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熊氏真传大易筋经和韦驮十二式之异同

熊氏真传大易筋经和韦驮十二式之异同 ---摘自《易筋经义堂》 今把熊氏真传大易筋经按韦驮十二式顺序从排如下: 第一式 (第一级第一式)握拳呼吸 双足立定宽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第二式 (第一级第二式)双掌下按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翘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亦增长手力腕力。 按:此前两式,源于少林十二大劲前两式的练法,盖手为身上最为敏感之梢节,任何技法法、手法皆通过手来展现传递而出,故增长手劲,使上肢梢节有所触动,活动上部筋经,此两式之作用也。 第三式 (第一级第五式)双掌开合呼吸 (韦驮献杵第一式) 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一张一缩,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效能。 (韦)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按:此式呼吸练法效仿人体肺部之开合运化,以外引内。吸开呼闭,正是少林一脉正宗练法,也是韦陀献杵第一式的要求。 第四式 (第一级第六式)左右撑掌呼吸(韦驮献杵第二式)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愈撑愈开,直至完毕,乃放松。此式增长臂力和腕力。 (韦)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按:此式同于韦陀献杵第二式,左右平开,分达四梢,而对 上肢要求尤为精到,掌心向外,手指朝天,指尖回拗,如能按要求做到,则上肢筋脉自然抻开,各关节亦自有撑拔之力。 第五式 (第一级第七式)双掌上撑呼吸(韦驮献杵第三式) 双足立定如前式,双手反掌向上撑,掌心朝天,大拇指与食指头相对成三角形,面向天;吸气时牙咬紧,呼气时口张开,手向上撑高,愈撑愈上,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止。此式去口臭气。 (韦)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按:此式乃韦陀献杵之第三式,原第三式口诀云:力周胸胁浑如植,其意是要求两臂如束,浑然如一,节节上拔,且看当今诸多易筋经练家,是否做到浑然如植的要求了? 第六式 (第二级第三式)上撑下垂呼吸(第四式摘星换斗)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掌向上撑,掌心朝天,指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头向地,掌心向大腿,眼平视,牙咬紧,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放松。此式有调理脾胃之作用。 (韦)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按:此式一掌上撑,一掌下按,正是摘星换斗的练法之一,八段锦云:调理脾胃须单举,说的也是此式,此式中,手指回拗,正是抻拔之关键,配合呼吸,自然能有强壮脏腑的功效。 第七式 (第二级第二式)握拳上仰呼吸(第五式倒拽九牛尾)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曲肘置头上,头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后,牙咬紧,连续呼吸八十一次,乃放松。练颈部粗壮。 (韦)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按:此弓步练法,合于十二式中倒拽九牛尾,此式并不单于练颈部粗壮,不过颈部粗壮,则后拽揪拉之力亦自强壮。 第八式 (第一级第三式)双掌前推呼吸(第六式出爪亮翅)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韦)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按:此式同于十二式之出爪亮翅,其要求亦是抻拔筋骨,所要求之处亦要认真体味,不可随意而过。 第九式 (第二级第一式)弓步拗身呼吸(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右足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式,身体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手成圆形置额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脚踵;此式站成,牙咬紧,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习此式对腰痛有良好转变。 (韦)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按:此时练法虽不同于传统之九鬼拔刀,但拗身之意也是扭转脊柱以左右锻炼。 第十式 (第一级第四式)左右托掌呼吸(第八式三盘落地之上部)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力。 第十一式 (第二级第四式)下蹲起伏呼吸 (第八式三盘落地之下部) 双足尖贴地相距一尺二寸,两手叉腰,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足踵离地,只用两足尖维持重心;眼平视,牙咬紧,下蹲标准至大腿水平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次呼吸为止。久练步稳肾固,至老健步无衰颓态。 (韦)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按:此式略不累述,正是三盘落地的功效和练法,各家所传,虽稍有不同,其大意不差。第十式和第十一式此两式可为一式,上面为托千斤之法,下面做蹲起之功,两个合在一起,正是原本三盘落地的说明。 第十二式 (第三级第一式)吞阴呼吸(第九式青龙探爪) 双足贴地,约距离尺余,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曲,    眼平视,牙咬紧,舌舐上颚,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此式童年久练必能成功。此式对肾部发展特强,成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韦)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按:此式和青龙探爪式有所不同,熊式原文讲此式为健肾之效,而青龙探爪的练法原意为坎离交媾之法,肝肾同练,此式则有所不同,熊长卿先生在其著作中说:“此式是一般站桩之法,多练此式,可稳固下盘。”故这一式应为三盘落地的延伸练法,我所练习的功法中三盘落地的练法也是这样,先动而后静。 第十三式 (第三级第二式)俯仰呼吸(第十式卧虎扑食) 全身蹬直,足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纯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 (韦)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按:这式为卧虎扑食练法之一种,熊传练法中,尤为清晰明白,层次分明。兹不赘述。 第十四式 (第一级第八式)双手下垂呼吸(第十一式打躬式) 双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紧,身变曲至九十度角,两手徐徐下垂,身下弯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两手愈垂愈下;呼吸如过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乃下垂;如不觉疲劳,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此式对腹部脂肪过剩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 (韦)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按:这式就不用说明了吧。以腿为根,腰为轴,转动往复,自然能减少腹脂了。 综上所述,熊传少林大易筋经之法和韦驮十二式练法并无分别,不同处乃是用意、用劲之法以及细节有所不同,一本散为万殊,终会合为一体。世上之易筋经无它,唯一经论耳。 第一式和第二式说明:此两式来源于少林易筋经外经练法,也就是十二大劲中的头两式。 第九式说明:这式虽和九鬼拔马刀姿势有所不同,但内里练法相同,原文一个拗身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第十式和第十一式说明:此两式应该原为一式,上面为托千斤之法,下面做蹲起之功,两个合在一起,正是原本三盘落地的说明,另外两臂上托,我所练习的版本中在韦驮献杵第二式中亦有相应练法,不过次数很少而已。 第十二式说明:此式和青龙探爪式有所不同,熊式原文讲此式为健肾之效,而青龙探爪的练法原意为坎离交媾之法,肝肾同练,此式则有所不同,熊长卿先生在其著作中说:“此式是一般站桩之法,多练此式,可稳固下盘。”故这一式应为三盘落地的延伸练法,我所练习的功法中三盘落地的练法也是这样,先动而后静。

综上所述,熊传少林大易筋经之法和韦驮十二式练法并无分别,不同处乃是用意、用劲之法以及细节有所不同,一本散为万殊,终会合为一本。世上之易筋经无它,喂一经论耳。

搜索建议:
热评

 如果被代位追偿怎么处理?

一、如果被代位追偿怎么处理?如果被代位追偿,是需要履行相关代位赔偿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条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