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白酒南播史中的晋商秦商群体——要云先生阅读《中国白酒通解》有感之三

白酒南播史中的晋商秦商群体——要云先生阅读《中国白酒通解》有感之三

原创 李寻 

------

读《中国白酒通解》,分析中国白酒流播史中秦晋盐商所起的作用,深以为然。

李寻先生说,“我是在考察中国白酒企业分布规律的时候发现了中国知名白酒企业基本上是靠两个经济中心形成聚集:一个是古盐道,一个是大运河。无论是古盐道,还是大运河,都与晋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在全国各地的白酒企业中,追溯其古老的起源过程亦会发现它们在清代时期大多数也和晋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此,我想为李寻先生这一论述做几点小小补充。

一,川江之运,可以称为古盐道,运河之运,可称为古粮道。把持古盐道的,不止晋商,甚或说,晋商为次,秦商为大。看一看自贡今天的盐业博物馆,昔日的西秦会馆即可知晓,那种恢弘张扬,贵族气派,都给人不怒自威之感,秦商在西南盐运的地位一睹了然。把持古粮道的,肯定是晋商为首。同样,看一看苏州今天的戏曲博物馆,昔日的全晋会馆亦可知,能集资建设如此恢弘的会馆,古粮道上晋商的富贵之气,霸道之气至今萦绕不散,让人心惊。白酒南传,功在晋商,亦在秦商。

二,很多人说起古盐道,皆以川南为首,顺赤水、乌江南寻,其实不然,古盐道南下滇黔,北上川北,岷江、沱江、嘉陵江皆为古盐道的重要段落。实际上是以川南为首,北上川北,南下滇黔,遍及西南。

三,白酒南传之途,除却古盐道和古粮道,不可忘却另一条中国重要运输大道——古铜道,可说是中国金融铸币之路。这条古铜道,由云南东川府起始,到四川泸州为止,来途铜运,返途盐运,为铜盐双向之道。亦是白酒南传的重要之途。

四,很多探寻晋商白酒南传的朋友以为晋商、秦商就是几个商人,带着银子,就地经商,实际场景远非如此,无论晋商,还是秦商,都是大队人马,大到什么程度?大约能够出乎很多人的想象。不是十个二十,也不是一百两百,而是成千上万,甚或十数万之多。这成千上万的人,不只是拨算盘珠,提笔记账的,更多的是沿江河船运,或将卸载到码头上的盐坨驾到骡马之背,餐风露宿,散布到县镇乡场的船运大队、骡马大队。简言之,晋商、秦商不是几个商人,而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细,头尾衔接,人员巨大的的商业圈,甚至可以说是商业帝国。有了这个认知,就知道白酒南传的动力何在,凡是晋商、秦商所在之处,白酒落地生根的秘密了。

自贡西秦会馆

这个秘密,就是秦晋商人这个群体,自身就是白酒的第一需求者。他们不是为了给当地带来什么产业,而是他们自身的需要,他们自身就是白酒的最大消费者。造就沿途白酒兴旺者,只是一个副产品而已。

谈及古盐道,研究者往往着眼于船运、码头,少有关注骡马运输环节,其实,与盐有关的从业人员中,这些人才是大头。骡马运输,首尾两端。首段是从贡井、自流井、富荣、犍为向沱江、岷江分流至各码头,北上川渝,南下滇黔。有码头便有马帮,所有装船运出的盐,全靠马队运输,少量鸡公车运输可以忽略不计。尾端,便是遍布沱江、岷江、嘉陵江、赤水河、乌江、关河的各个码头,盐到码头,还要靠马队运至县镇、街子。马队返程,要捎带各地产品,粮食、土布、火腿、茶叶、硫磺、石灰、桐油、蓝靛、药材、木炭等,至叙州、泸州、渝州、播州各地集散。因此,晋商、秦商经营的,不止去程之盐,还有回程之各色杂货。

川盐入滇古盐道,与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以及东川滇铜古道多有重合,丝、盐、茶、马、铜在同一古道上交替穿行。在云南,盐路与铜路相叠尤为突出。自流井、富荣、犍为等盐场入滇之盐路,与“滇铜京运”所走的川滇路完全重合。富荣犍为之盐取道沱江南下,辗转经泸州,入永宁河运至云贵川交界的叙永;云南东川之铜,大多由马帮载至永宁换舟,运铜之骡马回程顺道驮盐回东川、昭通等地。形成了明清两朝铜盐交替的景象。而白酒最初最大消费群体,正是这些日不可离酒的人群。

陆路盐道,附着于水运盐道的各个码头,如果说水运盐道是大血管,陆路盐道便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那些在四川被称为“吆马匠”,滇黔称为“马锅头”的马夫队伍,其人数远远超过大血管上的船工艄公。

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大,我没有查到有关资料,但是我研究过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以来滇铜京运的有关资料,因为去程是滇铜京运,返程是川盐滇运,队伍人数不变,按此推算,应该没错。

清代滇铜额定运京为每年六百三十三万一千四百四十斤。这六百多万斤铜千里搬运,由矿山冶场到运输到码头转水运,其规模之大,所需马帮数量之多,数量巨大。《云南铜业——清代经济命脉》一文记载,这一运途,“动用劳动力,包括生产和运输在内达七、八万人之多,京运滇铜陆路运程达500多个站程,马匹近10万驮,加上水运在内,全省仅铜运劳工近3万人”。

以此推算,川滇黔三省首尾两端陆路上的吆马匠、马锅头,川江、赤水、大关河上的艄公,总数绝不会低于十万人。

北酒入川黔,催生川江沿线,赤水沿线酒业繁荣,说功在秦晋盐商,说的不是几个商人,而是这十数万一天离不开酒的赶马人。

何以有如此之说?因为秦晋盐商把北酒南引,第一个要满足的消费群体,就是这些人。因为这类从业人员,相当多的人并不是本地土著,而是随秦晋盐商南下,携马队而来的骡马大队。这些随秦晋商人南下川滇黔的吆马匠、马锅头们,一日劳累,想想解乏,喝点酒,是日之必然,喝惯了老家的烧酒,到了南方还想这一口,北酒南下,亦成必然。

陆路盐运,骡马大队必然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绝非游兵散勇可为。自贡的陆路盐运马帮是如何组织的,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但是云南铜盐往复之路的马帮,却有些许资料可寻。我两次到云南铜运起点,盐运终点的明清两代东川府所在的会泽走访,特意看过陕西会馆。会泽有别名“会馆城”,一个小城,各省各地会馆多大几十个之多,各有特色。陕西会馆的特色是兼做铜运马帮总站。故别名“马王庙”。方志记载,陕西会馆兼顾山西商人,清代东川府的山西商号九十家,外联事物皆依陕西会馆。陕西会馆为何如此重要,因为这个会馆垄断了滇铜京运和川盐滇运的运输线路。所有从事铜运、盐运的马队,必须有马王庙发放的执照方可上路,这个执照也叫“马证”。而持有马证的马帮,基本上都是山陕人士组成,即便马夫招用当地土著,但马锅头仍然是山陕之人,因为此人担负押运与交付之责。自贡的西秦会馆,其实也有此功能。秦晋盐商辛辛苦苦煎出来的盐,贩往各地,承接运输的必须是自己信得过的人。马证发放就是一个认证过程,而最值得信赖的人,便是老乡、亲属。为这个庞大人群服务,酒只是其中之一。

会泽陕西会馆,亦为关帝庙、马王庙

盐运辛苦,去程辛苦,返程辛苦,一路辛苦,何以解乏,唯有杜康。盐路如此之多,马夫如此之众,万人之口,一人一口,便在千斤之上,盐道酒盛,如此乃尔。

西南盐道如此,东南粮道亦如此,这是可以想象的。

大运河粮运码头,北起通州,主要有天津、沧州、德州、临清、泰安、济宁、台儿庄、徐州、邳县、淮阴、淮安,集散地起点淮安,终到通州。是漕运最为集中的地段,也是晋商最为集中的地方。明清两代,大运河的漕运船只多至万艘,每船装载量约在二百担左右,年运输量在四百万担以上。即便一船五人,每天在航的,也有五万之众。白日起锚,夜晚歇息,万船停泊,几十个沿途码头皆是千帆落杆,食肆喧闹景象,如同盐道,酒是必须的,大运河这个古粮道,终于如古盐道,被晋商引进来,被漕帮万众兄弟捧起来,最终打造成古酒道。古盐道,古粮道,殊途同归矣。

读《中国白酒通解》有感,写出来,供大家批评。

苏州全晋会馆戏台

------

李寻、楚乔所著的《中国白酒通解》于2022年10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7章57节,合计85万字,厚达631页,收录数据表183个、说明图31幅、地图20幅、照片96张,16开四色全彩印刷,装帧灵感取自白酒大曲,标准色为高粱红和小麦黄,时尚大气。

— END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白酒  白酒词条  晋商  晋商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群体  群体词条  
热议

 你最讨厌的电影演员是谁?

杜汶泽,杜汶泽,杜汶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杜汶泽人品不好是出了名的。后来发生的种种事件,也让人生厌,以至被大陆封杀!首先,杜汶泽在脸书上说:“有时候,对于某些大...(展开)

热议

 安徽人游安徽 | 隐于山野,为“...

人间冬日,山河温柔,日起日落,风吹云散,挽心安赏,冬酿时光,十二月,花涧·灵浪漫迎接。一草一木,自在欢喜浪漫花涧·灵坐落在有着千年古村、凤凰水街之称的呈坎镇灵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