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游戏巨头之野望:微软超5000亿收购暴雪,背后可能是重重危机

历时 22 个月,游戏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案尘埃落定。

当地时间 10 月 13 日,动视暴雪 CEO 鲍比 · 科蒂克(Bobby Kotick)在官网上发布了庆祝这一事件的致员工信:" 今天是我们公司辉煌历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与微软的结合将为我们遍布全球的出色团队带来新的资源和机会,我们将能够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玩家提供更多的娱乐、快乐和联系。"

不出意外的话,微软将成为仅次于腾讯和索尼的全球第三大游戏公司,控制全球约 11% 的数字游戏出版业务。微软和暴雪双方是相互成就,还是相互将就?微软收购暴雪是否能成为其游戏巨头版图中的最后一块?为什么说这场收购背后隐藏着重重危机?这还要从暴雪的处境说起……

Who"s your daddy?——暴雪如何从 " 暴雪爸爸 " 跌落神坛

曾几何时,暴雪一直是优秀游戏产品的代名词,虽然前期总是出现各种延期、跳票等行为,但最终总能凭借着优异的游戏质量满足玩家的期待。让 " 暴雪出品,必属精品 " 深入人心,玩家们借用当时《魔兽争霸 3》中,输入 "Whosyourdaddy" 就能进入无敌模式的秘籍,亲切又戏谑地称呼暴雪为 " 爸爸 "。

不仅是游戏质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准,暴雪游戏开发团队也与玩家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互动,不仅会积极回应并改进玩家的提出的意见,甚至还会为玩家在游戏中为玩家添加各种 " 彩蛋 ",而这才是让暴雪能够在玩家心中真正区别于其他游戏公司的关键所在。

例如 2016 年,来自广东的大学生吴宏宇作为暴雪公司的忠实玩家,在《守望先锋》游戏开服前一天还在朋友圈发言期待开服。然而就在同一天的下午,他在目睹校内偷车事件后,毅然决然地选择见义勇为追截偷车贼,过程中遭到偷车贼恶意碰撞,当场被甩飞,最终导致重伤不治身亡,而那条期待《守望先锋》的留言竟成了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于是有网友给暴雪官方写了邮件,希望能在守望先锋的世界里为吴宏宇留下一点影子。不久后,他的名字就出现在游戏中代表中国的 " 漓江塔 " 地图里。一个宇航员胸前写着 " 宏宇 " 两个汉字,背后红色墙壁上印着四个中文大字 " 英雄不朽 ",他的脚下还放着一圈白花。 

官方对此的回应是 " 我们加入这个细节是为了纪念我们群体中一位勇敢的成员 ",这一方面契合了这款游戏 "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英雄 " 的主题,感动了无数玩家,也体现出暴雪作为一家贴近玩家的游戏公司与玩家之间的良性互动,而这也并不是个例,还有著名的 " 奥利卡的诗 "(Alicia ’ s Poem)任务等,正是凭借对游戏的精良制作和这种少见的 " 人情味 ",暴雪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 暴雪爸爸 " 真的把自己当 " 爸爸 " 了,自从 2007 年暴雪母公司 Davidson&Associates 收购动视(Activision)成立了动视暴雪后,暴雪就在与资本的较量中慢慢失去游戏创作的自主权,早期的游戏骨干基本走空,整体一直处于吃老本的状态。

如果早期暴雪更新缓慢还能用 " 慢工出细活 " 来解释,那么这个时候的延期、跳票行为则大有 " 摆烂 " 之嫌,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之一,近十年来除了表现尚可的《守望先锋》以外,动视暴雪几乎再无新的顶级新 IP。 

不仅游戏做得越来越不上心,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也让人们意识到,暴雪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会为玩家在游戏里写诗的暴雪了。2018 年暴雪嘉年华中,暴雪拿出了与盛大宣传完全不匹配的《暗黑破坏神:不朽》,引发还在台上发出了灵魂质问:" 你们都没有手机的吗?" 成为了游戏圈中挥之不去的热门梗之一。

此后暴雪不仅曝出公然辱华事件,还被曝出 " 兄弟会男孩 " 职场文化、包庇性骚扰、不公平竞争、歧视女性等多种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甚至有女员工因私密照片在公司内被恶意流传而自杀。很难想象一个在游戏中对女性及各种性少数群体充满关怀的游戏公司,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曾经那些动人的 " 关怀 ",在这个时候仿佛成为了一种辛辣的讽刺。

事件发酵后,公司收到了 500 份以上来自前员工、现员工的相关指控,一时之间风评急剧恶化,从神坛跌落谷底。而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两个人引起的个体事件,而是表现出了暴雪整体文化氛围的转变,相信不少人仍然对于暴雪和网易的纠葛也记忆犹新,不少人也将其归咎于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

那么,暴雪为什么会从玩家青睐有加的 " 暴雪爸爸 " 走到现在这一步呢?其原因众说纷纭,但根源离不开单一的盈利模式。起初暴雪公司还只是个小作坊状态的时候,凭借着几个创始人强大的游戏制作能力及个人的观念能够对整体形成非常良性的影响,但随着创始人越来越多地离开,而又没有形成一个好的公司制度,这就使得公司整体的风向非常容易受到领导人的个人观念、能力影响。

随着资本的介入,很多时候对于利益的考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与此前暴雪 " 小作坊 " 多年磨一剑的模式产生了矛盾,动视《使命召唤》系列等老牌 IP 只要稍微换个壳就能卖得很好,这无疑意味着更大的话语权,也意味着对于暴雪创新空间的挤压,毕竟如果能够躺着赚钱,谁还有动力继续创新呢?

因此,行业内有人直言," 微软应该学习索尼去收购一些如顽皮狗、圣莫妮卡这类小而精的独立开发商,而不是拿一整年的利润去收购动视暴雪这种走下坡路的昨日黄花 ",能否扭转这种旧有的发展模式以及有毒的企业文化,或许会成为微软收购暴雪的第一个隐患。 

不过,从微软正式发出的收购公告来看,很明显已经做好了处理动视暴雪内部复杂问题的准备,具体结果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

游戏巨头之野望——微软的游戏雄心

事实上,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一直有成为游戏巨头的雄心,而这也并不是微软第一次试图将暴雪公司抢到自己的手中。早在 1996 年,就曾经将目光投向了彼时还没有大火的暴雪工作室,在 1998 年也曾尝试收购暴雪和做出过《红色警戒》的西木工作室,但都未能如愿。

也是在这一时期,高层看到了游戏发展的潜力,微软出品的《帝国时代》销量突破 200 万,游戏部门也从最初只是负责开发 Windows 内置的纸牌、扫雷之类小游戏的 20 人团队开启了扩张之旅。 

起初,微软仍然希望以软件开发为主,加入到索尼的 PS 阵营,无奈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多次谈判没有取得进展。索尼还在 PS2 发布会上大谈 PS2 的非游戏功能,甚至表示 PS2 可以取代 PC,抢占更多微软的市场,直接导致微软决定布局硬件,推出 Xbox 主机。

在多次尝试收购大公司失败后,微软采取了收购金额较小的公司来完善 Xbox 软件阵容的策略。此后的二十年里,微软一直在持续加码游戏赛道,陆续收购了众多游戏工作室及各类 IP,尤其近些年来,微软更是明显加快了自己不断扩大游戏版图的步伐。

有统计显示,游戏行业前十的收购案中微软目前占了三席,除了此次收购动视暴雪外,在 2020 年,微软以 75 亿美元收购了拥有知名游戏《上古卷轴》《末日》等多个经典爆款和知名 IP 的开发商 ZeniMax Media,2014 年,微软以 25 亿美元收购了沙盒鼻祖《我的世界》工作室 Mojang。

这次又在动视暴雪负面消息频出的情况下,仍花了公司一半的现金储备将其收购,足以看出微软在游戏市场的野心。目前,微软旗下的游戏工作室已经达到 23 个之多,加上动视暴雪旗下的 17 个游戏工作室,微软旗下的游戏工作室将提升到 40 个。

这些从前的收购中,有的在收购后非常成功,但也不乏失败的案例,例如 2002 年收购的 Rare 工作室。彼时的 Rare 是任天堂的爱将,曾开发过《超级大金刚》《迪迪金刚赛车》《007:黄金眼》等经典名作,在当时反响非凡,无论是动作、赛车还是射击游戏,Rare 都相当拿得出手。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的 Rare 和如今的暴雪颇为相似,收购前都有过辉煌的历史,拥有一众经典游戏和知名 IP,但也在经历严重的人才流失,业绩各方面滑坡严重等众多问题,但微软仍然用了 3.75 亿美元收购了 Rare。

而收购后的 Rare 出现了如创始人和核心人员离职、项目方向改变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没能回到过去的黄金时代。不过,与 Rare 处境不同的是,动视暴雪虽然未来能否再做出更具号召力的 IP 还未可知,但目前来看,旗下的《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守望先锋》《使命召唤》等著名游戏仍然非常具有号召力,而微软收购暴雪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事实上,动视暴雪能提供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众多的经典 IP,这些核心产品可以和微软的云游戏、Xbox 业务以及元宇宙等相结合,带来新的可能性,而这其中云游戏或许是微软下一阶段发展重点。

云游戏——一切只是 " 看上去很美 "?

微软董事长兼 CEO 萨蒂亚 · 纳德拉(Satya Nadella)直言对元宇宙的野心," 游戏是当今所有娱乐平台中最具活力和令人兴奋的类别,并将在元宇宙的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正在大力投资于世界级的内容、社区和云,以开创一个将玩家和创作者放在首位的游戏新时代,让游戏安全、包容和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对于微软而言,收购动视暴雪,本质上不是以给当前 Xbox 主机增加内容为标的,而是为即将开启的新一轮次世代游戏平台(或许是元宇宙平台载体)做内容准备。不同于前面我们提到,在动视暴雪收购案之前,微软还在去年斥资 75 亿美元,收购了 Zenimax 以及 Mojang 工作室。 

而这一系列并购,无疑将加速微软游戏业务在移动、PC、游戏机和云领域的增长,并将为搭建元宇宙提供基础。微软董事长兼 CEO 萨提亚 · 纳德拉更表示," 游戏是当今所有娱乐项目中最具活力和最令人兴奋的类别,并将在元宇宙平台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此前,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也是因为担心一旦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就会在云游戏市场占据垄断地位,这也成了该交易在监管层面的最大绊脚石。通过将动视暴雪游戏的云游戏版权卖给育碧,微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监管部门的担忧,足以见得各方对于云游戏的重视。

但一些分析师也指出,新兴的云游戏市场可能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重要。毕竟就目前的市场比例而言还只占据了很小的份额,而诸如苹果 Vision Pro、等一众 AR/VR 设备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由于云游戏依赖于网络传输,如果网络速度不够快或者不稳定,就会影响游戏画面的流畅度和清晰度,甚至导致画面卡顿、掉线或失真。 

这对于一些对实时反应要求高的游戏,比如射击、竞速或格斗类游戏,会极大地降低玩家的体验和满意度。微软虽然拥有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但是也不能保证在所有地区和网络环境下都能提供无延迟和无干扰的服务。

不仅如此,根据 Newzoo 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21 年全球云游戏市场报告》,2021 年全球云游戏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66.7%,但总体上仍然只占据了全球游戏市场总收入的 2.5%,还远没有到能挑大梁的时候。

移动端——是否能抓住下一波

说到份额,就不得不提移动端更好的发展势头,而这或许承载着微软更大的野心。根据《2021 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移动游戏创造了 907 亿美元的收入,占全球游戏市场收入的 52%,同比增长 4.4%,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玩游戏。并且报告预测到 2024 年,移动游戏销售收入的增长将持续超越主机和 PC 端游戏,而 PC 端游戏的市场份额面临下降趋势。 

不仅如此,说到动视暴雪,很多人会将重点集中在 " 暴雪 ",而忽视了前面的 " 动视 ",而事实上动视暴雪一共包含了多个工作室,除了暴雪以外,动视 " 使命召唤 " 系列和国王工作室的 " 糖果 " 月活达到了 2.7 亿,而暴雪虽然名气大,但所有游戏加起来月活也只在 3200 万人左右,玩家人数还在持续下降,相比之下甚至可以说,King 工作室可能才是暴雪更强的主力。

根据动视暴雪在去年发布的财报显示,其移动端平台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 51%,超越了 PC 端和主机端的总和,2023 年 Q2 能够交出不错的财报也是因为有像暗黑 4 这样的产品在提供支撑。

很明显,如果在此前的商业竞争中微软处于弱势地位,那么蓬勃发展的移动端将会是其翻身反超的好机会,而且得益于微软在 Windows 系统方面的优势,微软可以通过整合主机、PC、移动设备,来实现 " 多端共享 ",形成不同于传统的 " 卖硬件 + 卖软件 " 的全新商业模式。 

不过实施这种战略的前提是需要微软在各个重要硬件终端均有一定的布局,但目前来看,微软在移动端的发展仍然还有很大空间,仅有的几个成功个例,例如《我的世界》和《辐射避难所》等也都是收购开发者而来。

不仅如此,事实上移动端游戏市场格局也早已出现固化,微软想要在移动端市场有所收获,则需要与苹果、谷歌、腾讯等强大的竞争对手进行抗衡。而微软目前的优势并不明显,好在暴雪在移动端还有很多挖掘的可能。

鉴于《暗黑破坏神 · 不朽》以及《使命召唤》手游的成功案例,诸如《守望先锋》《星际争霸》等大 IP 移植到移动端很可能会成为下一波微软的重点关注对象,除了早前因为与网易合作终止而胎死腹中的魔兽世界手游或许也将会出现在我们面前,非常值得关注。

结语

不难看出,微软收购暴雪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于双方而言都会是一个好的机会,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隐患和风险。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非常期待微软和动视暴雪能够顺利通过此次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激发出更多的创新和多样化发展,成功实现游戏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为玩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游戏内容和体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微软  微软词条  暴雪  暴雪词条  巨头  巨头词条  重重  重重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热评

 支持12代酷睿,华擎DeskMi...

在 2021 年末,英特尔带来了采用新架构的 12 代酷睿处理器,相信有不少小伙伴也开始心动,打算利用这既能兼顾性能又有不错能效比的芯片打造一款迷你主机。如果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