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与地球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息: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中透露了地球东西南北方位的变迁信息:

我们可以直接从八卦图中来分析,它透露了地球曾经发生过的换极信息,八卦是天地演化理论图,其中天的方位与地的方位发生过错位事件。

一: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正体的先天八卦图如下【图中“巽(西)”改为“巽(风)”】:

正体的后天八卦图如下:

二:代表天的乾卦从先天八卦图中的正南方进入后天八卦图中的西北方。这里隐含一个中国古史中记载的天文变化事件。也就是关于地球方位变化的天文地理记录。1:《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后天八卦图只以简单的乾卦安位于西北方就暗示曾经发生过的地球大事件。2:伏羲画八卦:三皇时期《周易·系辞传》:“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记》载:“太暤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之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以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其帝太昊是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十一年崩”。3:文王作后天八卦图:周朝:约前1046-前256周文王参照《伏羲先天八卦》及《连山》和《归藏》而作。《周易》的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洞察事物的真谛,《周易》是以卦形写成的,所以占卦用。《传》包含解释《卦辞》,《爻辞》几种文辞共十篇,统称为《十翼》。4:孔子与《周易》

《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三:

1:乾坤坎离易位,暗示一个方位90度变化信息。而乾卦由南方移动到西北方,暗示了方位变化135度信息,这也许说明由伏羲(三皇)时期到周文王(周朝)不止发生过一次地球方位变化事件。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夏就是一个相隔千年以上的不同古代历史时期。

2:代表火(太阳)的离卦由先天八卦方位中的东方换位到后天八卦图中南方。这在地球东西南北方位中来说就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我们现在来界定宇天极常以北极星来界定北方。而现代地理学界定地球北极则以地轴-正对着北极星为本。相对的另一方则为南方与南天极。严格科学意义上宇天极也是在变化的,但它是相对稳定的,因为星辰的位置变化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个行星,它的东西南北方位得益于现代科学的普及,但过去的地球东西南北方位与现在的方位是否相合,这是个关系到地球自转轴是不是会发生变化关键问题。但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的天倾西北事件,我们可以判断地球曾经发生过翻转,那么就直接证明过去的地球东西南北方位与现在不同。“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表明地球当时发生了海浸与地球翻转性大海啸灾难,这是地球的水陆重新分布的沧海桑田事件。以地球方位变化:东方调换到南方,说明当时地球发生顺时针翻转(以中国方位为正面-因为记载源于古代中国),在地面当时人们可以看到天上日月星辰向西北方移动天文现象,故《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这就是说地球当时向东南方翻转,那么根据地球陆海运动,在东南方必然遭受海浸事件,以及地球翻转性大海啸灾难,在《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记载为: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以一个图表示为:

3:在大灾难前后间,两极冰川将要融化,故地球必定出现可怕的大旱灾。会有新的南北极形成,而这又将在赤道地区带,故千年极寒也一定来临。

所以未来气候极其反常,那是旱灾、火灾、冰雪、风暴、水灾一起来的。

地震、火山、飓风灾难渐渐严重。

四:中国的历史分成了几个不同的朝代时期:其中都曾遭遇海水上涨事件。(一):三皇时期:(三皇五帝:约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2225年)(三皇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亦称有熊氏)关于三皇就有多种说法: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一般认为他们应该属于蒙古人种。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三皇的不同说法: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伏羲、祝融、神农伏羲、神农、共工伏羲、神农、黄帝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1:其中燧人氏到伏羲氏,中间就是两千多年。而燧人氏时面临地球冰川融化事件,故有上古洪荒时期传说,地球基本被水包围。2:伏羲女娲传说在《山海经》中都有记载。他们都曾经历大洪水灾难。3:炎帝神农时期也曾经历大洪水灾难。精卫填海这个神话就是模糊的洪水灾难记载。暗示东海曾经由陆地变成大海。炎帝曾图画九丘,乃天下图也。4:黄帝以武力统一天下,做天子,(二):五帝时期:五帝为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1:其中在颛顼时期发生守天倾西北事件,出现大洪水灾难。2:尧舜时期又遭遇海水上涨灾难,故有大禹治水事件!同期世界历史中都有大洪水灾难记载。(三):夏朝:约前2225年-前1600年。大禹治水,铸九鼎记九洲图。

(四):商周到现在,前1600年-现在。

在这段历史期间中并没有巨大的天文地理事件记载,也就是从商朝开始,太阳一直是东升西落的。

五:关于夏朝的地球东西南北方位:一:中国的文史中只提到传说中的夏朝与帝王传承图,而考古学中也没有确定过夏朝的具体时空方位情况。但夏末之时因为旱灾而迁都,又被中原兴起的殷商所灭。这些都缘于尧舜时期那场大洪水灾难的结果。当时尧帝还命令羲和重修历书——这应该反应出当时曾发生过巨大的天文地球事件。但中国历史就不再有关于当时地球东西南北方位这方面的资料了。二:但世界其他国家却留下了这方面的历史信息:1: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上册第二卷一书中记录道:“(19)尼罗河在泛滥的时候,它不仅泛滥到三角洲上去,而且也泛滥到被认为是属于利比亚和阿拉伯的那些地方上去;它泛滥到离两岸有两天的路程的地方,有时远些,有时则近些。关于这个河的性质,不管是从祭司们那里,还是从别的人那里,我都听不到任何东西。戏特则想从他们那里知道,为什么尼罗河从夏至起便开始上涨并一直上涨一百天,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过去以后,它的水位立刻就退落并减弱水流,这样在整个冬天一直保持着低的水位直到第二年夏至再来的时候。我曾向埃及人打听,尼罗河有怎样的性能而使自己具有和所有其他的河流相反的性质,但关于这件事,我从居民那里得不到任何说明。”事件分析——我们现在都知道钱塘江潮的天文地理原因,这是由日月引潮力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现象。如果埃及能出现与钱塘江相同的地理方位时,那么涨潮就容易被解释。那也就是地中海如果处在埃及的东面时,夏至是近日点,埃及河泛滥成灾的原因主容易知道了,这是由海水涨潮倒灌结果。这时地球上却是太阳北升南落,如下图:历史书记载的尼罗河泛滥-夏至开始100天涨潮,在此图中就极易理解了。太阳引潮力与地球自转力造成地中海海水形成潮涌。一波波向西运动,出现海水倒灌现象。2:《历史》上册第二卷“(142)埃及人和他们的祭司所告诉我的事情就是这些了。他们跟我说,从第一个国王到最后的那个海帕伊司托斯的祭司,中间总计是三百四十一世,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也就有相同数目的国王和祭司长。三百世是一万年,三世等于一百年。不把三百世计算在内,剩下的四十一世则是一千三百四十年。这样算来,全部时间就是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年;他们说,在这全部时期当中,他们没有一个国王是人形的神,而在这段时期之前或之后的其他埃及国王当中,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因此他们告诉我说,在这一段时期里,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它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在距今约13800年中地球太阳从西方(两次)、南方或北方、东方升起过不同的五次。3:《圣经-出埃及》记载当时埃及十灾中就是黑暗三天天文事件。同时摩西一行是从红海中度过的地理特殊情况。经中记载摩西向天举杖,让红海水分开,现出陆地,以色列人从海底度过,而后面追赶的埃及军队则被海水吞没。

摩西过红海时期的红海与地中海方位:

我们要明白摩西他们当时是在地球翻转大灾难的夹缝中逃生的现实。灾难之前红海与地中海应该是相通的,当黑暗三天灾难开始之后,那时地球翻转在那三天内完成,而水陆大灾难会在后面一波波来临,红海北段(靠近地中海方向)会在短时内出现露底现象,摩西他们恰好在那个时候走过红海。

追赶而来的埃及军队则被红海海水的回波淹没,这就是当时那段全球性大灾难的真相。

五:地球方位变迁史:

1:夏商期间地球方位变化示意图:

这是夏朝进入商朝的方位变化过程。当时地球发生了向西北方向的翻转。地球原来的东方被调到新时空中的北方,南极则进入东方。其天文表现在中国则应该看到日月星辰向东南方移动;非洲与印度一带地区面临海浸灾难。现在的中国东海一带应该从当初的陆地变成海洋,这是纬度变化的结果。新疆大部分地区当时应该还在海中,因为处于赤道带,翻转后则由海洋变成陆地,这就是现在新疆很多地方属于盐碱地的原因,这种地方植物比较难生长。

以直观图表示如下:

2:炎黄文明时期的地球方位:太阳南升北落。如图所示:四:女娲时期的大洪水灾难表明当时遭遇海浸灾难(也就是现在的西北一带),其时地球东西南北方位也是由南半球的西升东落方位过度到炎黄文明时期中的南升北落。当时重复了颛顼时期的地球灾难。(根据山海经中记载,女娲当时与颛顼处在相同时期,猛兽食颛民)那么前一期文明当是伏羲时期的大洪水灾难。女娲补天传说中有:猛兽食颛民记载,可以判断为同时期事件。

如: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3:

先天八卦与地球仪基本相似:

正体的先天八卦图如下【图中“巽(西)”改为“巽(风)”】:

这与地球的方位、自转基本相似。如下图所示:当然先天八卦中代表的地球与现在的地球东西南北方位完全不同。

2:后天八卦方位图与现在的地球时空就相应了:如下图所示:

周文王恰好处在这个时空中。

3:

应该说伏羲时期,也就是先天八卦时代,中国处在南半球,当时太阳西升东落;经过几次地球换极运动,变化到现在的北半球中的太阳东升西落方位。

而伏羲之前的华胥古国,那次面临着大洪水灾难。那是一次几乎淹没一切的灾难。根据希腊神话中欧罗巴(欧洲与亚洲公牛、非洲的板块运动特征:亚洲板块挤压欧洲板块向非洲移动,造成欧洲板块爬上亚洲板块背上),这里可以判断华胥国时期地球的方位是太阳南升北落。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特殊的亚欧非洲大陆联体时代。这就是古华胥国的地球环境。

未来我们的世界又进入这一方位中,故预言中提示人间又华胥。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