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问陆地冲浪能“火”多久,不如问它怎样细水长流

反复的疫情阻隔了人们漂洋过海的旅途,却无法阻挡大家对户外的渴望。

从露营、飞盘,到腰旗橄榄球和浆板,城市周边的小众运动新潮迭起,这些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的附加属性:社交。继足球场和河道相继沦陷之后,各大公园的平地和坡道也开始扎堆出现追风者。

追风者们脚下踩的不是大众认知里的双翘滑板,它叫陆地冲浪板,简称“陆冲”。

可能在外人看来都差不多,但其实板与板之间大有不同。最新兴起的陆冲,在动作上用肩来带动转向,利用身体的折叠和舒展发力的姿势,更像单板滑雪。事实上,这些人中的确有不少是在夏日里找替代品”过把瘾“的滑雪爱好者。半年前挤在雪场里的人们恐怕很难想到,如今滑雪的淡季会成就属于陆地冲浪板的“夏天”。

单板滑雪、冲浪和陆冲

“3月份,我们就开始推广陆冲了。”在合生麒麟社12楼的一间工作室里,陆冲教练彩虹告诉懒熊体育,他是最早在北京做陆地冲浪公开课的人之一。此前,在鸟巢附近的广场,以及首钢滑板公园里,只要有人感兴趣,他就会免费教学。目前他主理的社群“北京陆冲学院”有6个微信群,近3000人。

滑手Joven从2018年开始玩陆冲。他说,自己创立的“魔都陆地冲浪滑板俱乐部”今年激增至6000人,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陆冲社群。

装备侧也在印证陆冲的火爆。全品体育是知名陆冲板品牌Carver在中国的代理商,据负责人Zander透露,近一年来,Carver的销量爆发期在今年4、5月。但他认为,市场还远没有饱和。

现在小红书搜索“陆地冲浪”,笔记数量达到60000条。根据新红数据此前的统计,小红书平台的相关笔记数量从去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暴涨312%。在线上和线下,陆冲都在吸引着新的流量。

脱胎于冲浪

对板圈人来说,陆地冲浪并不新鲜。因为所有的板类,都脱胎于冲浪。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滑板电影《狗镇之主》,就发生在一个无浪可冲的夏日。

1970年代的美国,许多豪宅在经济萧条中被废弃,留下干涸的泳池。当时,在西海岸的冲浪热潮下,由于浪点有限,一群叛逆少年组成了Zephyr Team滑板队,用安装了聚氨酯轮的滑板,开始在泳池额度坡面上滑行,并把冲浪技术融入滑板动作。U池滑板就此诞生,并发展成X-GAMES(世界极限运动会)的项目之一。

X-Boys

到1980年代,随着翘滑板(街式滑板)逐渐流行,贴近街区地形的动作变得更受欢迎。但无论是平地Ollie,还是在陡峭的碗池里Drop in,都和冲浪的体验有一定差距。

1995年夏天的加州,苦于“风平浪静”的Greg Falk和Neil Carver像前辈一样,开始打量脚下的滑板。这一次,他们加宽了板面和轮胎直径,并设计出了带弹簧轴的双桥。滑手通过前后挤压弹簧产生回弹力,无需蹬地也可以完成滑行和转向。就这样,第一块陆冲板Carver C1诞生了,在沥青路上找浪不再是痴人说梦。

陆冲板的构造决定了它和滑板的根本区别,这完全是为了模拟冲浪而诞生的产物,在入门阶段,它不需要像滑板一样蹬地和跳跃,而是通过摆动身体重心控制陆冲板前进。相比滑板,对新手更加友好。

到现在,陆冲已经发展出PU和弹簧两种前桥系统。相对而言,弹簧桥更“软”,更方便初学者找感觉;PU桥虽然“硬”,但回弹力大,加速更快,简洁轻便的设计也方便维护。在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是三大国外品牌:Carver、Yow和Smoothstar,价格在1500-4000元不等,国产品牌价格则在600-2000元左右。

弹簧桥、PU桥、陆冲结构

运动零售品牌冷山的板类负责人张屾认为,在中国,冲浪依然是沿海地带的小众运动。国内厂商研发陆冲板时,由于缺少原汁原味的冲浪文化作为灵感,并且缺乏自主研发的理念和能力,在模拟冲浪体验方面,和国外品牌多少会有些差距。

据懒熊体育了解,许多国产品牌的前身都是国际品牌的代工厂。比如,陆地制燥代此前加工过某西班牙品牌的前桥。对此,全品体育的Zander表示,代工厂或许能复刻设计和技术,但缺乏Carver数十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滑手资源。他认为,“很多代工厂只是在用爆款思维做陆冲板,但老牌想得更全面和长远。”

对于入门玩家来说,代工厂出身的国内品牌或许因为供应链优势,价格更低;但老滑手们大多认为,陆冲板虽然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但细微处的设计,比如脚窝的深浅、前桥的轴距、轴承的材质等,都会影响滑行体验。有进阶要求的玩家们,还是愿意购买国外板。

总体而言,更简单的入门操作、更高的装备价格给陆冲运动带来了最“有价值”的受众。相比滑板的年轻化,如今的陆冲玩家更集中在已经毕业、有一定消费力、乐于社交分享的人群,这也促进了陆冲社群的繁荣。

有社群,才有一切可能性

据懒熊体育了解,Carver陆冲板一年的销量已经达到2万块。但购买陆冲板只是一个“入坑”动作。想熟练掌握这项新运动,上网自学当然是一种可能,但对于有社交属性的陆冲运动而言,大多数人都会加入社群请“大神”指点。想滑行得更美观或是学习进阶动作,往往需要向社群主理人报名团课,或者请私教。

彩虹告诉懒熊体育,卖板和教学在他目前的收入中各占一半。目前,根据教练资质,北京陆冲学院的私教课费用在450-800元/节。

板类集成品牌Uride友滑则把重心放在了教学服务体系上。他们提供的课包有300元/节,1400元/5节等多种选项,而最高储值2万元的会员卡,可以折扣价购买课包,还可以购买和维护装备。值得一提的是,Uride友滑提供的课包不仅局限在陆冲,也可以与滑雪和滑板通用,旗子透露,其会员每年的平均消费在2-3万元。

除了零售和教学,社群还会带来两重利好。

一些本身是专业滑手的主理人会与陆冲板品牌达成合作。比如,彩虹是Carver的推广大使,Joven则是Yow的签约滑手。知名品牌的认证会也会反哺社群的体量。

在场地方面,社群的积累也在帮助陆冲运动完善基础设施。此前,各地涌现的飞盘俱乐部体量也相当惊人,但目前很少出现专门的”飞盘场“。陆冲场馆却在与滑板高度贴近的情况下,开始落地。7月,Uride旗下开张了北京第一家室内陆冲馆Onboard。

Onboard俱乐部主理人旗子说,陆冲馆学员的年龄在25-45岁之间,相比而言,滑板馆的青少年更多。售板和卖课仅可以维持基本的场地、人员的成本。而占总收入50%的B端生意,才能创造利润。

B端的方式无非是两种:利用场馆引进来、带着社群走出去。Onboard场馆的大多合作方是“大多数板圈消费者熟悉的”潮牌,SMFK;此外,每日黑巧这类快消品牌、中国李宁等运动品牌对陆冲的场地和社群也有需求。当然,大部分品牌方主要看重的是陆冲带来的流量,而不是运动本身。

SMFK与Onboard陆冲馆合作

彩虹说,自己正在北京崔各庄附近筹建一个800平米的陆冲馆,前期投入约500万。散客收费标准在百元以内一天。希望能像健身房一样,他们也会用月卡、季卡和年卡来吸引顾客。每天只要能保证几十个客流量,预计三年就可以回本。但场馆开放要等到十月,即将到来的雪季,也可能会是陆冲的淡季。

关于陆冲的季节性,旗子表示,比起扩大社群规模,她更希望会员能在这些高端板类运动上完成转化,夏天陆冲、冬天滑雪,产生持续的消费。这种筛选从选择投放平台的时候就开始了。

小红书的用户普遍消费水平较高,相比抖音、快手上娱乐性质的短视频,小红书笔记能吸引更多有求知或消费欲望的人,Onboard的新媒体团队也会为社群生产更进阶的内容——从陆冲板品牌到硬核技巧,再到滑手和文化,讲陆冲自己的故事。旗子称,其社群的小红书粉丝到线下消费的转化率能达到40%。

内容永远是促活的的核心手段,作为平台方,小红书也会给各俱乐部或达人定期派发话题词,带动新的视频内容。比如 #入坑吧陆冲# #陆冲carving挑战# 。除了带话题,线下的俱乐部、场地被整合起来,向用户呈现出一张详实的“入门索引”。

”小红书陆冲联盟“的部分俱乐部

平台的催化作用在上海另一家俱乐部Glide Galaxy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负责人Sasa称,她从6月中旬开始策划陆冲相关的活动。凭借自己的KOL资源和传媒策划经验,活动在小红书上的传播效果非常好。短短两个月,俱乐部已经达到3000人,其中有不少是没有接触过板类的小白。

有人想讲陆冲的故事,自然也有应和者。露营、健身房、密室、音乐会,甚至美术馆纷纷与之进行跨界合作。在这些活动中,陆冲扮演着“潮流生活方式”的角色,给都市人的社交平台增添一张张光鲜靓丽的照片。

然而,目前陆冲玩家以新手为主,B端金主看中的消费者带来的流量和潮流标签,对于两者来说,陆冲和飞盘、露营一样,只是内容和素材。这些照片背后,很难判断陆冲板会陪伴普通玩家多久。

陆冲能从潮流变成生活方式吗?

一种新兴运动想要延续,一般有两条路可走。第一种是竞技化,为玩家提供进阶通道,如今已经开展全国联赛的飞盘想走的就是这条路。而对陆冲来说,更加现实的方式或许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与已经入奥的滑板不同,目前国际上尚没有明确的陆冲竞技标准。这种情况下,把陆冲打包进“板类运动”的大概念是一种选择。旗子说,Onboard设施换一换就可以做成滑板等其他品类的场地,他们的内容输出思路,已经从讲陆冲故事,转变为讲Onboard的品牌故事——做板类极限运动的传播者。

把板类看成一体的思路同样被雪具品牌冷山所认可。张屾谈起运动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时说,一项运动的生命要延续下去,需要成熟的进阶体系和竞技规则。否则玩家会逐渐感到无聊,第二年就会抛诸脑后。

目前,包括陆冲在内的夏季品类仅占冷山总业务的5%,滑雪装备依然是其基本盘。陆冲对冷山而言,仅限于一个增强用户粘性的新鲜话题。

随着滑板进入奥运会,单板乘上冬奥东风,以及陆冲的火爆,板类在大众视野里的曝光率在不断增加。全品体育表示,目前,公司也在联合一线城市的俱乐部举办陆冲赛事,试图建立专业的评价规则,但他们对陆冲未来的定义依然更偏向于生活方式。

8月27日,北京维乐山地举办的陆地冲浪“超级泵”极速挑战赛

不论是走哪条路,从业者普遍认为,至少到现在,陆冲的人群还在不断拓宽。未来,它的受众也将不仅限于寻找替代品的滑雪、冲浪者,还有想用风驰电掣一扫疲惫的上班族,以及陪着孩子到滑板店、想运动又怕摔跤的父母。

要问陆冲能“火”多久,不如问它怎样细水长流。

延展阅读:

搜索建议:
热传

 【歌词】张靓颖 - G大调的悲伤...

去年圣诞腾空的烟花刚好一场大雪也落下摊开寂寞手掌捧着冻得通红我滚烫的脸颊想起一辈子那句话转眼又是北京的炎夏什刹海又开满了荷花越过了旧砖墙那排法国梧桐多繁茂的枝桠...(展开)

热传

 森字起名?

带森的男宝名字:玉森、学森、建森、文森、宝森、茂森、永森、志森、森森、明森、德森、桂森、炳森、伟森、荣森、广森、庆森、培森、洪森、柏森、春森、浩森、金森、成森、...(展开)

热传

 二手房过户费应如何计算

二手房过户费应如何计算有些购房者不了解二手房过户费用计算,本文特意整理二手房过户费用,全面的二手房过户税费指导。读者王小姐问:刚准备买套房,但是不知道二手房的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