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40年,演出15000场:他用中国风RAP惊艳世界

除了除夕,每年364天,秦礼刚都躲在光与影背后用皮影做RAP秀。这一做,就是40多年,演了15000场皮影戏。

2013年,秦礼刚成为皮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皮影行业技艺最精湛的艺人,秦礼刚十多次上中央电视台,三次上新闻联播,多次受邀出国表演,还专门有老外给他来拍纪录片,可谓用“中国风RAP”惊艳了世界。

老人老友老戏馆

每逢有美国大片上演,湖北云梦县小小的电影院都被年轻人挤得水泄不通。但云梦县的年轻人绝对想不到,在云梦同样被挤得水泄不通的,还有一家名为“梦泽皮影戏馆”的老戏馆。每天,戏迷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儿,只因“百戏之祖”皮影之魅。

上午十点半,梦泽皮影戏馆门口就停满了各式“豪车”——老头老太太们骑着自行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从小城的各个角落赶过来。

老戏迷们停好车,径直走到皮影馆大门口,掏出老花镜朝门口悬挂的小黑板上望。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几个大字——今日皮影《三侠八俊十二雄之逼死皇帝》。

皮影戏馆就设在秦礼刚家堂屋。一百平方米见方的大堂内,三组长凳,每组七条。皮影还没开演,老人们围在一起打长牌,更多的人端着茶杯望着堂屋正中央,那块白色的幕布发呆。

“我的皮影戏馆30多年,每年除了除夕,364天从不间断。每天上午十一点半到下午两点半。”秦礼刚啃着馒头,端起天井上的水杯,在戏开演前补充能量。阳光在天井底投下一个圆形的光斑。光斑之中出现诡异的场景——成百上千的皮影影人潜伏于内,那是皮影后场。

秦礼刚的皮影馆选择在中午开演是有原因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量农民从乡村出走到城市务工,皮影戏在农村的观众大量流失,秦礼刚不得不跟着“进城”。到工厂务工的乡亲们一般在上午十一点半到下午两点半之间休息。秦礼刚的皮影戏班就趁观众吃午饭的时间,在工厂边找个空地撑一块白布,开演皮影戏。

30年过去了,当年进城的农村工已经不工作了,但是皮影戏表演的时间一直维持在上午十一点半到下午两点半这个“午休”时间点,皮影戏的票价也一直保持在二元一场。

馒头茶水就皮影

摄影师等得很着急,因为戏已经要开演,但是秦礼刚还在不紧不慢地和我聊天,似乎完全没有为要开始的皮影戏化妆、准备的架势。

“化妆?那是多此一举,我只躲在台后;准备?没那个必要,戏我信手拈来!”临开场前五分钟,秦礼刚才端着茶杯下楼表演。

秦礼刚从长凳的缝隙间挤进后场,推开后场的木门,悬空挂在绳索上的皮影影人早已严阵以待。秦礼刚从皮影影人中钻进,站上幕布后面的木台。

急促的鼓点突然敲响,一位老者怀抱一把简陋的二胡,周身环绕着锣鼓走过,他是这皮影戏班的配乐。

其他地方的皮影戏班,要二胡手、鼓手、锣手各司其职,前台演唱和操纵皮影的人也要各就各位。但秦礼刚的云梦皮影却只要配乐一人,演唱和操纵皮影都是秦礼刚一人。

秦礼刚手在那些皮影影人上一拂而过,如同出征的统帅沙场秋点兵。

配乐一声锣响,秦礼刚从悬挂的众皮影中牵出两人,双脚在地板上一跺,嘴里开唱,幕布上的皮影戏也便开演。

皮影一出,掌声雷动。

秦礼刚身前的案几上,摆着一本做满了各式记号的笔记本,这是今天上演剧目的剧本。但戏已经开场半个小时,摊开的笔记本也未曾翻动一下。秦礼刚基本上是脱稿表演,短则十来分钟,多则半个小时才瞟一下笔记本。“笔记本上只有故事大纲,怎么唱得由自己发挥。每一场演出,我都是编剧、导演、演员一体。”

秦礼刚所有的表演都是即兴的,只有突然大脑短路时,才会瞟一下笔记本,然后继续边唱边跳。“所以说,唱皮影不仅需要高超的唱功,还要有强悍的体力和应变能力。”

秦礼刚对自己的嘴皮子功夫很自信:“我从小就爱看皮影,从小便立志当个皮影艺人。谁知我还没成年‘文革’就来了,云梦所有戏班子全没了。等到重新允许演皮影时,我已经28岁,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虽然皮影艺人自古便是最低贱的行业,但皮影戏开禁后,秦礼刚却头也不回地扎进了这些傀儡之中。

“现在人当皮影是老古董,但在那时我们云梦农村,唱皮影却是件时髦的事情,是做角儿,就像现在当歌星!”

一幕之隔,一边是戏者,一边是戏迷。唱皮影戏时,他们是表演者和观众;皮影戏结束后,他们就是亲密无间的邻里。

皮影戏表演要持续三个小时,因而在表演期间,有不少背着泡沫箱卖糕点、馒头的小贩光临。看到谁从小贩处买了馒头,就有一位拎着铜壶的大妈走过来给他递一杯茶水——大妈是秦礼刚的夫人。

小小的皮影戏馆,是电影院和茶馆的合体。30年来,小小的皮影戏馆,成为小县城老人不可或缺之所。

戏迷们接过茶水后,就开始用皮影戏做菜用馒头当午餐——30年前,秦礼刚为了迁就进城务工的乡亲,在他们午餐时间表演。30年后,乡亲们为了迁就秦礼刚,把自己的午餐搬到了秦家戏馆。在这里,戏者和戏迷是共生关系,相互迁就,一起慢慢变老。

皮影无皮,影戏有戏

历时三个小时的演出终于结束,秦大妈守在门口收票。来客茶钱和戏钱加在一起,每人两块钱。今天又满场了,秦大妈算了算今天的票房,差不多三百块。

再加上每年全国各地还有几十场商业邀请演出,这对于一个小县城家庭来说,足够了。所以秦家的“梦泽皮影戏馆”30年不衰,老秦家对现在的生活也非常满意。

每次三个小时皮影戏结束,戏迷们纷纷起立鼓掌,皮影谢幕后许久还不愿离去,这是如今神级影片才有的待遇。

秦大妈在收完票后上楼给老秦做午饭。表演结束后,秦礼刚从后场出来拿起扫把,和年过八旬的母亲一起打扫剧场。戏里是人生梦幻,戏外是生活日常。

秦礼刚的皮影戏,内容多来自《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传统文学作品。但秦礼刚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即兴和演绎,甚至把时事新闻、生活日常都融入其中。于是,秦礼刚的皮影剧目达到两百多个,每一个剧目又有若干出。也因此,秦礼刚的皮影戏能连演五年,每天演364天而不重样。

秦礼刚从绳索上取下了一只皮影,是红脸、长须、丹凤眼的关二爷。“这关二爷,很多皮影专家看不懂。摸摸看,和你以前见过的皮影戏班里的有什么不一样?”秦礼刚把关二爷递到我面前。

眼前的皮影,脸上的情态表演都栩栩如生,衣服线条和造型有京剧神韵。但摸起来完全没有皮质的肌理——皮影影人是用风干的驴皮制成,因而得“皮影”之名,但这关二爷却是塑料做的。

“为什么皮影一定得驴皮做?古人用驴皮,只因找不到更好的材料了。如今的云梦县已经没人养驴,如果去北方收驴皮,成本巨大。更重要的是用驴皮制作的影人‘不听话’,太湿会腐烂,太干又会起皱变翘。而且驴皮太厚,不透光。观众视觉体验也不好。”

提起皮影的材质,秦礼刚有点义愤填膺。因为,秦礼刚对皮影材质的革新,虽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却被专家质疑。因而几次评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没有被通过。直到2013年,秦礼刚用古法专门做出了几套驴皮皮影,这“皮影王”才通过专家审核,成为皮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出位的故事,看不懂的未来

电视、电影已普及,皮影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该如何演?表演结束后,在不足三平方米的后台,秦礼刚每天都在思考。

困扰他的不是市场。虽然云梦的皮影戏迷越来越老,但慕名而来的年轻人,甚至老外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来听戏、学戏,还邀请这乡村皮影戏班到全国各地做各种演出。

全国各地奔波演出,能带来更多的名和利,但县城皮影戏班已越来越老,他们只想像以前一样,在县城的皮影戏馆,给街坊邻居们每年演364天。

下午三点半,秦礼刚才吃完午饭。趁着光线还亮,秦礼刚拿出一张塑料板和若干纸片赶工制作皮影影人。他先在纸片上用铅笔画出了两个人物造型,一个是穿着制服的交警。一个是孙大圣。

剪出人物后,他把纸人贴在塑料板上,用特制的刀把人物造型在塑料上一一勾勒出来。

改用塑料做皮影材质后,不仅成本降低,也让工序加快,很快,孙大圣和交警就跃然“塑料”上。孙大圣和交警,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是秦礼刚新剧目中的主人公:孙悟空在五行山压了五百年,唐僧没来救他去取经。又过了几百年,开发商带着挖掘机把五行山夷平了。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却发现这儿成为景区了,景区门口塞车了。于是故事、造型和寓意全新的皮影戏就开始演义了……

这样大胆出位的故事,云梦县的这些老戏迷能接受吗?秦礼刚也心存疑问。但不接受也得试试吧。因为毕竟靠皮影戏馆每天三百元的票房,云梦皮影是传不下去的。

作为皮影行业技艺最精湛的艺人,十多次上中央电视台,三次上新闻联播,多次受邀出国表演,还专门有老外给他来拍纪录片,秦礼刚有足够的自信。但对于整个皮影的未来,他却看不太清。

秦礼刚有三个子女,但人生轨迹都与皮影无关。他们没有皮影天赋,也看不到皮影的未来。秦礼刚把希望寄托在11岁的孙子身上。

有一天,秦礼刚正在表演时,猛一回头,发现两岁半的孙子秦朗正学着自己的样子拿着皮影在墙上比划,秦礼刚大为惊喜。从此开始有意识向孙子传艺。2005年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上,年仅4岁的秦朗双手持四皮影表演《孙悟空大战牛魔王》轰动全场。

秦礼刚说他会尊重孙子的选择,如果孙子成年后选择与皮影无关的事做,他不会干涉;如果孙子将来选择皮影,自己的皮影戏馆,就必须撑到孙子入行的那一天都有戏,“不仅有吸引那些老戏迷的老戏,还得有抓住年轻人眼球的新皮影。”本版文/雷虎供图/阮传菊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