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论语》开篇三句话,启迪人生的三把钥匙

人的一生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

人生又很复杂,复杂得只有经历了所有岁月,才能活得通透自在。

《论语》开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蕴含了最高深的修养:

多读书、勤交友、少脾气。

01

读书,是破除焦虑的利刃

《观书》里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不管你欢喜还是忧愁,书本就在桌上,跟你一同大喜大悲。

在烦嚣的尘世中,焦虑是常态。翻几页书,读几行字,淡定的力量便融入心底。

扎根于书本的土壤,风挂得再大,心始终安定如山。

樊登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这段时间,是他最迷茫的阶段。他策划的节目不受领导重视,开播遥遥无期。

一个月中,只有一两个星期工作。房贷、租金,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十分焦虑、恐惧,害怕节目被否决,害怕自己会失业,甚至害怕得睡不着觉。

突然,他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趁着有空,好好读书呢?

于是,他捧起《论语》,一页一页地翻,一句一句地消化。

后来,他不但破除了焦虑,还收获了成长,创立了推广读书的企业。

《反脆弱》一书中讲到,反脆弱的最佳方式,就是读书。

大树能抵御强风,不是因为树干高大强壮,而是树根往土里扎得深不见底。

人无惧风风雨雨,靠的是精神的力量,往书海里扎根越深,人越坚毅不屈。

一本好书,赋予你宏观的人生高度,赠予你微观的处世智慧,让你眼界开阔。

不论顺境逆境,一书在手,就有了对抗焦虑的武器。

02

交友,是自我提升的途径

作家老舍说:“一个人的生命,我以为,是一半儿活在朋友中的。”

看清一个人,看他身边的朋友就够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格局会随着时间水涨船高。

结识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人。

梁启超去欧洲考察时,希望有科学家陪伴,于是便认识了丁文光。

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成为了知无不言的忘年之交。

丁文光深受梁启超器重,在梁启超的帮助下,事业蒸蒸日上。

梁启超也从丁文光身上获益良多。欧洲考察回国后,梁启超的门生提议他参与政治。

当梁启超想着“尽一二分国民责任”时,丁文光及时敲打他,劝他不要有政治上的幻想,应该专注学术。

梁启超深以为然。北洋政府屡屡邀请梁启超做官,丁文光又极力阻止。

后来,梁启超把全副精力放在历史学术研究,成为民国的一代史学大师。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高质量的朋友,会在你失意的时候拉你一把,在你得意的时候劝你收敛。

优秀的人何其多,靠近他们、追随他们,就会成为他们,发光发热。

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真正的朋友,比财富珍贵一万倍。

03

和气,是温养福气的法宝

《菜根谭》说:“人情世态,悠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世界是多维的,不同人角度不同,观点会多种多样。

别人不认同自己,没必要生气。兼容大度,才能留住福气。

唐朝时期,宰相张光辅成功诛灭李贞,并俘获两千多个党羽,打算处以极刑。

狄仁杰觉得过于残忍,便上奏武则天,请求宽恕,武则天便改判为流放边境。

张光辅的士兵到处抢掠,狄仁杰向张光辅提出严正抗议。

屡屡被狄仁杰阻挠,张光辅把狄仁杰视为眼中钉,于是在武则天面前诋毁狄仁杰。

武则天信以为真,把狄仁杰贬为复州刺史。

对这一切,狄仁杰从不怨恨,他在其位、谋其政。不久,武则天又把他调回京城做大官。

武则天问:“我误信谗言,才把你贬谪了,你想知道谁说你坏话吗?”

狄仁杰坦然地说:“如果我有过失,就应该改掉。要是没有,我已经心安了,何必知道谁诽谤我呢?”

大度能容的胸怀,令狄仁杰赢得武则天的赞赏。

电影《哪吒》有一句话:“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不可能所有人都理解你,但你可以尝试理解所有人。

放弃自己坚守的高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你会发现,别人的无理其实大有道理。

谅解别人的一念,就是无量福报的来源。

04

《吕氏春秋》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在生命的长河中,成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程,自省是增值的不二法门。

多读书,可以站在智者的肩膀看世界;

勤交友,能够借助朋友的力量向前走;

少生气,福气会随着隐忍变得更磅礴。

修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便越过越有滋味。

搜索建议:
热传

 江西这个县的米粉风靡600余年,...

江西人对米粉的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偏爱。南昌拌粉、九江炒粉、景德镇冷粉、萍乡搓菜炒粉、新余腌粉、鹰潭牛肉粉、赣州安远三鲜粉、宜春扎粉、上饶鳜鱼煮粉、吉安峡江贡粉...(展开)

热传

 劳动节的作文300字

精选劳动节的作文300字锦集八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