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立秋前一天,老人说要准备这2件东西,平安入秋,你有听说过吗?

“中伏不尽秋来到”,过几天便是立秋了,今年的立秋节气是在公历的8月7日,农历的7月11,属于单数日,则今年的立秋是公秋;具体的交接时间是在20点28分,如果以在中午12点以前是早立秋,在12点以后是晚立秋来看,今年的立秋是晚立秋。

有句老话说“早立秋,凉嗖嗖,晚立秋,热死牛。”晚立秋之后,“秋老虎”发威,还会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甚至出现比三伏天更热的天气。不过,立秋之后早晚温差比较大,特别是在北方,虽然中午的阳光灼热,但是空气湿度减小了,而且早晚会感到凉飕飕的感觉。

每逢节气的更替,都会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影响,人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四时节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古老智慧。在立秋的前一天,老人们会说必须要准备2件东西,是什么呢?

一、晒秋衣

立秋以后,早晚温差大,中午的热度会由夏天的桑拿般的闷热逐渐转为热烤,随着空气湿度的减小,中午炙热的阳光特别适合用于给衣服被子杀菌防霉,所以衣橱里的秋衣秋被要拿出来晾晒一下了,去去潮气。

“有一种冷叫做奶奶觉得你冷”,早晚的较大温差也会让一些体弱的朋友感知到凉意习习,早出晚归的朋友需要适当增加衣物;特别是去田里干农活的朋友,早晚穿上一件秋衣,既能保暖,还能遮挡田里的露水。凉席和夏凉被也该收收、秋衣秋被则需要提前准备好,尤其是立秋之后下完雨,气温的变化会更明显。

除了晒衣被,在农村,不少人家会将自家菜园里吃不了的蔬菜:豇豆、茄子、黄瓜、萝卜、辣椒等切块或者焯水之后,趁着中午阳光正足的时候充分晒干,做成干菜或者腌菜,存起来留着冬天吃。

二、贴秋膘

经过苦夏的食欲不振,不少人吃饭过于清淡、简单;立秋过后,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人们的胃口也大开,需要吃些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弥补一下因出汗过多导致体内能量的消耗,于是,“贴秋膘”便流行起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贴秋膘”的习俗源于清代,贴秋膘首选吃肉,要“以肉贴膘”。在立秋这一天,人们要么在家里提前杀鸡宰鸭、或者买好鱼、猪肉等,以备在立秋之日与家人一起享用炖鸡、炖鸭、烧鱼、烤肉、白切肉、红焖肉,或者肉馅饺子、牛羊肉火锅、羊肉串等美食,正是:“立秋吃了肉,身体壮如牛”。立秋当天要多吃肉,才能储存下足够的资本用以过冬。

不像北方人的重口味,江南人立秋讲究“啃秋”,也就是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等以防秋燥。杭州人立秋时要“食秋桃”,大人小孩每人吃个桃子,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了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这样的做法寓意着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除了“晒秋衣”、“贴秋膘”,立秋前一天还有一个说法是“少远行”。

三、少远行

古人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称为“绝日”。意思是说:立春后大地回春,水(冬)就绝了,立夏后渐热,木(春)就绝了;立秋后天渐凉,火(夏)就绝了,立冬后天渐冷,金(秋)就绝了。古人认为每逢季节变化、节令转移之时,前后几天地球轨道上的磁场和电波都会自然震动,对气流、天气等产生影响,这些变化或多或少会对人和动物有影响,因此尽量少出行、保持心态平和、调节情绪、心安体静等等。

所以,古人认为绝日不是吉日,要“忌远征、忌出行”;民间的一些婚丧嫁娶、起基建房、乔迁入宅等喜事、大事,也最好避开这一天。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之情或者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的憧憬吧。

现在,不少旧时的风俗、老传统渐渐被人淡忘,并且也与时代有了隔阂。就拿“贴秋膘”来说,不少朋友会认为现在的人们已经不用贴秋膘了,“过食肥甘厚味”会对人的身体机能和健康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贴秋膘也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贴:对于超重、肥胖的朋友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营养不足的朋友,可以适当“贴秋膘”,做到理性第一。

以上就是立秋前一天,老人说要准备这2件东西:“晒秋衣”、“贴秋膘”,以及“少远行”的说法,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就像一些尘封的往事,到了特定的日子,让我们再拿出来说道说道、念叨念叨。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搜索建议:
热议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问: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律师解答:无形资产摊销是对无形资产原价在其有效期限内摊销的方法。无形资产摊销一般采用直线法,摊销时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无需另设...(展开)

热议

 倾听初一议论文

倾听初一议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倾听初一...(展开)

热议

 什么是押韵?

作诗要押韵。押韵是中国诗词的最基本的特征。无韵不能成诗。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