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价值、成长、逆向

价值、成长、逆向——主观多头产品有哪些常见的风格?

很多人买的第一只私募都是“主观多头”产品,它作为私募最主流的策略,不论是“公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还是民间高手创立的私募,大部分发行的也都是该类产品。

该策略不难理解,“主观”即依靠人脑决策,“多头”即主要依靠购买股票赚钱,合在一起便是——基金经理通过对公司和市场的判断购买股票给投资人赚钱。分析主观多头产品总是离不开各种风格的标签,“深度价值”“主抓成长股”“逆向投资”“GARP”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一个简短的标签可以快速帮我们建立对产品的认知,也会降低对产品判断的难度,甚至会帮我们构建投资组合产生很大的帮助。

这篇就让我们来看看主观多头有哪些常见的风格,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势。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一、估值与业绩类风格

价值、成长、价值成长(GARP)、逆向这四个标签可能是大家最常见的,均属于估值与业绩类标签。

估值即某个公司、或者某个行业的估值,通常用PE(市净率)、PB(市盈率)等指标来衡量。业绩即公司或者行业的业绩增速,通常会用收入同比增长、或者净利润同比增长等指标来衡量。

在选股时,估值和业绩往往无法兼得,不同的基金经理会对两者做不同的取舍,就产生了相应的风格:

价值型:不在乎短期估值的波动,更在乎公司长期持续的增长,巴菲特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买入的比亚迪、可口可乐、苹果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中间多次股价的起起伏伏都不会影响到他的决策。

成长型:喜欢挖掘增速在20-50%的公司,对估值容忍度较高,费雪被认为是成长型的代表,不过费雪喜欢的成长股跟我们现在常说的成长股有所差异,他喜欢的最顶级的公司,传说中他一生只持有7只股票,每个都是优中选优。而我们现在通常说的成长股是中短期内业绩快速成长的公司,1-3年的高速增长是判断是否为成长股的关键。

价值成长(GARP)型:GARP策略可以看做是价值型和成长型之间的一个折中策略,他追求的是估值和业绩增长之间的一个平衡。很多人将彼得·林奇誉为价值成长型的领军人物,他喜欢用PEG估值法进行选股,PEG即PE/G(估值除以业绩增速),当这个比值相对较低时,具有一定的买入价值。

逆向型:更喜欢寻找业绩反转类的公司,赚业绩和估值修复的钱。邓普顿是逆向投资的代表,他喜欢在“市场最悲观的时候买入”,一战成名便是在美国大萧条接近尾声的1939年买入了104只股价低于1美元的股票,赚到了股市中的第一桶金。

如果用一张图来展示的话,这四种风格的策略是这样的关系:

以上四种风格各有优劣,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表现会有所差异,比如在“牛市”的时候,市场对估值容忍度较高,成长型和GARP型的产品表现会比较好,在“熊市”的时候,市场会更容易恐慌,逆向型和价值型的表现会更加突出。

再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在2019年和2020年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成长型和GARP型的不少产品也一路狂飙,业绩显得非常诱人,而逆向和价值型产品的表现并不突出,市场甚至一度认为价值和逆向的策略已经过时,但当牛市过去后,不少高估值的公司股价狂泻,成长型和GARP型产品也出现大幅回撤,成长和GARP这两个词也很少有人再谈及。

所以并没有所谓最优秀的风格,只有最适应当下市场的风格。

市场上也有一些产品打着某种标签的旗帜进行宣传,但实际上并没有抓住该风格的精髓,例如逆向策略通常是左侧建仓,如果基金经理的预判迟迟没有兑现,就会很考验人心——是不是自己判断错了?是不是有些消息错过了?即使基金经理依然信心十足,投资人可能也会因为长时间的不涨而感到不安。

所以逆向策略想要做得好,通常需要具备如下的条件:(1)持仓一定要分散,不能集中;(2)所选标的估值一定要够低;(3)基金经理对大势具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如果基金经理在实际投资时一个条件都做不到,只是单纯的逆着主流市场的操作,寻找一些关注度低的股票,也很难把业绩做好。

二、行业类风格

在2016年到2020年,如果你问一家私募主要投资什么行业,大概率能够得到的答案便是“消费”“医疗”“科技”,如果在2021年问的话,大概率得到的是“新能源”,如果换成2022年的话,很可能是“周期““新基建”。

每一个时间段内市场都会有表现尤为突出的主题,能否抓住这些主题就成为业绩表现的关键,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是类似2016-2020年那五年消费、医疗和科技的超长周期,也可能是“新能源”“周期”等持续较短的中短周期。

当我们去观察行业类的标签时,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深度和广度。

在行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之间,基金经理必须做一个取舍,大部分的基金经理能够覆盖2-5个左右的行业,但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只专注于一个行业,尤其是像医药、科技、周期等细分领域较多研究门槛较高的领域,同时也有一类基金经理更在乎行业轮动,对研究的深度讲究适度即可,持仓的行业跨多可能高达十几个。

对于只专注于一个行业的基金经理,考察的关键在于他的研究能力,可以将他的长期业绩与行业指数进行比较,看是否具有长期的超额收益,另外也可以关注他的发言,看他是否有对行业中表现最好的细分板块有持续的输出。

对于在乎广度的基金经理,考察的关键在于其轮动能力,重点观察他的发言中对轮动的方法是否有系统性的输出,对轮动行业的判断是否有逻辑性的思考,如果并没有深度的理解,可能他只是依靠运气踩中热点。

对于大多数覆盖2-5个行业的基金经理而言,关键在于考察其进化能力,能否持续的研究新的领域或对既有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如果当市场新热点起来后,基金经理迟迟没有进行关注或者了解,就需要怀疑基金经理的研究能力是否没有提升。

对于新接触私募的投资人而言,不建议直接买入第一类产品,这类产品类似主题基金,受单一行业的波动影响较大,呈现出大开大合的走势,大部分新投资人往往是在行业高景气度时买入,在行业低估时退出,很难在这类产品上赚到真正的收益。

三、持仓风格

“集中持股”“分散持仓”“适度集中”是比较常见的持仓风格的标签。

“集中持股”通常持股持股在10只以下,风格比较极端的基金经理可能仅持有数只股票,在单一股票上压注超过50%的以上的仓位。集中持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选股得当,基金的净值曲线会非常亮眼,大多数1年3倍,5年10倍的产品都是依靠集中持股跑出来的,但其风险也不可忽视,如果选股不得当,这类产品会遭遇巨大回撤,短期内净值腰斩也不在少数。

“分散持仓”通常持股超过20只,偏爱分散持仓的基金经理通常会在投资组合里搭建30-50只股票,通过不同行业的搭配,让整个净值曲线走势更加平滑。分散的持仓意味着投资的爆发力更弱,但也意味着回撤的幅度相对温和。

“适度集中”则介于前两者之间,通常持股10-20只,在追求一定业绩的同时也会兼顾回撤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持仓数量只是表面的判断标准,重点还是看私募的前三大、五大、前十大持股占比多少,如果前三大持股占比已经超过50%,那不管后面50%持有几十只股票,依然属于集中持股的模式。反过来,如果持仓只有十只股票,但每只占比都是10%,且均分布在不同的10个行业,那这也属于分散的持仓模式。

对于新购买私募的投资人而言,建议选择持仓分散或者适度集中的产品,减少遭遇大幅回撤的风险,对于需要在投资组合中增强进攻性的投资人而言,可以适当搭配集中持股型产品,但仓位不宜过高。

(风险提示: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索建议:价值、成长、逆向  价值、成长、逆向词条  
热议

 办理结婚证多长时间可以办理好?

婚姻登记的时效是证件材料齐全,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因此,登记结婚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了。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快的话,其实可能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那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