十四个,剖开生姜五两,切片香豉四合,用布包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栀子、生姜煎煮至二升半,再加入豆豉共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出现呕吐的,停止服剩余的药。

77、经过发汗,或泻下以后,出现心胸烦热不适,胸中板闷窒塞不舒的,是热郁胸膈、气机阻滞,用栀子豉汤主治。

78、外感病,得了五六天,用峻泻药攻下后,身热不去,胃脘部支结疼痛的,是热郁胸膈,气机郁结不畅,其病尚未解除,用栀子豉汤主治。

79、外感病,使用泻下药以后,出现心烦不宁、腹部胀闷、坐卧不安的,是热郁胸膈、气滞于腹,用栀子厚朴汤主治。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剖开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用水浸泡,炙成黄色以上三味药,加水三升半,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出现呕吐的,停服剩下的药。

80、太阳伤寒证,医生误用泻下丸药峻猛攻下,出现身热不退,轻度心烦不安,并见腹满痛便溏等中寒证的,用栀子干姜汤主治。

栀子干姜汤

栀子十四个干姜二两以上二味药,加水三升半,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服。如果温服一次后,出现呕吐的,停服剩下的药。

81、凡是使用栀子豉汤,如果病人平素有大便稀溏的,应禁止使用。

82、太阳病,经用发汗,汗出而病不解除,病人仍然发热,心慌,头目昏眩,全身肌肉跳动,身体振颤摇晃,站立不稳,象要跌倒,这是肾阳虚弱,水饮泛滥所致,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切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加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83、咽喉干燥的病人,多阴液不足,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84、久患淋病的病人,多阴虚下焦有热,不能用发汗法。如果误用发汗,就会引起尿血的变证。

85、久患疮疡的病人,多气血两亏,虽有身疼痛等表证,也不能用发汗法。如果误用发汗,使气血更伤,就会出现颈项强急,角弓反张的痉病。

86、久患衄血的病人,多阴虚火旺,不能用发汗法。如果误发其汗,就会出现额部两旁凹陷处的动脉拘急、两眼直视、眼球不能转动、不能睡眠的变证。

87、患出血疾患经常出血的病人,多气血亏虚,不能用发汗法治疗。如果误用发汗,就会出现畏寒战栗的变证。

88、平素爱出汗的病人,多属阳虚不固,不能用发汗法。汗本出而又再发其汗,就会形成心神恍惚、心中烦乱不安、小便后尿道疼痛的变证,用禹余粮丸治疗。

89、病人素有内寒,不能用发汗法。如果反发其汗,就会使胃中虚寒更甚,出现吐蛔的症状。

90、本应先用发汗法治疗表证,然后再用泻下法治疗里证,却反先用泻下法治疗里证,这是错误的治疗原则;如果先用发汗法治疗表证,就是正确的治疗原则。本应先用攻下法治疗里证,然后用发汗法治疗表证,却反先用发汗法治疗表证,这是错误的治疗原则;如果先用泻下法治疗里证,就是正确的治疗原则。

搜索建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译文  
热传

 合同的书面订立方式介绍

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等可以有形式在再现内容的方式达成的协议。这种形式明确肯定,有据可查,对于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有积极意义。书面形式一般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合同书、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