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钱原来是这么来的​

今天写的这篇文章,意图从个人理解角度,解析一下货币运作模式。

之前文章提到过银行业赚钱基本原理,里面提到过货币乘数。这些概念性的东西今天不谈,我就只白话聊聊我们手里,账户里,卡里的人民币。

我们都知道,中央银行是干嘛的,对,印钱的,但又不是完全印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央行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稳货币,国际收支,调控经济。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来从央行的角色出发,看一看钱是怎么一步一步到我们手里的。喜欢文章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第一步需要做发行准备,什么意思呢,就是印钱不能随便印,否则印多了就会通货膨胀。那该怎么办呢,央行一般都会有足够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备。可是黄金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就得多来一些其他的物品作为发行准备,比如央票,国债等有价证券,有了这些,央行就可以印钱了。

第二步,货币输送路径

不是直接把钱“送给商业银行”,而是间接的输送。央行会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比如常说的逆回购(就是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抵押物就是流通性,稳定性极好的央票,国债等有价证券)公开市场操作,把钱借给了商业银行,为期一般几个月不等,那么商业银行再拿到钱之后,就可以开展自己的业务,那么人民币就顺其自然的流动到我们寻常百姓手中了。

其实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商业银行 信用社机构等,如何运用这些钱来给我们普通百姓提供服务。

我们知道,宏观货币指标有M0,M1,M2什么意思呢?

M0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纸票子。我是说,你能够看到的纸票子,不是你银行卡里的存的那个数。是真真正正的纸票子,物理上,你摸的着的硬币,纸票,都叫流通中的现金。

M1呢,M1=M0+银行活期存款

这个也不难理解,m1就是实物现金(纸票+硬币等)再加上银行账户里面的显示出来的活期存款数字。

我为什么要强调,是银行活期存款数字呢?接着往下看: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说白了,就是又多加了两类银行存款,但终究只是数字。

下面是重点:

假设央行印了100万纸票子,然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上文提到的逆回购),把这100万给到了商业银行甲,那么商业银行甲把20万当做了存款准备金,存到了央行,剩下的80万贷款给了客户a,然后客户a把80万又付钱给了客户b,客户b有把这80万存到了商业银行甲,请问甲银行做了几笔生意?两笔,对吧,一笔是把80万放款给了客户a,一笔又吸收了客户b的80万存款。那么这个时候,客户a,客户b,甲银行,经过三方这么一转,社会上有多少钱在流通呢?总量是多少呢?

答案很简单,甲银行还是有存款100万在银行里,只不过多出来一项资产,贷款给了客户a80万,同时多了一项负债,吸收客户b存款80万,钱还是100万,但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却变成了180万(100+80)。

同样,这个游戏继续下去,客户c向银行甲贷款,甲只能够贷款给c64万,为什么,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限制了甲的信贷规模,甲需要留80万的20%上交到央行,作为准备金,然后把64万放出去给客户c,客户c拿着这64万付钱给了客户d,然后客户d有把钱存到了甲行。。。

就这样一直进行下去,到最后,明明实物现金就是100万,可社会流通出来的货币供给是多少呢?理论是100+80+64+……等比数列求和,就是100的5倍,500万!

这里100万叫做原始货币,500万只是派生货币。

500除以100等于5,5就是货币乘数。

其实货币乘数理论上并不是这么简单计算得到的,我上面只不过解释了最为理想的模型。

写到这里,时间有限。给读者一个自己的感想空间。

友情提示下:银行账户里面显示出来的钱,真的是你手里的现金吗?肯定不是。实际上,社会的钱,真真正正的纸票子也就那么多,这叫通货,而通货之外的,银行卡里的数字,虽然也叫钱,但那只是你信用意识里面的钱。

搜索建议:钱原来是这么来的​  
热议

 教育到底应该使人怎么样?

早上读了刘云杉教授的《教育应使人不被命运摆布》这篇论文,很有感触。一方面是这样的文章的确很深入很细致,深入到教育的细节,深入到教育者的内心,使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展开)

热议

 初中生绿色环保说明文

初中生绿色环保说明文初中生绿色环保说明文1绿色就是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体现,绿色代表着生命健康和希望。如此生机的岛我们怎狠心破坏它呢?现在,绿油油的小草,高大茂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