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为什么有的秘书月薪5000,有的却年薪百万?

专栏作家: 朱金科,中国战略策划专家,战略品牌营销专著《打赢品牌仗》作者

文字校对: 王铁担

美术设计: 李妙章

文章字数: 5000-15000字

阅读时间: 5-15分钟

建议视距: 50cm以上以保护视力

(正文字体18px,足够大)

写在前面

企业家的智慧,在于站在公司的立场,同样的薪水,宁愿给做比较多、比较好、比较快的人。

职场上的灾难,很多时候不是大家认为的“明确的灾难”。例如,工作推进时“搞不定”、“小问题多”、“谈不下来”、“跟想象的不一样”,这跟经办人的能力有很大关联。

了解自己的办事能力到哪,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有能力却不发挥会是种浪费,很无能却不自觉,则会造成灾难。

很多时候,灾难是因为能力不足,所以办不好事情,甚至还得罪人。

但也因为能力不足,所以不会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反而会误以为:这次意外刚好很多、对方刚好很难搞定、这个条件对方刚好不接受、事情刚好跟想象不一样,问题都不在自己身上。

壹、能力不足的人,遇到问题会这样想

1、这次意外刚好很多

事实是:那是因为你都没有想到,所以无法事先避免。

若换成能力更强的人:不会呀,跟预期差不多,算顺利。

2、对方刚好很难搞定

事实是:那是你搞不定。

若换成能力更强的人:不会呀,后来找到一个共识,算相谈甚欢!

3、这个条件对方刚好不接受

事实是:经办人的沟通能力不行。

若换成能力更强的人:后来我提出换个方式合作,协调成功。

4.刚好跟想象的不一样

事实是:因为你想的本来就不切实际。

若换成能力更强的人:事前有推测到事情有可能会这样发展,所以事先有备案。

你看,不同的人,处理事情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能力不足,容易以为有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让事情不成功;他很难认知到,其实是自己能力不足,这就是所谓的“盲点”。

因为他永远看不清,所以不会检讨自己,更不会修正和改善。当找不到自己的问题时,你可以试试反思:

当处理事情不顺,应该先检讨自己,不要检讨别人和大环境。

找你认为比你强的人,或是愿意教你的主管,虚心问他: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有无问题?怎样做可以更好?记取教训,深入探讨。找到自己的不足后赶紧补足,踢开绊脚石。

贰、品质不一样,酬劳当然也不一样

同样的工作内容交给不同人做,交出来的品质完全不同,薪水怎么可能会一样?同工不同酬其实是基本法则,因为:“同品质才会同酬”。

站在公司老板的立场,同样的薪水,当然宁愿给做比较多、比较好、比较快的人。

年轻时大家都一样,什么都不会,这时候比较的是:谁做得比较多。

但是到了中年,还要跟年轻人比谁做得比较多吗?

老是加班不是办法,应该比脑袋、比经验、比人脉、比综合组织能力,这才有胜算。

很多人可能会说,你看我这份工作就是这样啦,怎么可能做更好?其实,同一件事,绝对都有品质之差,是你“会不会想”而已。

相信很多老板都用过很多任秘书吧?这些秘书薪资从5000到10万都有,为什么会差这么多?

因为他们给老板不同的工作品质。

举最简单的例子:请他们订个餐厅,却发现餐厅客满时,薪水5000的秘书可能会说:“老板,餐厅客满了,怎么办?”

薪水5万的秘书说:“老板,您还有其他想去的餐厅吗?上次去过的那间要问问看吗?”

薪水10万的秘书则会说:“老板,我已经找了2家风格很类似的餐厅,也都问完了,都还可以订位,是否考虑?如果希望订原先那间餐厅,我们认识林董是餐厅股东,再请您指示是否需要动用关系。”

你看,光是订个餐厅,就有这么不同的品质,何况其他事物?听起来都同样是秘书,薪水却差很多倍。

叁、累积经验,用工作品质换钱

薪水高的人,在做事情时能根据对象或专案的不同,作出应变。当遇到困难时,他能提出备案应战,也懂得运用手上的资源。

每一次挑战对他来说,都能累积经验,成为日后的养分。

用工作量换钱的人会想这些问题,比如:

怎么做更多事?

怎么做更长工时?

而用工作品质换钱的人则思考以下问题:

怎么做可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怎样可以获得更重要的工作?

怎样在同样的有限时间内,赚到更多的报酬?

无论多简单的工作或基本的职位,多提升自己、多加学习,累积丰富的经验值,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机会渐渐从劳力、从工时变成用工作品质换薪水。

结语

其实,职场人挺多人很无能却不自觉,这会给自己和组织造成灾难。要知道,能力不足不只是办不好事情,甚至还会得罪人。

讲道理,同样的工作内容交给不同人做,交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品质,薪水怎么可能一样?薪水高的人,在做事情时,不会依循公式化的做法,会依对象不同而作出随机应变。

【策划人朱金科战略观点】 我们认为,成功的战略策划咨询,首先是一套以战略成果为导向的咨询服务系统,应当致力于 解决企业6大核心困境:

1、如何突破竞争压制?

行业巨头收割,对手贴身竞争,增长遭遇瓶颈

2、如何形成品牌拉力?

产品同质严重,难获顾客首选,陷入价格血战

3、如何洞察市场需求?

需求过度满足,新品迭代无序,价值传递受阻

4、如何有效防御竞争?

创新总被抄袭,无法形成壁垒,经营成果失守

5、如何确保战略落地?

缺乏系统指导,执行难以合力,运营效果不佳

6、如何构建长期优势?

缺乏长期战略,应对变化迟缓,无法驾驭竞争

在此基础上,以企业家的 个人意志力 为圆心,以组织生态的 集体意志力 为半径,不断地扩大战果,挖深战略护城河。每一步都是进步,每一天都是积累, 一切奇迹都是时间的玫瑰!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