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蒋英为何杀死胡大海?

说实话蒋英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小人物,胡大海则是元末乱局中的一员大将,他没有什么文化,甚至可以算个文盲。通俗点说胡大海就是个典型泥腿子出身的将军,但他本性却刚正不阿,在史料记载中是个正派为民的好人,下面就说说因疏忽大意被小人算计而死的胡大海。

粗人有大爱敢于在乱世中出头搅局的人,大多都不会是文化人,因为书生受思想和自身等因素束缚的太多,他们可能考虑的很全面,但更多的是停留在计划和嘴上。所以早期冲在前面的都是文化不高的武夫,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农民起义,而不是文化人或书生等起义的原因。胡大海就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但没文化不代表是傻子,相反他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还能在大是大非前坚持立场。历史上的胡大海治军有方,对普通百姓更是爱护有加,

军纪严明,不妄杀人,不掠妇女。这是书本上对胡大海的粗略评价,而且他头脑灵活善于排兵布阵,小编老感觉胡大海有点李云龙的影子,可能是我多想了!

朱元璋的强大助力胡大海为朱元璋卖了不少力气,朱元璋能够成就明朝大业,离不开胡大海的鼎力相助,主要还是胡大海用着顺手,自然使用率也就高多了。

明祖之兴,自决策渡江,始力争于东南数千里之内,摧友谅,灭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南图闽、粤,则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厥功岂细哉!计不旋踵,效命疆场,虽勋业未竟,然褒崇庙祀,竹帛烂然。以视功成命爵、终罹党籍者,其犹幸也夫。明史这段记载,简单的说就是朱元璋能得天下,南征北战最终平定中原,离不开几位大将的支持,其中胡大海的名字就名列其中。由此可见胡大海的成绩受朱元璋和众人认可,他死后还被追封为国公,同时配享太庙。太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除了皇帝的列祖列宗,外姓大多都是功勋满满的开国大臣。

自我标准错算小人我是武人,不知书本知识,仅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夺妇女,不焚烧房屋。这句话是胡大海的口头禅和为人准则,从此也可感受出他的凛然正气,这也让他笼络了不少有识之士。胡大海阳光的性格,让他错误的认为别人都应该和他一样,从而放松了对他人的警惕,让蒋英这等小人有了可乘之机。原本是苗将的蒋英,后来投靠了胡大海,胡大海这性格肯定是来者不拒,但蒋英这等小人必然不会安分守己。没过多久蒋英就开始胡作非为,胡大海就过去收拾烂摊子,可能胡大海感觉这不是多大事,自然也就放松了警惕。在蒋英和其同伙互相配合下,胡大海猝不及防被蒋英偷袭致死,连他唯一剩下的二儿子胡关住,也在此次战斗中不幸身亡。

阴谋论胡大海死因的一个阴谋论,咱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个下手狠辣的人,很多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大将都被无情斩杀。公元1360年,朱元璋为民减负,规定免收百姓“寨粮”,同时为补这部分亏空,他还提出保民生、禁酿酒。朱元璋这样的策略,可以保障有限的粮食都用到军民基础生活中去,而不是酿酒浪费粮食,他认为特殊时期,酒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可胡大海的大儿子胡三舍却不以为然,在朱元璋严格的新制度下,依然我行我素私自酿酒贩卖,并以此获得巨额利益。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并没因胡三舍是胡大海的儿子法外开恩,而是非常果决的将胡三舍处决掉。在处理胡三舍之前,也有人向朱元璋建议留下胡三舍的性命,因为手握重兵的胡大海是要顾及的。但朱元璋当时就说:

宁可让胡大海造反,也不能让我的军令无法推行。由此可见朱元璋想到了这个层面,也必然对胡大海已经有所防备,所以就有一些声音推测朱元璋怕胡大海念及旧恨,待慢慢做大之后报仇雪恨。朱元璋就暗地安排蒋英设计陷害胡大海,并许诺蒋英事成之后必有重谢,待蒋英成功杀害胡大海后,朱元璋再对蒋英出一招杀人灭口,所有真相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

搜索建议:蒋英为何杀死胡大海?  
热议

 【歌词】眼泪多的理由 / 歌手:...

歌词千寻再多的理由-崔宸杰词:崔宸杰曲:崔宸杰再多的理由再多的强求再多的理由不能胜过你付出的理由再多的理由再多的强求再多的理由不想错过是否拥有她们说的你一个字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