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上海的历史风情

上海的历史风情 2009-09-11 作者: 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代表了这个城市历史上的繁荣,它们是经过历史风云的洗礼而保存下来的,是城市历史文脉的承载者,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永不飘散的风情——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8月版)是一本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书,也可以说是对上海历史文化地理的深度挖掘。上海女作家惜珍用寻宝者的精神和探索者的眼光,展现了上海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这些风貌区包括具有30年以上历史并极富时代特征的建筑、建筑群以及各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它们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上海的城市与建筑风貌,共同构建起上海城市建设丰富而多姿的画面。 上海本土文化的唯一传承地: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人民路大镜路口,保留着上海市区唯一幸存的旧城墙——大镜阁城墙。这座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迄今为止已经历了400余年的沧桑。 ▲大镜阁城墙 上海近代与现代的缩影: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人对于坐落在人民公园旁南京西路黄陂北路路口的这幢带有钟楼的建筑并不陌生,这是一栋英式风格的楼宇,建国前是上海跑马总会,新中国成立后曾是上海图书馆,现改建为上海美术馆。 ▲跑马总会钟楼,现此处为上海美术馆 ▼美术馆内部保留原跑马总会的建筑风格 海派文化的史诗巨墙: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 在外滩一片灰色楼群中,有一幢漂亮的“红房子”特别显眼,这就是位于广东路与福州路之间的中山东一路9号——原轮船招商局总局的所在地。“躲”在这幢楼后面的福州路17号(当年的福州路1号)是旗昌洋行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建造的一幢石砌两层建筑,坡屋顶,墙面间是以尖券为主的大窗龛,属典型的哥特复兴式风格,是上海近代建筑中少见的精品,也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最早见证之一。它是今日外滩万国建筑群之前,留存下来的最早的、也是唯一一座外滩建筑的幸存者。 ▲外滩9号和福州路17号 陕西北路369号坐落着一座英国乡村式别墅风格的建筑,外边用黑色竹篱笆墙围护,透着欧洲乡村的韵味。经过风雨的剥蚀,黑色的沥青已经剥落,裸露出竹子的本色,颇显凋敝和沧桑,编织着久远的历史纹路。别看它如今门庭冷落,它可是曾经影响了半个中国的宋家花园呢。 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舟山路59号11室,是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名气却很大,因为美国前总统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门塞尔曾经是这里的住户。从59号门口进去,穿过一个幽暗潮湿的长廊,从一个狭窄的楼梯到达2楼,一个只有9平方米的房间就是布鲁门塞尔13岁时随全家从柏林逃到上海后居住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 ▲舟山路59号外景 上海近代民宅的露天博物馆: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山阴路堪称活的上海近代民宅博物馆。山阴路2弄的千爱里是当时日本人主要集中居住地,是一片日式新里弄住宅联排的“花园洋房”;山阴路310弄的积善里是新式石库门房子;山阴路16弄的施高塔公寓是当时最新式的“公寓住宅”,外立面的装饰效果富有现代风格;山阴路132弄的大陆新村具有“新式里弄房”的特点: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墙,每单元有小庭院、矮墙;山阴路69弄的恒丰里建于1920年早期,是标准的“石库门里弄房”…… ▲山阴路积善里 低调的华丽: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陕西北路369号外墙 ▲英国乡村式别墅风格建筑

搜索建议:上海的历史风情  上海的历史风情词条  
热议

 发生醉驾撞车怎么外理?

发生醉驾撞车的,应当报警处理,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规定来进行办理:第八十六条 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未造成人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