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90岁清华学长的人生经验,疗愈年轻人的焦虑

作者 / 游骑兵

来源 / 清华大学出版社(qhdxcbs)

1934年出生的谭浩强教授,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曾在清华大学任职任教多年。

他是中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拓者之一,编著的《C程序设计》、合著的《BASIC语言》等读者数量庞大,也在中央电视台开设过系列计算机讲座,被称誉“将千百万群众引入了计算机的大门。”

但我们今天要聊的,并不是谭老的履历业绩,而是他作为一位跨世纪的长者,十余年前赠予过年轻学子的寄语和期许。

十余年前,谭浩强教授应邀到全国280多所大学做了《怎样走向成功之路》的报告,讲述了自己人生的得失体会,听众超过20万人,报告会盛况空前,场场爆满。

我们有些惊奇的发现,他的报告内容对于当下年轻人面临的疑难困扰,也是一剂疗愈的良药。

从中摘取了一些精华,和大家分享。

01

如何寻找发展路径?

当下国内高考、就业竞争激烈,年轻人面临巨大的压力。

如何才能在越发“内卷”的情形下,寻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呢?

谭老当年的答案是:“我们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祖国和社会的发展中发展自己。”

1949年,谭老刚从上海中学初中毕业,准备念高中。那时上海刚解放,社会还不安定,学校周围发生坏人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还常遭遇美蒋飞机轰炸。

谭老和同学们仰望天空,一心盼望蓝天飞起自己的战机,盼望祖国早日强盛,没有强大的祖国,何来个人的前途。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年轻学子们踊跃报名参军。谭老所在的小班多数同学都报了名,有12位同学光荣入伍。

有位女同学当了文工团员,立功成为志愿军归国报告团的代表,还有两位同学日后当了将军。但报名时他们没有想过这些,一心想的是为国献身。

后来谭老在清华任教时,开始了计算机普及教育。当时并不为周围人看好,遇到过轻视,顶了很大压力。

很多知识分子觉得,有水平应当去搞科研和高精尖,才能出成果获大奖;水平低没水平才去干计算机普及。

当时没人觉得投身计算机普及还能成名成家。谭老是看很多人对电脑感兴趣,但求学无门宝山难入,觉得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人民群众更快入门。

他多次说:“只要社会需要,水平低我也干。”

但恰是这件“水平低”的工作,成就了他一生的荣耀。

有位伟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过去年代,百废待兴,但增量巨大,切中社会的需求发展自己就能吃到增量的红利。

当下社会,处处内卷,但仍有新机,把准时代的脉搏投身其中奋斗也能走上快车道。

02

如何抓住人生机遇

有些年轻人梦想远大,时时想搞个大项目,但往往处处碰壁、不遂人愿,就埋怨是没有好机遇

谭老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做好眼前每件事,才能在机遇出现时敏锐发现并牢牢抓住。

人生机遇出现时往往很“平常”,没人会告诉你“这就是你发展的机遇”,一般是个人的思想敏锐程度和素质决定他能否抓住机遇

70年代末,国内开始普及计算机,需要大量的教师和教材。197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扩招两个班,快开学了发现缺程序设计课的教师。

当时谭老是计算机中心党支部书记,有人动员他去上课。但他完全没有学过计算机,离上课也只剩三星期。谭老勇于接受挑战,去图书馆找外文书现学。

还没学完就开学了,他一边上课讲前面的,一边自学后面的,边炒边卖。

他以前认真做思政工作,和青年人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特点喜好;常给学生做报告,写过很多总结报告,口才文笔俱佳。这就使得他讲课逻辑性强、内容生动吸引人,即使下午上课也没人打瞌睡,学生交口称赞。

后来央视要办计算机电视讲座,到清华物色教师,大家纷纷推荐谭老。谭老又一次接住了挑战,他的系列讲座广受欢迎,前后观众数百万人,配合讲座编写的教材也很畅销。

由此他开启了计算机普及教育的辉煌之旅。

看似巧遇连连,其实好运都是努力得来的。

需要人去上课,但内容你也不会,你敢不敢上?上课了是照本宣科、应付差事,还是全力以赴、赢得口碑?上电视台讲课、做报告、表演的成百上千,能不能讲成精品、打造招牌,避免昙花一现?

如果谭老没有对每个机遇都积极反应,那么下一个机遇也不会青睐他。

科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有头脑的人"。 

只有愿意做好眼前每件事,才能培养更多能力,抓牢每个机遇;做好上一个环节,才有下一个机遇,迎来最终的成功。

03

如何比别人进步快?

不少年轻人上学时刻苦勤奋,但工作后就放松了自我,沉迷于游戏短视频和饭局。过了几年发现有同龄人事业上已遥遥领先,又会攀比继而焦虑。

谭老的进步秘诀是:保持勤奋、终身学习。

1964年谭老到甘肃省刘家峡水库工地做过一次清华大学毕业生调查。他问大家:“大学里哪些环节对你们毕业后的工作影响较大?”

有人回答:"5年大学生活养成了每天上晚自习的习惯,毕业后我们始终保持下来了,晚上别人打扑克,聊大天,我们都在看书,所以业务成长较快。"

想要比别人进步快,就要比别人付出多。

谭老也是这样做的。

他一周工作约85小时,平均每天12小时。从70年代末写第一本书开始,20多年来没有一天在12点以前睡过觉。他没有周末和寒暑假,没有新年春节,白天上班晚上写书。

20多年除了三国演义,他没有完整看过一部电视剧,没有看完一场足球赛。校内校外、行政工作、业务工作、社会活动、著书立说……事务繁忙,谭老的对策是挤时间和提高效率。

比如用完整的时间写书,零碎的时间用来思考,在火车上校对稿件。

有人问他∶"你难道对看电视、看体育比赛没有兴趣吗?”他回答"不是,我的兴趣很广泛,但是为了完成一个主要的目标,我不得不放弃一些次要的东西。”

谭老还认为要有强烈的渴求知识的愿望,要一辈子勤奋学习,否则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搞计算机的,更为如此。

他对北京一个大学计算机系学生说∶"你们选择了一个大有前途的专业,但同时也选择了一个需要终生付出艰苦劳动的专业,搞计算机的人必须准备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劳动,如果没有这个思想准备,我劝你们改行。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我69岁了,也要天天学习,否则就落后。”

要想有成就,必须作出艰苦的努力,要能吃苦,准备付出代价,舒舒服服、安安逸逸是干不成大事的。

04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反而想泼点冷水:即使都按照前人的经验去努力奋斗了,也无法保证人生一定会功成圆满。

人们常常希望自己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是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顺利,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种种挫折和失败。挫折过后可能会成功,也可能还有失意。

我们不想打鸡血或者喊口号,而是想把谭老曾讲给清华毕业生的离别寄语送给大家:

"我不祝你们一帆风顺,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会给你们造成幻想,以为在你们的面前永远是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只能听赞歌、受表扬、被提拔,升工资,希望处处是掌声,而对面临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我只祝愿你们不论是顺利还是挫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凡事投入自己的努力,也坦然接受生活的遗憾。

前途似锦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景,那是因为它在真实生活里并不常见。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参考资料: 谭浩强.《怎样走向成功之路》

- END -

作者 / 游骑兵

编辑 / 梁佳佳

清华社旗下人文经管账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往期热文 

1、

2、

3、

点 “在看” 给我一朵小黄花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清华  清华词条  学长  学长词条  焦虑  焦虑词条  年轻人  年轻人词条  经验  经验词条  
热闻

 解放双耳!sanag 塞那 A9...

哈喽,您好!我是原呵呵,点点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音乐就是沉浸式的,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将用户与外界完全隔绝?sanag塞那不这么认为,这就是为什么sanag...(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