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重庆生活图鉴:两路口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里,藏着14种重庆人的生活

位于两路口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始建于50年代,前身是川东师范(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府),如今是大田湾传统风貌区的一部分。

在60、70年代,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露天电影院的代名词。在物资拮据的年代,青年们连4分钱的门票钱也掏不出来,要实在眼馋,就从当年的文化宫巷翻院墙进去。

在80、90年代,文化宫是喧嚷忙乱的星期天市场,孩子们长久地蹲在“老虎池”边,用一根鱼线钩鱼。

图源:工会信息

对于更年轻的一代来说,文化宫既是游乐场又是补课基地,是在进教室学英语之前,赶紧坐过的两次过山车。

2009年,为适应新时代的休闲需求,文化宫也遭改造。

改造后,文化宫的建筑面积增至5万多平米,停车面积达到3000平米,绿化率达到了65%,成为了山城市民们的“后花园”。

而近几年,重庆市民又创造了一种揶揄的说法用以指代文化宫:重庆市劳动人民停车场,借此对渝中区发展中所存在的暴殄天物、浪掷文化历史遗产等行为提出温和的建议与批评。

有人说,想起从前的辉煌,现在的文化宫实在是有些“凄凉”。

本应该是预留给市民的休闲用地,里头却到处盖着餐馆、培训中心,鱼池脏兮兮的,四处都杂乱无章、破败不堪,蒙着一层铜臭味。

是这样吗?

挑了个周末去到文化宫,我们发现,一切都还好。

劳动人民文化宫里依然充满了市民生活的气息,山城市民们大显神通,成为了公园不容错过的“人文景观”。

我们转了转,发现了市民放松休闲的14种手段:

1.打太极(多人版)

老女老少齐聚的太极团体,随着舒缓的音乐变换着各种造型,穿白色练功服的男人资历最老,每一招都不含糊,出掌时力道极强。

2.打太极(单人版)

太极作为一种养生运动,在年长人士中间颇有人气。不过假如你厌烦了无处不在的集体活动,也可以选择独自打拳。

3.玩无人机

小男孩们坐在篮球场的看台上倒弄自己的无人机,面对镜头还有些羞涩,纷纷扭过脸蛋看向篮球场上的扣杀与抢断。

4.骑自行车

谁说重庆人不会骑自行车?小男孩跟在妈妈身边,使劲地蹬着踏板,小小的自行车后轮上配着两只辅助轮,可别放弃啊,祝你早日学会自行车。

5.打篮球

不仅有中青年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来到文化宫的广场上,能看到许多孩子们在平地上练习篮球运动中的运球,传球等基本动作。

6.与兄弟散步

两个年轻男孩走过来,像小动物似的嬉笑打闹,拿肩膀把彼此撞来撞去。我立刻举起相机,想记录下着这略带傻气的友谊。

7.和姐妹摆龙门阵

跷起腿,两位妇女在旗台下面挨近,嘴里念念有词,表情瞬息万变,她们究竟在讨论什么有趣的话题呢?

8.练习滑板

穿着皮鞋,滑板还包着套子——估计这是位家长,在等着自家那位滑板爱好者吧。

9.拍集体照

意欲拍摄集体照的男男女女在文化宫大剧院前的广场上长久地驻足,面面相觑,难道是在商量呆会应当摆出的Pose吗?

10.踢毽子

这一老一少在面对鸡毛毽时显得有些狼狈,无论两人怎么努力,就是踢不上5个。

11.抖彩色空竹

这位男士的空竹技术很是精湛,不仅可以同时拉两个空竹,还能将其抛上天空后稳稳地接住。他似乎有些怯场,每当观众一多,他就开始失手。

12.独自舞蹈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正天真快活地摇摆,没有观众,更没有音乐,但她闭着眼睛,正在为她看不见的朋友表演。

13.给孩子拍照

小男孩呆立在原地,爸爸下弯腰,整理好儿子的衣摆后便朝后退去,他一边大喊“笑一笑”,一边按下了快门。

14.打牌

重庆四处都少不了这种麻将撞击的脆响,此处本是公园里滨湖的休憩处,只因两张长椅相对而设,便被市民们改造成了露天麻将馆。

怎么样呢?要去两路口看看劳动人民文化宫吗?说不定你能在那儿找到独属于你的第15种休闲。

搜索建议:
热议

 清明节的作文500字

精选清明节的作文500字四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展开)

热议

 粉底液怎么分装保存

沉浸式分装体验来了!今日拼盘分装:生姜2.6g+五花肉2.6g(偏肥)这是一位小姐姐订的10ml粉底液……临近双十一,不断有商家在快手、抖音等平台发布自制分装美...(展开)

热议

 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精选4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