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楼市要火了,房价要涨了!国家发力需求端与供给端政策同步共振

2022年已经只剩下不到2个月时间了,过了一个最热的夏天后,立冬居然暖成立夏,南方多地气温重上30度,以至于暖冬还是寒冬争论不休。

但房地产业的春天确乎提前来临了。

楼市一片光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01 // 房企违约潮泛滥止于暖冬?

而这轮房地产周期下,寒冬似乎来得更早,不少房企的债务问题让本已困难的经营雪上加霜,违约潮似有蔓延之势。

11月1日,旭辉发布公告称暂停向所有境外债权人进行支付,意味着房企“优等生”已经官宣债务违约。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13号,二十强房企中梁控股也发布公告,暂停支付公司境外债务项下所有应付的本金和利息。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房企债务违约,上下游均受到拖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业主受到拖累,毕竟这两三年以来违约房企出现停工、烂尾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这种拖累,不仅仅是影响业主,更会传导至新房市场,导致市场信心的缺失。

房企债务违约的本质是,当下几乎所有房企都面临缺钱的困境。因此,稳定楼市,并不是简单的“救市”还是“救企业”的选择,房企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

从最近一系列的政策,或是最直接的回答。

02 // 连续出台的重磅政策核心:保房企

11月1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简称“金融十六条”,普遍认为是“政策力度最大、措施最为具体”的金融支持政策,从房产股的表现来也可见一斑,犹若这冬天里冲上30度的气温一样,带来不少暖意。

接二连三,昨晚中国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内容简单点讲,就是房企可以通过“银行保函”置换“预售资金”,优先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偿还项目到期债务等。

从金融十六条也好,还是预售资金松绑,显然政策都是直击当下房企的痛点——缺钱,在流动性风险边缘挣扎。

“没钱给钱”,这一系列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行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政策的核心在于稳地产,“保项目不保房企”已成过去式。

03 // 房企债务爆雷被彻底按下暂停键

实质性的扭转房企融资困境,将是推动房企恢复经营“造血”能力的重要一步,债务爆雷显然也已被按下暂停键。

上半场的救市,300城逾800多次的调控政策,放松限购、限贷、降息等,更多的是从 需求端 进行改善;此轮政策的出台与加码,是对市场关键堵点的疏通,可以说是从 供给端 直击痛点,在保交楼、抑止市场乱相、改善流动性等方面注入强心针。

至此,需求与供给已形成同台共振趋势,楼市或将踏出全面复苏的关键一步。 (申明:凡转载本头条号原创文章,须注明“转载自【中国地标城策院】头条号@许子 原创文章”,否则视为侵权并被追究责任。)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