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著名作家唐国明咋发文说:不是有钱就是贵族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著名作家唐国明咋发文说:不是有钱就是贵族

(提醒:本篇正文的内容从下面的第5张图片下开始)

————————————————————————————————

主张把思想穿在身上,成作家的山里娃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文学的《 鹅毛诗 》集。就如唐国明在《半途先生》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

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

————————————————————————————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文人、诗人、哲人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表达的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的80万字《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鹅毛诗人、半途哲人、红楼梦中人、明月清风中人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更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我们来到世上,是来成为人才的,不是来成为奴才的。我们已经没有远方,没有别处;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让我们去为梦想乘风破浪、无路可逃之路,只有此刻与“零乡”。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此刻,万物永在途上。——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也不在远方,只在路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说: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上;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

————————————————————————————

唐国明定理:

1、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的形式生成。我们也与这些有形式规定的数字一样,有的永远落入圈套难以自拔,有的获得超越,却不知所踪。

2、“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在此刻;你的生活不是在别处,你只是生活在途中;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清风明月中人唐国明作品

————————————————————————

我会不会成为一个这样演说的写字工人

———————————————————————

随着智能机器人能生产出叫“诗”的“文字产品”以来,这已经就告诉人类,一个用机器制造“文字产品”的工厂即将诞生。随着网络储存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将来只要用能重组分类这些信息这些数据的智能机器人与软件一旦成批诞生,类型小说“网络写手”的名字即将是一个叫“某某”的机器人不断制造出的“文字产品”,它的更新速度可以说不可想象地满足追随它的粉丝。……给机器人制造的“文字产品”润色、加工的新型编辑职业将会诞生。

有人惊讶地发现,目前大量的类型小说创作的“网络写手”都是理工科出身,有人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什么束缚,所以能写。说白了,在他们身上没有背负着作家的使命、文人的使命,在他们眼里就是“码字”,用文字码出的东西不过就是一个挣钱的工具而已。

人类在这样的世界里,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现实不存在的文学远方,都明白,文艺创作与科技思想不是利益行为的行尸走肉。如果把文学艺术比作母亲的话,科技就是文学、艺术、哲学、数学孕育出来的儿子。我们在享受文学、艺术、哲学、数学孕育出的科技儿子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我们又无不时时刻刻处在用自己智慧创造的科技文明葬送毁灭的危机之中。在这种危机下,人类又在为永远不死而奋斗。

“人”字的一撇,就是身体,一捺就是灵魂,身体总会死去,人类用文学的方式,让灵魂永存。让灵魂永远在书店架子上出售的经典著作中如一股永不消失的天香,弥漫在空气中。这种气息与天香看上去不能当饭吃当衣穿,但它的作用不亚于一个高雅女子身上的香水与天韵。如果把一个国家与民族比喻成一个人,文学艺术就是它呈现给世界的形象气质。

作家为什么写作,杂志为什么要办下去,就是为不断创造这种天香影响一代又一代成为有气质的人。编辑老师与编辑老师所掌握的各种媒体是文化传播的血管,作家的文章是血液,如果没有这根根相连又相成的健全的血管,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乃至这个世界就会贫血。

对于一个作家,现实中没有他们现成的路,这条现成的路需要自己开辟,需要从无路的地方走出自己的路,也只有这条自己的路才能抵达那个我想要寻找的我。

一个作家必须持之以恒地为自己开辟一条属于自己抵达自己的路。这条路我们要开辟很久甚至要开辟一生。只有自己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抵达自我之路,在这条属于你自己的路上才会陆陆续续的开始是一个、再是两个、然后是三个,再到形成一个长长的队伍,来抵达那个你认为真正的自我。最后使你开辟的路成为大众抵达那个属于你真我的路。

至于写文字的我,我的写字跟文学没有什么关系,我即使写出了一千本书,写了一亿万字,我也不能戴上作家的皇冠。作为一个作家,他的文字应该在时间的长河里留得住,并且不管时光如流水一般的冲刷,总会有无数双渴望的眼睛去照亮他那些黑色的文字。同时他那些黑色的文字透过一双双读它的眼睛,也照亮了读者心灵角落的黑暗。

作家的一生是在写一部书。作家们全是文艺女神身边追求完美的孩子。作家的最高使命就是在追求读梦想之书、写梦想之文、造理想之国的过程中写出后世人必读的经典。作家是要靠文字说话的,一个写作的人,不管他怎么努力,怎么吃苦,如果没写出称得上伟大的作品,没有写出有意义能流传的文字,那种努力别人是不认可的。作家不可能是业余的,只有专业的作家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作家一个人食粥是可以写作的,但举家食粥,是不可能写作下去的。一个人哪怕喝水,只要能提前预算好喝水的钱,至少他在不愁喝水的那段时间,他会安心写作。说白了,喝水也好,喝粥也好,只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自我感觉快乐地把梦做下来了,并且最终取得了被社会认可的成就,这就是他的能力。如果一个爱做梦的人,连维持他做梦的能力都没有,那他就是一个废物,也实现不了他所谓的梦想。

作家常常是在追求写出自己梦想的作品,而读者却在寻求自己梦想读到的作品。如果作家写出自己梦想写出的作品,恰恰是读者梦想读到的作品时,这个作家就会马上成为时代的宠儿。而有的作家虽然写出了自己梦想的作品,但他写出的那梦想的作品却不是作者寻求梦想读到的作品,那他就会被埋没。有的也许会多年后成为人们心中梦想读到的作品,像从泥土中出土的古董一样,让人追随一时。

他们是因为掌握很大的权而被人传诵吗?是因为他们写出了能体现他们自身的高贵精神气质的作品而“贵族”到今天。不是有钱就是贵族,贵族是代表了一个民族及人类高贵气质与高贵精神之人。他们死后,留下的东西给人类创造的价值无可估量。他们对人类现在与未来的贡献难以用数字计算。

在人世中,财富与权力是永远难以达到平等的,但一个人的学识是可以平等的。真正的金子总会留在时空的隧道中闪光。作家真正的使命是写出各代读者们必须阅读的经典。作家就是一个职业,而不是大家说的一个虚伪的身份。作家永远是一顶至高无上的皇冠。优秀的作家,写作就是他们的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与血泪捍卫“作家”这个头衔的尊严。世代以来,有“作家”“诗人”这个称号的人,他必须为人类留有不可复制天才式的作品。就如那些你看到的高山,他们提供给你的就是从云雾丛林中流来的大江大河,一直施惠于你,你却感觉不到而已。

作家与一些天才艺术家与科学家一道,死后多年,自己的作品与发明仍然惠泽后世,给这个社会创造看不见的商业价值,而自己生前有的甚至一无所有。

随着媒体的多样化,纸质读物的使命要求作家们更得像作家。作家找到表现适合自己天才的方式,比勤奋更重要。有的作者辛辛苦苦写了一辈子默默无闻,把自己耽误在一条并不适合表达自己天才的歧途上。一个健全的文学艺术家,不但要留名于他活着的当下,打理好自己清雅衣食不愁的平常生活,为未来的读者留下不朽的巨作,怀着让文学艺术在各种因素的围剿下仍保持文学艺术独立的因素写作下去,以一种神一样看不见的力量为未来写作。

天才就是能让一切成就自我的人才。只要你把你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就会在别人眼中成为天才的想法。作家只是一个来到世界向世人出售高贵精神粮食的绅士与君子。他们只为自己活着,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安排过的生活。他们以写作的方式在追求一种永生。而我的文字不过是一种消费行为的商业产物,是按照市场的需要,去除了自己个性的按照商业规则成批制造的产品。我的名字也不过是一个商标,并不是文化名片。经营我那些文字产品的公司可以雇佣一个写字的团队,无限制的制造文字产品,然后署上我的名字再进行出售。在我的前面就有无数位这样的写家,几乎成了富豪。他们像一首流行歌一样,如一阵风吹过,刮走所有的利润后,就开始被文字消费者抛却,并忘却得一干二净。

至于我写的东西,压根儿就不叫文字作品,只能叫文字产品。读它的人群都是为了不费脑子的消遣,被文化经纪公司与商业媒体包装热炒误导、喜欢跟风、随波逐流的一群。而这一群体往往占社会大多数。我的出现并不是为提高什么人群的文化素质、净化人群的灵魂。我本来就没有这种写句子的水平。我生来就是注定用文字去挣钱的。我除了用文字挣钱,没有想过要去承担任何义务。这些义务去交给那些真正的作家,那些真正十年磨一剑、默默写出流传百世作品的作家们。我来到这个世上,似乎就是为了挣钱而粗制滥造一些文字产品。只要能卖钱,我忍受不了几分钱或几角钱一个字的稿费。也许是因为这个情况,令开始还怀着天下千秋情怀梦想的我彻底绝望。但我的特长就是坐得住,会写字句。当我在各媒体上看到许多越垃圾的文字越有点击率,并知道他们发了财时,于是我也参入了这个行列,开始了文字产品的制造,使我也成了有钱人。

有时我瞪着自己写出的文字垃圾深感愧疚,觉得对不起这个有着古老文明的民族。但我回头一想,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写的这些文字垃圾如此受到欢迎。最后我明白了,是因为作家的真正作品发表园地已经让读者们大为失望。想想,一些被各种说不清的东西包围的发表园地是很难整出有吸引力的文学作品的。使得一些有真正才华有抱负的天才作家如珍稀动物一样,一个个被一支无形的枪灭绝了,或者让他们自绝了。真正的文化园地也慢慢被一种行为垃圾化了、沙漠化了,文学的绿洲似乎就这样彻底消失。一批又一批需要阅读的青少年长大了,他们如饥似渴在寻求文字打发成长时光。商人看到了商机,开始以高金招兵买马,把一些失意的文人收归旗下,以市场为主导的规划出模子,印制出一批又一批文字产品空投市场,几乎以海陆空的媒体宣传形式把还正在成长的群体引向文字产品的消费。以各种言论向经典作品发难,以汪洋之势向还在从事文学作品写作的人进行无情嘲弄,把他们一个个赶出文学殿堂,让他们一无所有,流落街头,最后乖乖地为了活命成为他们的签约写手,成为一个个文字产品的生产者,成为流水线上的文字工人。围绕着一个事件不断注水出一部二部三部四部五部六部七部八部九部甚至上百部,只要还有利可图,就不断制造。直制造到无人问津,成一堆废纸为止。

我就是这样诞生出来的一个商标,我的背后是无数个在举着我这面旗子默默贡献的写字工人。这样我的名字不再是我个人的,而是公司用实力打造出来的一个被读者认同的文字消费产品的商标。公司这种行为与做法,从而改变了一个作家一生只能独立完成一部伟大作品的局面,而成就了一个以某某写家为代理商标的集体创作大生产。

想想,我除了挣了这个社会的钱外,我没给这个社会的文化贡献出什么。有人说,付出金钱的人必定得到了回报。我不知道那些文字垃圾除了打发了他们的时间之外,给了他们什么,我真的看不到。说实在的,读以我为名制造的那些文字产品,读一百本,还不如静下心来读一句经典名诗。

幸运的是被我们骗了时间与金钱的青少年,还有学校里的课本与他们为伴。但我们浪费了他们本应该去读经典著作,去读真正作家写的作品的时间。还骗取了他们黄金似的光阴与成长的时光。遮蔽了他们应该看到更好更精英的文学作品,使他们认为所谓的文学作品就是我们制造的那些垃圾样子。

我觉得我很罪恶。如今回想起来,我除了得到一笔使生活不发愁的钱外,我还得到了什么。够我生活的钱,我完全可以不去制造文字垃圾也能获得。我现在跟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以我的名字为标签出售过的那差不多一亿万字的文字产品,除了成为一堆垃圾以外,在如流的时间里留不下一句文字。我如今极度的痛苦,也极度的空白。有时不敢去外面见人,我很怕见到很多朝我愤怒的面孔。想想那些影响世界的伟大哲学家文学艺术家,他们不是衣食无忧的一辈子坐吃祖产的贵族,就是一辈子敢把自己的生活踩在大地、把理想高举天空的人。生活无时不在摧毁他们的梦想,围堵他们的梦想,有时他们只有选择逃离。逃离向天国的也大有人在,逃离向山林的也大有人在。有的也就成了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人,化为山中的高山流水与风月了。

文学是梦想的方式,写作者在写作时就是在以一种方式在梦想。作者在完成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梦想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用文字将枯燥生活以梦想的方式照进现实,把现实梦想诗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人类因此通过文学艺术这种方式,获得实现梦想的能力。同时文学通过作者,不断以梦想化的方式塑造出人类的榜样,从而引领读者在阅读中逐渐形成一种健康奋发向上,面对一切无畏不惧,内心无比坚强的人格,与实现梦想的能力与意志,这是人类交付给文学的使命。这种使命是以作家创造的作品、学者媒体解读结合的方式给予人类永远战胜一切,与世界环境及宇宙和谐生存下去的意志。这种意志与人格来自我们人文作家创造的一切文学。

作品不但是一个勤奋天才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深刻文化与思想的产物。作家就是为自己作品活着的王。如果我能重生来过,我决不会再做一个文字产品的生产者。我也劝告在写文字的人,给那些真正的天才作家让路吧。你既然明白自己是个庸才,就不要拿文字垃圾去通过各种途径占用那少得可怜的发表园地,去花不必要花的代价印一堆没人看,也没有留存价值的文字垃圾。你这样做不但是在损害自己的尊严,也在玷污空间很少的文学殿堂。而文字商人们应该找回自己的高尚与尊贵,使人尊称你们为文明的传播者,而应多多扶持文学作品的诞生,利用海陆空的商业媒体模式去为传播一些真正能万古流芳的作品作出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对得起自己良心的钱,成为一个真正的伟大出版家。

这是我离世前的一点小小的愿望。我死了以后,希望把我所有的钱与资产成立一个基金,成立一个文学奖项,去奖励那些真正伟大的作品,真正为推动民族文化不甘寂寞、默默奉献自己几乎一生的心血在创作伟大作品的写作者。让我在土地里安息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白来过人世。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半途主义青年;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

————————————————————————————

——————————————————————

………………………………………………………………………………………………………………………………………………………………

唐国明,男,汉族,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梦中人、自由古体诗人、明月清风中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现居长沙,集文人、诗人、哲人于一身,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开创半途主义、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著名作家、学者。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2012年在《鸭绿江》杂志发表来源于茨威格10万多字的非虚构长篇作品《麦哲伦传》、匹敌海明威《老人与海》的1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我是麦哲伦》。这小说从2008年初稿,到2012年发表,到如今2021年发表快10年了。自2008年到2021年仍不断修改,现剩1万5千多字,可以说是唐国明第一篇带半途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文学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鹅毛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文学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文学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偶数t>2时,q是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 ↔ x ↔ 3x+1 ↔ (3x+1)÷2 ↔ ……2的n次方 ↔ …… ↔ 4、2、1……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只是在途上,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我们都是途中人。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搜索建议:
热评

 蔡文佑

新人蔡文佑大有来头,出道有百万大看板风光亮相,还有娱乐巨擎吴宗宪站台护航,蔡文佑可谓今年最幸运新人,挟很多资深艺人都不见得拥有的资源进军歌坛,但其实年仅19岁的...(展开)

热评

 “机遇之城”南京:TOD“+速度...

近日,链接大江两岸的和燕路过江通道实现全线贯通,南京地铁1号线北延线、7号线北段正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不载客试运行……近年来,随着南京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展开)

热评

 萌妹教你如何抓鸡~

     湘妹心宝的视频,不仅能看到乡村的乐趣,也带来了更多的知识和启发,不信你看,她抓鸡一抓一个准儿,有什么秘诀?8月2日2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