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过年民俗:送灶和接灶

送灶(辞灶)是送灶神上天的民俗活动。灶神本来在中国是家庭祭祀的对象之一,由主持厨房大政的老妇主祭,后来演变成家中的重大祭祀。灶神很早就进入道教神谱,称东厨司命,后升级为帝,号东厨司命大帝。传说灶神的生日在八月三日(又有说是十五日),该日家家点灶灯祭灶。 依照《抱朴子内篇》的记载,灶神平时有监察下民的职责,该户人家的功过善恶,都要定期报告天庭,上天则依据其报告定这家人来年的祸福。一般认为他上天的日子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也有人认为是在二十四),届时便要好生欢送;他上天述职之后,于除夕回来,是时当然必须欢迎。在民间的灶神旁边经常有的对联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灶神一般用纸绘成,称为灶马,平时贴在灶上神龛中,送灶时将它揭下,用火烧之,让灶神乘烟上天,目的是祈求来年过得平安祥和。 灶君上天述职完毕,回到各家为他预备的神龛。迎接的民俗一般是上供品,放爆竹,而最主要是贴上新灶马。这灶马,有灶君独个儿的,也有同时与他并肩画着灶奶奶。二老被安置于粉刷一新的神龛中,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宫中。灶神的宫殿其实很简单,就在每家每户的灶上留一个小龛,两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 古时送灶接灶民俗 “咚咚腊鼓闹四邻,饴豆登盘祀灶神。多买黄羊多市酒,栏猪釜粥饷邻人。”这是清年间通州李琪《崇川竹枝词》中的一首,咏的是腊月祀灶神。《通州志》载:“(十二月)二十四设饴豆送灶神。……除夕复祀灶神,陈设如前。”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腊月八日为腊日,……其日以豚酒祭灶神。”由此可知,古代于腊月八日以猪酒或羊酒祭灶神。到了清代,则于腊月二十四日和除夕,以麦芽糖和豆祀灶神。如皋人家灶头烟囱上有一个砖砌的小龛子,供着王侯冠服的灶神纸马。除夕日在龛子上贴“灶乃一家主,神为五祀尊”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纸春联;横批是“司命府”三字。有的人家将灶神供在堂前神柜上红漆金字木龛里。灶神又称“灶君”,如皋人称“灶老爷”。腊月二十四夜饭后,将厨房整理洁净,在灶神前供上赤豆饭、清、糕、馒、、皮儿、麦芽糖等,还有一小碟黄豆和剪碎的稻草,作为的马料。家长点烛焚香,全家依次叩拜后,将神纸焚化,并将黄豆和稻草的一半撒到屋上,称为“送灶”。除夕晚上,将新“请”来的灶神供进龛子,陈上送灶用的供品,行礼如仪后,将黄豆、稻草撒掉。民间传说送灶日’官三、民四”,即做官的人家二十三送灶。但寓居如皋的镇江人家总在二十三日,不见得他们都是官宦后裔吧!接灶也在除夕。

东汉《白虎通.五祀》:“谓门、户、井、灶、中溜也。”孔颖达疏:“中溜谓土神。”古代门户有区别。在宅区域曰“门”,在堂室曰“户”;大约宅门为“门”,内室门为“户”。土神即土地神。民间传说,灶老爷是玉皇大帝派来监管人民善恶的,年末上天汇报。供赤豆饭是表示生活困苦,吃的杂粮,希望灶神汇报,明年赐给丰收。麦芽糖是粘住灶老爷的嘴,不能多说话。古代灶神是月末汇报,后代的灶神改为年末汇报了。他不是跨鹤而是骑马,故要准备豆刍马料。

现在城市人家的灶老爷已无处安身,送灶、接灶的礼仪也就免掉了。农民仍然沿袭旧俗,祭礼如仪。

搜索建议:过年民俗:送灶和接灶  
热评

 落魄江淮,靠“寄生”翻身?

图片来源:度哥在安徽汽车工业的版图上,“江淮”两个字有着特殊的意义。当1968年第一辆江淮2.5吨载货汽车试制成功时,安徽才算真正有了汽车工业。然而,时过境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