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梵净山

梵净山(Mount Fanjing),得名于“梵天净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中国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脉主峰。地理坐标北纬27°49′50″—28°1′30″,东经 108°45′55″—108°48′30″,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19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25800平方千米,缓冲区2800平方千米,试验区13300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梵净山山形复杂,环境多变,由此形成了全球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基地。根据科考资料,区内现有植物种类约2000余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有珙桐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黄杨林等44个不同的森林类型。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多种频临灭绝的国家保护动物,如:黔金丝猴、藏酋猴、云豹、苏门羚、黑熊等。其中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仅存800余只,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其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梵净山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红云金顶与月镜山之间,正殿承恩寺与四、五卫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无边法界,极乐天宫的营造,是南宋白莲社在“人间净土”建设上的点睛之笔,是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红云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梵净山这种种神奇、神圣的自然现象和人文遗迹,被科学界誉之为“地球和人类之宝”;佛教界则视为“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的人间实相。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为梵净山题字“弥勒道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法师曾发表讲话说:“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佛光是梵净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观之一,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人们在太阳相对的云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七色光彩组合成的巨大光环,倏忽间飘飞而至,里面佛影端坐,庄严肃穆,其景奇异之极,其光绚丽之极!据权威部门统计,梵净山是中国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大山的阻隔造就了贵州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着土家族、侗族、苗族、仡佬族等多个少数名族。风情的梵净山犹如一个骨子里透着豪气的多情女子,她的妩媚来自于知足而安逸地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来自于他们一个个悠美的故事和承载这故事的数不胜数的节日,来自于那掩映在节俗里的恬静生活。

武陵山区自古相传的原生态巫、傩文化,是长江中上游神秘诡谲的傩文化的典范。这种以敬畏自然为其灵魂的蛮夷文化,现在只有梵净山地区保存得最为突出和完整。无论你走在哪里,都会让你在一种寥廓奇异、境界迷离、美丽动人、率真天然的民风民俗中感动、陶醉。

傩戏被誉为戏剧中的“活化石”,是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经历了两三千年历史的积淀和衍化,还出现了上刀梯、下火海、开红山、踩红铧、吞钉子等绝技表演。傩戏的面具大多用白杨或柳木制作,白杨木质轻而不易开裂,质地细腻。柳木在民间是辟邪之物,艺人用它制作面具,有驱邪纳吉之意。其雕刻粗犷中不乏细腻,古朴中不乏意味,亦是绝佳的旅游纪念品。

主要景点

新金顶(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达百米,是三座金顶中最险的一座。晨间经常被红云瑞气围绕,因此也被称为红云金顶,谐音“鸿运金顶”,有鸿运当头的的寓意。新金顶上半部分被“金刀峡”隔成两座孤峰——南面建有释迦殿,供奉释迦佛;北面建有弥勒殿,供奉弥勒佛。中间由天桥连接,状若飞龙。红云金顶从不同角度观看,分别似佛手二指禅,也像生命的图腾,因此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峰”。

老金顶,海拔2493米,是梵净山第二高峰。因月光下石壁经常出现弥勒佛为众生说法的图像,又名“月镜山”。老金顶上建有燃灯殿,供奉燃灯古佛。燃灯古佛属过去佛之一,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因此又被称作定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蘑菇石,石如其名,高约十米,上大下小,形似蘑菇。得佛家“平常心”之真谛,历10亿年屹立不倒。许多画家、摄影家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各色各样的艺术杰作。现在蘑菇石作为梵净山标志性代表形象,已经走向全世界为世人熟知。

承恩寺 大雄宝殿

承恩寺 从梵净山新金顶鸟瞰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新老金顶之间,是梵净山寺庙群的主体建筑、为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承恩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战火,仅存遗址。1988年僧释通灵募化重修,根据古遗址异地复原,与原镇国寺(现天王殿)合而为一,组建成现在这座承恩寺。

护国禅寺,背靠棉絮岭,面向肖家河,两侧有大小狮子岩拱护,地处西上梵净山要冲,是梵净山西大皇庵之一。护国禅寺原有殿堂三进:前为玉皇殿五间,两侧配殿各两间,中进为正殿七间,侧各三间禅房,中为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五间,对厅五间,是朝山时香客宿息处,后进为观音殿,两侧耳房分别为厨房和库房。清光绪七年,清政府移松桃厅都司衙门于该寺旁,称“护国营署”,总揽八汛军务。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黔东独立师师部亦设于此。护国禅寺历尽沧桑,几经毁建,直至大跃进时,庙宇全部拆毁,仅存遗址。1998辽宁高僧释佛友方丈重建护国禅寺。经五年多的努力,现已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建起了大雄宝殿、天王殿、放生池、山门、围墙、东西厢房、画栋雕梁,殿内佛像高大庄严,金幡宝幢等设施一应俱全,堪称“大山、大寺、大和尚”。护国寺现已成为黔东北佛教文化活动的中心。

万宝岩,是梵净山的地质编年史,展现着梵净山沧海桑田的演变:1 4亿年前这里本是汪洋大海,由于不断的地壳运动,才铸就梵净山七百余里的山体。万宝岩就是当时从海底抬升起来的原石,由各种鹅卵石胶结而成,内含有大量稀有金属及玉石、贝壳、古生物化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宝石般的炫目光泽。

万卷书,相传唐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曾专程到梵净山拜谒弥勒大佛。将至红云金顶时,却因白龙马偶失前蹄,撒下一叠佛经,经书落地生根,便成就了今天的梵净山一绝——“万卷书”。

赐敕碑,为贵州省重点保护文物,是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圣旨而建,由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该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续碑”,楷书阴刻,全文1349字,骈俪华美、气势恣肆,内容丰富、感情酣畅,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详尽记载,其中“众名岳之宗”一句,直接表述了梵净山在当时人们心中无可比拟的崇高位置。

万米睡佛,由红云金顶和凤凰山组成的天然佛像。它仰卧在这梵净山顶,绵延长逾万米,为世界之最。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山朝拜,山即一尊佛,佛即一座山。

观瀑亭(观音瀑布),唐僧当年从西天取经回来经过梵净山时,便率众徒弟在此停马歇息。白龙马此  时早已汗流浃背,他就此山水秀丽,乃人间美景,世外桃源。清澈见底的泉水让它忍不住一跃而进,好生凉快。可这一洗就洗出了祸端,佛山乃清净之地怎能裸身洗浴。于是天庭对白龙马做出了惩罚,罚他送师傅回大唐后立刻返回此地化身白瀑永守此潭。看这瀑布从上往下,是不是像极了观音菩萨的侧像,上面是观音的头部,下面一点是观音的肩,右下角有一处铺满青苔呈瓶状,裸露在外面的便是观音的圣水瓶,据说这是白龙马的化身。后来这便成了梵净山一道风景,朝山拜佛的信众便在此修了凉亭子,取名观瀑亭。

净心池,供奉着圣水观音,莲花底座由七七四十九片莲花瓣组成,代表圆满、吉利之意。念佛人,要心静,静心念佛静心听;心即佛,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自古朝山拜佛之人,上至此地,皆须饮泉洗面,涤除烦恼、杂念,以示虔诚与净心。

十月怀胎树,该树一母九子,树龄逾千年。母树为樱桃,其树干上生长有包括杜鹃、华西花楸、吊钟花、中华槭、绣球树等多种树木,子树根系均扎根于母树。附近百姓为祈求儿孙满堂,纷纷在树下祈拜,以求如愿。

黑巷子,此处属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使得此处山林生长茂密,四季常绿,长年阴翳蔽日,故名黑巷子。

梵净山碑林,由全国书法协会代主席沈鹏题字,全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沛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碑林题词。在竖立的碑林中还有94岁高龄的台湾孔孟学会会长陈立夫、日本书人协会会法协会会长陈声桂、孔子第七十四代孙孔立可、世界着名摄影大师陈复礼等中外人士为梵净山题词赋诗手迹墨宝,真是中外巨笔绘梵净,武陵明珠放光彩。

木栈道,海拔2100米的云线之上,建有一条全长750米、近60层楼高的木栈道,直接通往蘑菇石景点。木栈道由原始丛林的空隙中穿过,沿途是错综复杂的杜鹃林、青冈林、槭树、山樱和箭竹林。步行其中,可以全程零距离体验梵净山的自然生态之美。

历史沿革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明隆庆年间至明万历中叶(1567年—1588年),明政府镇压梵净山以东的“腊尔山苗族大起义”后,在该地区开始修建“南方长城”,并对被破坏的梵净山佛教进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马古寺外,另据(道光)《印江县志》载,又新建孝慈寺、天庆寺、天池寺;此外还修复了梵净山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同时拓宽天池寺-薄刀岭-剪刀峡-金顶古茶殿-新金顶释迦殿、弥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万历元年(1573年),金顶《院道碑》详细记载印江知县雷学皋重建情况。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祸及梵净。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梵净高僧妙玄和尚奏请明神宗重建梵净。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池寺、三清殿、释迦殿、通明殿等,《敕赐碑》立于通明殿旁,成为梵净山“镇山之碑”。此次重建,使梵净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脚庵,环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产,招纳僧户,修藏经塔。梵净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内,香火盛极一时。

明万历(1563年—1620年)、清康熙年间(1654年—1722年),两次敕封梵净山,要求官府保护梵净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脚庵”,清末又设“都司衙门”加以保护。

清康熙年间(1654年—1722年),梵净山重新敕封并重建,皇庵天池寺被敕名为“护国寺”,成为梵净山最大寺庙。梵净山佛教重新鼎盛,与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鸡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势。

康乾之世,梵净山除扩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将“六大脚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脚庵”。

嘉庆元年(1795年),松桃苗民首领石柳邓与湘西吴八月进行“乾嘉起义”,石柳邓死后,义军余部在梵净山地区坚持达12年之久。道光年间,梵净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为天恩寺(1822年),改通明殿为报恩寺(1832年)。又扩建孝慈寺(1832年),重塑金顶弥勒、观音铜佛像等。

咸丰五年(1855年),贵州爆发“咸同大起义”,铜仁“红号军”首领赵子隆在梵净山三角庄建立根据地。光绪元年(1875年),太平天国军余部刘胜扮清军,持枪入山,赶杀僧尼,四处劫掠。光绪五年(1880年),梵净山环山五属团练合编为“松桃协左营练军”,新任贵州巡抚岑毓英亲往率军督剿刘胜,次年(1881年)肃清刘胜。镇压“红号军”及刘胜后,梵净山遭到严重破坏,满目疮痍。为加强防范,巡抚岑毓英奏请于皇庵护国寺建“都司衙门”,称“护国营署”,对梵净山实行长达30年的军管。“两县一都司”的设立与调整,有效防止祸乱再起,保证了梵净山正常的朝拜活动。

光绪六年(1881年)起,在严密军管下,岑毓英令隆参和尚主持重建梵净。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寺内供奉云贵总督岑毓英“长生福禄牌位”一方。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前后,梵净山第五次重建结束。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中部,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在贵州铜仁市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西南部)3县交界处,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云雾山系东延之武陵山主峰,其山体形成于10—14 亿年之间。

地形地貌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山脚到山顶落差达2000米),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也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梵净山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中生代的造山运动,把该地区卷走了鄂川湘黔侏罗山式褶皱带。由于构造控制,尔后一直处于强烈的隆起区,拔地而起成为武陵山之巅。出露的中元古宇梵净山群,是陆向裂谷盆地-红海型新生洋盆地火山沉积岩系;山麓和山顶部分主峰保存的同是上元古宇板溪群-下江群波动陆缘碎屑沉积。

气候特点

梵净山地区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着,冬季受寒潮影响一般较小。梵净山年平均气温13.1℃至14.7℃,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温度2℃,气温随地势增高而降低。年无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时数900—1170小时,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间,降水季节都集中在5—10月份,相对湿度平均达80%。按热量带划分,有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脚至山顶分别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无严寒酷暑。

自然资源

梵净山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其存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20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1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植物总数的43%;动物801种,脊椎动物有38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动物总数68%。

植物

梵净山有4.2平方千米原始森林,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带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带,主要是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为梵净山森林的精华所在,其中有不少仍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株密集,林内阴暗,生活着众多的珍稀生物;从鱼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9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在梵净山,多合围粗的大树,其中好多树木直径达到了1米以上。世界上共有1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梵净山就有13种。

动物

梵净山有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黔金丝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梵净山精灵”,“地球的独生子”现存约700只,仅分布在贵州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熊猴、猕猴、云豹、林麝、毛冠鹿、苏门羚、穿山甲、鸳鸯、红腹角锥、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大鲵(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等14种。梵净山是黔金丝猴的独一分布区。

搜索建议:梵净山  梵净山词条  
热传

 爱钱六部曲

爱钱六部曲一 赚钱 突出一个赚,对比挣钱的辛苦,学会生钱之道。二 守钱 落袋为安,属于自己账户可支配的钱,才是最真实的。三 算钱 人不理财,财不理你;精打细算,...(展开)

热传

 为什么不消灭蝙蝠?

谢邀。这个问题有点奇葩哈,为什么不消灭蝙蝠?那么,为什么要消灭蝙蝠呢?笔者想了一下,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应该是对蝙蝠这种动物本能的感到恐惧才有此疑问。本着有问必答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