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张仲景二味药搞惦怪病

病有千万种,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白天烦燥,晚上安静,这是什么病?

有一种病,人白天烦躁不安,睡不着,晚上却很安静,躁火全无,安然入睡。很是让人费解。相信很多人见过这样的人,感觉他白天脾气特差,动不动发火,而且精力好像旺盛,午觉也不用睡、风风火火。但一到晚上,整个人就静下来,表现得很平和,很困很容易睡。

与其说这是一种身体精力充沛的表现,不如说是一种不正常的症状这个时候要加以注意,判断一下是否身体出现了问题。

关于这种现象,在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有条文里描述过“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吐,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按理讲,又下法,又汗法,一定是医生为了治太阳病(也有可能是其他病)不断地调整处方,按理讲应该会有改善或痊愈,但反而因为“下之后,复发汗”引起昼躁夜静这种不正常现象,因为正常情况下是到什么点身体该做什么它自然会做什么,很自然的,比如即使白天大自然的阳气很足,人也不会烦躁,中午睡不着觉。又如到了十一点钟人应该会饿的,但偏偏没有胃口,那就是不正常,不管是因为早饭吃晚了还是脾胃出问题,反正就是不正常。显然,张仲景这里是在讲误治。

那么“下之后,复发汗“为什么会引起昼躁夜静?因为下之后,人的津夜会流失,如果再发汗的话,会流失得更加严重。这个时候人的阳气也会大虚。那么问题又来了,阳虚为什么会让人“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我们知道昼是白天,属阳,是气;夜是晚上,属阴,是血,简单说白天是阳气活动旺盛的时候,晚上是阴血活动旺盛的时候(即阴血归藏)。正是阳虚了,阳气被伤到了,使得心肾的阳气无法蒸动肾水上腾,也无法推动津液循环,那么人体的外表,上部难以得到津液的补充,下之后再发汗就会让人缺少津液,显得”干“,在白天大自然阳气活动旺盛的环境下,变得更”干“,这种与外部环境不适应的状态会让觉得人难受而烦躁。而阴血并不缺少或没有伤到的情况下,即使没有阳气的推动,它还是安窝在人体的内部,下部,还是处于”归藏“状态,这种状态与夜晚阴血回归的环境相适应,所以人并没有觉得不舒服,所以夜而安静。简而言之,是阳气体伤到了,而阴血还在,没有被伤到,没有阳气的作用,阴血在白天不正常,在晚上没倒没事,用倪海夏的讲法就是”阳虚了,阴正常“

这种现象很多时候让人误以为是上火了,常常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来解决,其实这是恰恰是表面上缺津夜,本质上缺阳气的问题。

正是因为”阳虚了,阴正常“,也就是说阴阳偏了,阴偏盛了,继而就会表现出不渴,不呕,无表证(如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恶风)等三阳之证,不呕代表无少阳证,不渴代表无阳明证,无表证即无太阳证;脉象相应的也表现出沉微状态。

我们不妨叫这个病为”缺阳躁“!

搞清楚这个原理,那么解决问题就好办了,只有阳虚,没有阴虚,则当救其阳,求什么阳呢,当然是心肾之阳,这是根阳主阳,而且救阳宜急不宜缓,因为阳主化,无阳则不化,否则各组织机能可能有立绝之危。所以张仲景在这里使用了四逆汤去甘草之缓,取姜附之迅烈以救阳。

附四逆汤方: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8片),干姜1两半,炙甘草2两

附干姜附子汤方: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8片),干姜一两

中医博大,尽在精妙!

搜索建议:张仲景二味药搞惦怪病  
热议

 怎样写好公安询问笔录

询问笔录时间:地点:询问人:被询问人:问:我们是XXX(单位)的,现询问XXX(事),希如实回答,与此无关的,你可以拒绝回答?答:问:你与XXX(双方当事人)有...(展开)

热议

 没有工伤抚养费怎么办

问:没有工伤抚养费怎么办律师解答: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