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诸葛亮《又诫子书》怎么评价酒?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精彩的酒局,塑造的数百位出场人物几乎人人嗜酒,但诸葛亮喝酒的场景却只是点到为止。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饮酒也有所提及,比如面见孙权、草船借箭,只不过不像其他人那么豪放地畅饮。

一代谋圣诸葛亮,与酒的故事还真不少,今天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诸葛亮与酒的故事。

南阳酒文化中的诸葛亮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诸葛亮家族世代酿酒。诸葛亮是古琅琊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对阳都故城遗址考证证明,当年诸葛亮家中有较大规模的酿酒作坊,并以诸葛美酒享誉四方。再到后来来到南阳,在南阳也留下了很多诸葛亮酿酒的传说。

有资料记载,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做军师,筑台议事,招兵买马,屯田耕种,余粮如山,诸葛亮以余粮为料,取议事台下“四眼井”水,经过反复研制,酿造出香气浓郁、绵甘爽口、余香悠长的酒。

张飞连喝三碗仍不过瘾,大呼“先生给俺再来三碗!”由此可以看出所酿之酒的口感非常好。诸葛亮说道:“美酒不可过量,今吾等在议事台上议天下大事,饮美酒佳酿,乃壮英雄之豪气矣。此酒就取名‘议事台’,诸位意下如何?”大家连声赞好。后来,诸葛亮还调兵办起酿酒作坊。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阳卧龙岗卧龙潭畔有一口正六边形青石凿成的石井,名曰“诸葛井”,是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所凿,其生活饮用之水和酿酒所用之水均出自该井,是卧龙岗上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处实物标本。传说诸葛亮用此井水酿出的酒,称为“诸葛酒”、“卧龙玉液”,酒香浓郁、甘美醇和。

南阳气候温润、五谷丰登、井水甘甜,为酿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在南阳酒文化中,以“诸葛亮”、“武侯祠”、“卧龙”、“茅庐”、“草庐对”、“三顾堂”等作为酒名的产品非常多,这也从侧面说明诸葛亮对南阳酒文化的深远影响。

诸葛亮的饮酒观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这是一代谋圣诸葛亮写的《又诫子书》,专门论述饮酒。

《又诫子书》的意思是:摆设酒宴招待客人,目的是符合礼节、表达情意,既要让身体舒服,又要让心情愉悦,吃饱喝足之后就应该及时退席,这才是一场和谐圆满的宴会。如果主人感觉还没尽兴,客人也不觉得疲倦,可以再饮到酒醉,但绝对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乱来,尽兴而不乱性。

由此不难看出诸葛亮对饮酒的态度。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诸葛亮形成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法,其中一点也和酒有关。

诸葛亮在《将苑·卷一·知人性》中写道,“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说的就是,酒后吐真言,通过醉酒后的举动,来观察这个人酒后行为举止,从而看出他的本性和修养,因为这个时候人会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与酒相关的故事不止于此,他与酒的轶事,以及他对饮酒的态度,都值得后人学习,同时也是酒文化中的一部分。

-- The End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子书  子书词条  评价  评价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