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古语云“负心多是读书人”该怎么理解?为啥一定是读书人?

“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放到以前(指封建社会),我认为,纯属“书生”的义愤之举;放到当今社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更是不太正确,不太恰当的。原因如下:

一,旧社会的“义愤”之举明代曹学佺写的这幅对联还有前半句,前后连起来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讲义气,够朋友的人,大都是普通人民群众。而干出背信弃义,违背良心事情的,往往是“读书人”。

这幅对联背后的典故,可能大家都知道:曹学佺在审理一件关于“狗咬秀才,屠户杀狗”的案件时,因为秀才(指读书人)畏惧皇亲的权势,还收了点贿赂,就临时翻供,说自己和狗是闹着玩儿,而屠户是有意杀狗。曹大人知道其中有鬼,杖责秀才,秀才才重新说出实情。

曹大人于是就义愤填膺地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大家都知道,曹学佺曹大人本身就是一介书生。他可是大明天启年间“闽中十才子”之首。他的这一说,他因为这一个秀才的罪过,可是把自己都圈了进去,更是把天下读书人都“辱骂”了一遍(当然也包括他自己),这应该说是不够明智,也有失公允的——难道天下大部分读书人都如同这个落魄的秀才吗?

所以我说,这只能是“书生”的“义愤”之举。至于这幅对联如何能流传至今,可能于它的“特别”有关吧!

二,新社会的“不当”之言新社会,新中国,新时代,人民的文化素质已经显著提高,“读书人”也越来越多,包括曹大人眼中的“屠狗之辈”,也已经成为了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人民群众。

如果依照此对联的说法,岂不是重情义的人越来越少,而背信弃义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显然是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

放眼当今社会,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都明显提高,好人好事越来越多,英雄壮举越来越多,大家都在向好的人和事积极看齐,比如尊师长,尽孝道,努力工作,团结合作等等。

我们说,“屠狗之辈”已少见,重情重义很普遍。无论高低和贵贱,向善向良向前看。

三,结语当然,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无论新旧社会,无论在哪个行当里,背信弃义之人都存在,仗义重情之人也存在。

但是我相信,新社会比旧社会的文明程度更高,新社会的社会风气更正,这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

但愿我们人人都存好心,做好人,办好事,行好运!

一家之言,请君指教!

我是头条创作者“登攀”,感谢您关注,留言,评论,点赞!

搜索建议:
热议

 信托基金的简述(什么是信托基金)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地产基金是什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过于依赖商业银行体系的房地产融资模式,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