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植物界全系列】管状花亚科—菜蓟族(五):水飞蓟

管状花亚科—菜蓟族(五):水飞蓟

 

25.水飞蓟属

水飞蓟属(学名:Silybum)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该属共有2种,分布中欧、南欧、地中海地区与中亚。我国1种,引种栽培。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叶互生,有白色花斑。头状花序较大,下垂或倾斜,同型,含有多数的同型两性小花。总苞球形或卵球形。总苞片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中外层苞片上部转变成叶质附片状,叶质附片边缘有针刺,顶端钻状披针形伸出,成长硬刺;内层苞片边缘无针刺,上部无叶质附属物。花托平,肉质,被稠密的托毛。小花两性,管状,紫色,极少白色,檐部短,5裂。花丝短,宽扁,上部分离,下部由于被粘质短柔毛而粘合。花药基部附属物线形撕裂。花柱上部粗厚,被分枝的长柔毛,花柱分枝大部贴合,仅上部分离。瘦果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压扁,基底着生面,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全裂,无锯齿,软骨质。冠毛多层,刚毛状,向中层或内层渐长,冠毛刚毛边缘锯齿状,基部连合成环;最内层的冠毛刚毛柔毛状,极短,边缘全缘,排列在冠毛环上。

(2)水飞蓟

水飞蓟(学名:Silybummarianum),又名乳蓟,为菊科水飞蓟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是种中药材和食材。

①分布与生境

水飞蓟有说原生于英格兰东南面的海岸线,也有说法是希腊克里特地区或地中海山区的原生物种。分布欧洲、地中海地区、北非及亚洲中部。中国各地公园、植物园或园庭都有栽培。

水飞蓟被人为广泛引进到其自然生境以外的环境,例如北美洲、伊朗、澳洲及新西兰,并成为当地的入侵性杂草。水飞蓟在澳洲(瓦尔德威尔特尔地区)、德国、匈牙利、波兰、中国和阿根廷被大规模种植,以提供制药业所需的原材料。在欧洲惯常的做法是每年三至四月播种,八月份花期过后约2-3星期收割。水飞蓟偶尔被用作园林装饰,亦常用于乾花束。

达尔文在《小猎犬号航海记》中提到的“庞巴巴巨大蓟”信就是水飞蓟。

②主要价值

中医以水飞蓟的果实入药,中药名为水飞蓟,性凉,味苦,具清热利湿及疏肝利胆功效,用于肝胆湿热和治疗黄疸。

水飞蓟也可以作为食物,根部可生吃或滚水烚熟后伴牛油享用,或煮至半熟后烤。春天的水飞蓟嫩苗可以割掉根部留在泥土,茎部滚水烚熟后伴牛油上菜。过去,花头上有刺的苞片会当作菜蓟般食用;茎部去皮后可浸泡过夜除去苦味,然后切粒。水飞蓟的叶在剪去尖刺后灼熟,可用作菠菜的替代品;也可以作为沙拉配菜生吃。

根据传说,圣母玛利亚在喂乳的时候不小心滴了一滴在这种植物上,所以其汁液才会变成乳白色,故名乳蓟。公元77年,老普林尼认为乳蓟可用于治疗肝脏疾病,而中世纪欧洲的医生则会用它来治疗肝脏和其他疾病。

③水飞蓟素

水飞蓟素是水飞蓟籽的药用有效成分的总提取物,属天然黄酮木酯素类化合物,其外观呈淡黄色至棕黄色,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水飞蓟素主要分布于水飞蓟籽的外壳中,含量约为3%-5%,种仁中含量极微,其主要成分有水飞蓟宾(silybin)、异水飞蓟宾(isosilybin)、水飞蓟宁(silydanin)、水飞蓟亭(silychristin)等,还含有槲皮素、水飞莉木质灵、黄烷木脂体、5,7-二轻基色酮、多经基苯并二氯吡喃-4-酮等物质。其中以水飞莉宾含量最高,活性最强。

水飞蓟素作为保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硬化、肝炎及代谢中毒性肝损伤等疾病,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抗氧化、抗纤维化、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促进肝细胞再生等。同时研究表明,水飞蓟素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还发现,水飞蓟素的主要活性成分一水飞蓟宾具有抑制前列腺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等癌症的作用,以及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使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在安全性实验中,现有研究资料表明,水飞蓟宾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喂养试验未引起动物死亡及不良反应。

④水飞蓟油

水飞蓟籽含油率一般在20%-35%左右,其中主要含有油酸20.87%-36.45%,亚油酸42.11%-58.89%,亚麻酸0.9%-2.46%,并主要以亚油酸为主,总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以上。水飞蓟油中还含有P-谷甾醇、豆甾醇等固醇类成分,且富含维生素E,与向日葵籽油、红花籽油相似,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在国内,武汉药品检验所、广州第四制药厂、西安植物园等多家单位做过动物毒性实验及食用实验,证明水飞蓟油无毒无害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经民间多年来的食用,特别是江苏东台市新曹镇居民的食用,均无异常反应。水飞蓟油不仅营养价值高可以食用,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水飞蓟油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水飞蓟油能显著降低大鼠外源性高血脂症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率达到83.91%和60.07%。水飞蓟油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和治疗高血压作用,对防治实验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作用。水飞蓟油可以显著降低实验性髙脂血症家兔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从水飞蓟油中得到的醇提物还有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水飞蓟乙醇提取物和水飞蓟油都具有明显抗肝中毒作用和预防肝病的功能。

26.疆菊属

疆菊属(学名:Syreitschikovi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疆菊(S. tenuifolia)和刺芒疆菊(S. spinulosa)两种,分布于中亚和中国新疆天山地区。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卵形,质地柔软。头状花序同型,小,含多数小花,单生茎顶,或少数头状花序生茎枝顶端。总苞圆柱状或钟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顶端有针刺。花托有托毛。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蓝色或紫红色,檐部5裂。花药基部附属物2裂,刚毛状。花丝无毛。花柱分枝极短,贴合。瘦果椭圆形、压扁,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有锯齿,基底着生面,平。冠毛多层,异型,外层毛状,边缘锯齿状,内层扁平,几为膜片状。

头状花序同性;总苞片卵状披针形,覆瓦状,紧贴,顶端渐狭,有广展的小刺;花序托有刺毛;小花全相等,管状,两性;花冠狭窄,稍坚硬,管丝状,不等的5齿裂,4齿极短,第5齿疏离;雄蕊约与花冠等长,花药顶端有角状的附属体,基部有尾;瘦果倒尖塔形,压扁,秃净而平滑;冠毛少数,刺毛状,近2列,宿存,外面的较短。

(2)疆菊

疆菊(学名:Syreitschikoviatenuifolia)为菊科疆菊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1200-1300米的草原。分布于新疆天山(精河、博乐等)。中亚也有分布。

27.黄缨菊属

黄缨菊属(学名:Xanthopappus)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该属仅有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一种,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西北部。

(1)形态特征

多年生无茎草本。叶基生,莲座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大,同型,多数集生于茎基顶端,花序梗长或有极短的花序梗。总苞宽钟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多数,中外层苞片质地坚硬,硬革质,向上渐尖成硬针刺,最内层苞片硬膜质。花托平,有稠密的托毛。全部小花两性,管状,黄色,顶端5齿裂。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形。花丝分离,无毛。花柱分枝极短,顶端截形,基部有毛环。瘦果偏斜倒卵形,顶端有果缘,果缘平展,边缘无锯齿,基底着生面平或稍见偏斜。冠毛多层,冠毛刚毛等长,糙毛状,顶端渐细,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

(2)黄缨菊

黄缨菊(学名:Xanthopappussubacaulis),为菊科黄缨菊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草甸、草原及干燥山坡,海拔2400-4000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分布云南(西北部)、四川(北部与西部)、青海(青海湖周围、东部和南部)和甘肃(东南部)。

全草治不消化症,培根病,疮疖,痈疽。

28.麻花头属

麻花头属(学名:Serratul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70种,分布于欧洲至日本。我国有17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茎,极少无茎。叶互生,质地多少坚硬或柔软,少有革质的,羽状分裂,少有不分裂的,边缘全缘或有锯齿。头状花序同型,极少异型,中等大小或较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极少植株含1个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茎基顶端叶丛中的。总苞球形、半球形、卵形、卵圆形、碗状或圆柱形。总苞片多层(4-12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质地坚硬或柔软而纸质,内层顶端有附片,附片硬膜质或质地柔软。花托平,被稠密的托毛。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管红色、紫红色、黄色或白色,檐部5裂,极少边花为雌性而雄蕊发育不全。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形。花丝分离,无毛。花柱分校细长,极少不分枝。瘦果椭圆形、长椭圆形、楔状长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等,有细条纹或3-4肋棱或无细条纹亦无肋棱,顶端截形,有果缘,侧生着生面。冠毛污白色或黄褐色,同型,多层,向内层渐长,基部不连合成环,不整体脱落,分散脱落或不脱落;全部冠毛刚毛毛状,边缘微锯齿状或糙毛状。

(2)麻花头

麻花头(学名:Serratulacentauroides)为菊科麻花头属的植物。生长在海拔1100-1590米的生于山坡林缘、草原、草甸、路旁或田间。 [1]  麻花头直根系较深,喜生于干旱排水良好的生境。在中国主要生长在北方草原区的固定沙丘,广大平原排水良好处,岗地、河床、沙地以及低山丘陵的阳坡草地。在栗钙土和淡黑钙土上生长最好,在风沙土上也确有少量生长,在草甸土和盐碱土壤上不能生长。麻花头一般散生,很少呈集群分布,是草原贝加尔针茅群落、大针茅群落、线叶菊、麻花头群落、山杏。灌丛和榆树疏林常见伴生种,局部地区的小环境可成为优势种或亚优势种。因株高花艳,在花期可成为草原景观植物。还散生于森林草原区的林缘草地和夏绿林区的阳坡草地中。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俄罗斯与蒙古也有分布。

饲用价值:早春返青后的基生叶片,牛、马、羊均喜食。随着植株的生长,其他优良牧草的增多,其适口性逐渐下降,夏季放牧时家畜基本不采食。秋季刈割调制干草后,各种家畜均喜食。冬季放牧时各种家畜均采食。粗蛋白质含量中等,粗脂肪含量较低,无氮浸出物较丰富。属中等饲用植物。

观赏价值:由于麻花头的花大美丽,可作观赏植物,引种栽培。

30.珀菊属

珀菊属(学名:Amberbo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20种,分布于地中海区至中亚。我国3种,1种为野生,分布新疆,其他两种为引种栽培。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叶不分裂,全缘或有锯齿,或羽状深裂,无毛至有毛,基生叶与下部茎叶有柄,中上部茎叶无柄,全部茎叶质地薄。

头状花序中等大小,异型,含多数小花,单生茎顶或植株含多数头状花序而生茎枝顶端。总苞卵形、碗形或半球形,无毛或被稀疏的蛛丝毛。总苞片多层,坚硬或几坚硬,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中外层顶端钝,无膜质附属物,内层顶端有白色膜质附属物。花托平,有托毛。边花无性,1层,长于或等于中央的盘花,上部成扩大的檐部,檐部多裂,5-20裂,花冠中部多少有毛;盘花两性,花冠5裂。全部小花红色或黄色。花药基部附属物长,长椭圆形。花丝有乳突。花柱分枝细长。瘦果椭圆形或楔状,稍压扁,有多数细脉纹,被稠密贴伏的白色长直柔毛,顶端截形,有果缘,果缘边缘有锯齿,侧生着生面。冠毛与瘦果几等长,多层,不脱落,向内层渐长,全部冠毛刚毛长膜片状,在栽培种中,冠毛有时缺如。

(2)珀菊

珀菊(学名:Amberboamoschata)为菊科珀菊属的植物。分布在西南亚以及中国甘肃省、陕西省等地,见于逸生,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原产西南亚。我国引种栽培,公园、花园有种植,供观赏用。在甘肃(民勤、武威等)有逸生。野生类型,花为紫红色,在栽培条件下,花有色变,即花有白色的变化。

 

 

搜索建议:
热议

 红海行动介绍?

《红海行动》是由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电视艺术中心等出品,林超贤执导,冯骥、陈珠珠、林明杰编剧,张译、黄景瑜、海清、杜江、蒋璐霞等主演的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