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孤山子镇明德小学 尹玉竹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很难靠一两次强化训练而一劳永逸的。但也不能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理解为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机械训练。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必要的授之以渔、导之以法的“教化”以外,注意创设氛围,进行润物无声的“默化“。长期的熏陶与耳濡目染将深化学生对良好阅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以读好书为荣的学校、班级氛围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益处。《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读书校园文化。在教室墙壁上、图书角贴着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格言、对联、古诗名句。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等。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上出“课外阅读”主题专刊。课外时间,同学们也经常捧着书,兴致勃勃地与老师、同学谈论着书中有趣的内容。学生置身于高雅的书香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学生看了不健康的读物,对身心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师要教会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外读物。

2、方法选用。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想法、摘录笔记、写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充分汲取知识的营养,陶冶情操。

三、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多用鼓励法,把微笑和爱心带给学生,避免因强制的命令,消极的惩罚等硬性的手段打消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用情感来唤醒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潜能,使强烈的阅读愿望,浓厚的阅读兴趣,愉快的阅读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活跃起来,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巨大内驱力,乐意阅读,并去享受阅读。小学生好表现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在实践中,我们让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通过学生评、自评、家长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采蜜能手”、“故事大王”、“小书迷”、“诗词擂主”等,这些桂冠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它们如同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课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提高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知识面拓宽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提升。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外阅读工作,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徜徉,快乐成长。

总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采取刚柔相济,严中有慈,恰当运用以“尊重、关爱、激励、引导”为特征的“柔性”教育方式,使学生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看作是自我磨练意志,自我超越的过程,让学生最终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舟,主动阅读、高效阅读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在知识的海洋中愉快地遨游。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