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阅读永远是语文的生命线

好好想想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他们到底读了多少书,到底读了多少有益的书。如果这个问题我们去每个经历过当下中国教育的人,他们会给我们什么答案呢?我相信:能够让语文老师满意答案并不多。因为就当下的考试模式与体制,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不知道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也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不愿意好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只是我们的可怜的学生又有多少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呢?

估计能够从小就真心喜爱阅读又能坚持阅读并养成习惯的学生并不多。要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学校抓得相当紧,要完成的语文作业也是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学生要背的文章也不少,而在小学课堂里就根本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学生进行有一定目标性的阅读,更谈不上自由的阅读。我还记得自己小学读过的有关詹天佑的那篇课文,现在小学生还在学习,而且还要背诵,说实话那样的文章阅读一次就够了,背下来有什么意义?只是徒增学生对语文的厌烦,根本无法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没有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语文素养。因为没有几个孩子对背这样的文章有足够的热情,也没有几个孩子不把背这样的文章视为负担。相反,在小学教材里并没有足够多的优秀文章供学生们阅读与背诵。这不能不说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喜欢阅读,很可能就在小学时被那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和乏味的文章阅读与解读方式给决定了。这是很可怕的。

至于到了初中,阅读教学的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改变与进步,但是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阅读的心理出发,更没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更没有专门的阅读教材和教学时间。阅读依然是那种放羊式的,纯粹是从学生个人喜好出发,或者纯粹是为了应付中考的阅读考试,两个极端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喜爱阅读的学生语文水平越来越高,而被动应付考试的学生只能痛苦地在试卷中寻找阅读的答案,前者是少之又少,后者是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悲哀。

没有了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的学生到了高中,他们自然不可能喜欢阅读,自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阅读,哪怕是高考已经将阅读作为考试重点,他们的内心也很想阅读,但是时间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到了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更多了,学生开始真正意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的时候,恰恰是自己人生最忙碌最关键的时候,恰恰是自己时间组不够用的时候。这个时候教师再次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再次让学生腾出时间去静心阅读,虽然改变不了大局,虽然也不可能一下子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但是至少表明了教师的态度:阅读永远是语文核心的竞争力,阅读永远是语文的生命线。

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开设阅读课,语文教师就能够给予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导,教室里有图书角,有足够的书籍阅读,学校图书馆也有足够且合适的图书阅读,我们的小学生在小学六年能够真正静心阅读二十本的经典书籍;初中也能够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开设阅读课至少两节以上,教师爷能够开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初中毕业能够真正阅读三十本经典书籍;高中则在小学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阅读课的方向,在保持开设阅读课的同时,还要进行专门文体的阅读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有序的指导下选择一定的专题进行阅读,同时进行必要的独立思考,写出有自己观点的阅读心得与评论文章,高中三年至少阅读三十本优秀的著作。

有如此阅读习惯的学生的素质与在老师不停讲解课文的学生之间会有什么差距?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

搜索建议:阅读永远是语文的生命线  
热议

 抗疫故事 | 儋州那大新生街居民...

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儋州。“有事儿,找老林!”这成了儋州那大解放社区高风险区新生街居民们的共同默契。大家心中的这位老林,是儋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