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在古代所有帝王中,他在位时间最长,很重视养生,尤其强调这3件事……

在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中,数十个王朝更迭,共有皇帝422人。这些皇帝中,在位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超过60年,最短的不到2小时。

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封建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在位时间从1661年到1722年,在位时间61年。斗倒权臣鳌拜,赢得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也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帝终其一生,共有40余位后妃,55个子女。而且康熙直到晚年精力都是非常好的,还会连夜批阅奏折。之所以会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这与康熙注重日常保养是有很大关系的。

1.起居规律、“开心”吃饭

康熙的作息时间非常规律、有节制,不睡懒觉。

根据《清代起居注册》记载,一般来说,皇帝在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

梳洗完毕,穿戴整齐后,便率领后宫嫔妃来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向她们请安。从慈宁宫回去,便进行早读。大约在7点钟,早读完毕。随后,皇帝就要进早膳了。

康熙有一个习惯,每次进膳后,都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说:“朕用膳后必说好事,或寓目于所珍爱珍玩器皿,如是则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对比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教育。其实,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胃口,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吃饭的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过多的批评或被批评,都会动了肝气,也会影响脾胃之气,孩子不仅会吃东西不香了,可能也听不进去,毕竟一心不能二用,这样的教育,也就毫无意义了。

所以,要学会“开开心心”吃饭,“安安稳稳”睡觉,起居饮食规律是养生的第一步。

2.饮食节制,食疗胜药疗

虽然要吃饭要开心,但要会克制美食欲望,别吃“破”肚子!

到了11点钟,清朝皇帝要放下工作,进入午休时间。到下午一点钟、两点钟左右,皇帝进晚膳。

中医认为,这个时间段睡觉,恰恰是“子午觉”,对养心、养肝大有裨益。

先午睡,后用膳,也是符合养生的,因为饭后午睡,饱胀难眠,影响午睡的质量,醒来后反而觉得头昏脑胀,四肢乏力,更容易让脾胃染上“湿气”。

关于午餐,其实是“晚膳”。我们知道,中国自宋朝以后,已经实行一日三餐制。可清朝一直保留着一日两餐制,每天只吃两顿饭,皇帝也不例外。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在饮食方面十分规律、节制。

《康熙庭训教子格言》曰:“养生之道,饮食为重。设如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然亦惟比寻常稍减而已。今之医生一见人病,即令勿食。但以药物调治。若或内伤,饮食者禁之犹可。至于他症,自当视其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气血增长。苟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之充足也。养身者宜知之。”

康熙认为饮食比补药更重要,日常食物是生养气血的根本,用不用药物要视病情而定。

3.衣服比“暖气”更重要

现在的很多家长,冬天怕孩子受寒,把暖气开的很大,其实大可不必。

《康熙庭训教子格言》:“凡人养身,重在衣食。古人云:慎起居,节饮食。然而衣服之系于人者亦为最要。如朕冬月衣服宁过于厚,却不用火炉。所以如此者,盖为近火则衣必薄,出外行走必致感寒。与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进衣乎?”

在这里,康熙强调人要适应季节的变化,适时更换衣服,强调了衣服在保暖御寒中的作用,而主张不一味地用炉火。

现在,我们过冬在北方有暖气,想必大家对此感同身受。

北方的冬天每年在来暖气之后,其实医院儿科门诊中的儿科的感冒、腹泻等不减反增。

冬季,其实要谨防“暖气综合征”。

人体在冬天的时候,气血运行于内,主要来滋养我们的五脏,要蓄势,要养树木之“根”。

到了夏天的时候,气血运行于外,主要滋养的是我们的肌肉,要旺盛,要养树木之“叶”。

所以,人到了夏天会比较活跃好动,冬天比较安静。

冬天北方室内有了暖气之后,室内温度很高,有的达到28摄氏度,甚至更高,许多人都穿着半袖衫、短裤,大家在室内都是过着夏秋的温度,整整缺少了一个季节。这就造成了「树不长根」的结果。

《黄帝内经》里讲过,在冬三月,人适合闭藏。

如果你让室内温度升高,人就容易从皮肤泄掉精气。不利于身体的保养。

此外,康熙还讲究在饮食上要多吃素,戒烟、酒。康熙从养生的角度提出:“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蔬菜水果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多,能够有效预防慢性病,这也是康熙一生操劳政务身体仍较为健康的重要原因。

康熙虽天性喜饮酒,但从不过度无节制,只在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饮一小杯而已。过度饮酒不仅会影响肝脏的功能,而且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养护也极为不利。

近期导读: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