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是什么推进组织持续进化?人性、环境、老板?

以往在理解组织变革及组织建设规律时,主要的理论依据为权变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但在实际运用中,权变理论过于个性化,凡事都“看情况而定”,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新手尤其难掌握火候。生命周期理论则需要引入其它的因素综合考虑,比如行业、市场环境等,以至于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生命周期并不是决定组织各项要素的根本因素,只不过是表现形式而已。更何况,对于非线性成长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否有效还值得商榷。

最近拜读了《进化:组织形态管理》,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人性和生态两条线为切入点(实际主要是人性),阐述组织形态进化的规律、常见的组织形态,以及各组织要素的结构变化规律等。通过价值需求、价值创造、动态平衡这条线将整个组织进化(包括构成组织的各种要素)规律串起来了,帮助组织实践者快速把握组织的脉络,识别组织的根本问题,进而有效推进组织变革。

接下来,将会通过几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书中的经典内容。

01

人性及其演变规律

该书的作者认为,“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是人类物种共同的属性”。人性特征(具体表现出来的特点)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有所变化。而且人性特征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有所变化。

而且人类创造的任何事物都是人性的体现,经济生态、组织、各种工具等莫不如此。为了详细说明人性变化如何影响组织形态的改变,作者提出了人的三维属性:复杂性、独特性、价值性,并从这三个属性(尤其是价值性)的变化趋势分析组织形态的变化。

复杂性 ,指人性特征的多元化,在不同时间、空间有不同的体现。就现实来看,中国古代产生的性善论、性恶论以及西方的经济人、社会人假说,都充分说明人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独特性 ,人的独特性由独特人格体现,这里面包括“独”和“特”,独性是指人的独立性,强调具备独立人格。特性是指人的特殊性,强调人格之间的差异。独性是特性的前提,只有人格独立,人性特征才会稳定。也就是说,人性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出来不一样,“九型人格”就是最为直观的体现。

价值性 ,是指对他人的有用性上,这是人在社会价值系统中的基本存在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人类对自身的研究由来已久,但不同学派对人性、人的本质的认知并不统一。作者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的三维属性”,后续的结论也主要建立在这三个属性之上(尤其是价值性)。在阅读此部分时,查阅了不少的相关方面资料以试图理解什么是人性,但至今仍觉不得其法。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观点,作为引子帮助大家理解人性。

什么是人性?

人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人性指人类的全部属性的总和(包含其作为动物所具有的属性),狭义的人性指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在哲学领域,对于什么是人性众说纷纭,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性是人的生命本能的一种内在的意念、欲望、情感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内驱力;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性分为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第三种观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认为人性是人作为人区别于物的直接规定性(哲学概念,指决定一事物是其自身而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性),他与人的存在直接一致,可以被感官直接感知。马克思把人性具体分为自然属性(人类从自然界继承下来的“第一本性”)和社会属性(由历史所创造出来的“第二本性”)两类,当然这里的自然属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而是社会化了的、被社会生活改造了的自然属性,比如人和动物一样要吃喝、繁衍后代,但人类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方式和途径与动物完全不同。而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比如冷漠、自私,它也并非人的自然属性,而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的社会性。

什么是人的本质?

本质是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根本的规定性,是事物各种特质中最根本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

在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上,费尔巴哈及之前的哲学家,通常用研究“物”的本质的方法(从同类中选出一个个体,然后又从这个单个中去寻找共性,比如选择单个的“人”,分析这个人的特点,然后将其中共性部分作为人的本质)来研究人,从而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认为人的本质抽象的存在于人的共同性之中。马克思认为,脱离了具体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去空谈人的本质,没有实际意义。他认为,有意识的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社会关系(主要是其中的生产关系)是产生劳动的前提,因此,人的本质在现实表现上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性与人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

我的理解,人性是将人作为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个体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将人区分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来看待。因此,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在谈具体人性时,并不是指人类共有的属性,但可以说人类属性的共同特点,比如复杂多变。而人的本质则是将人作为整体的“类”来考察的(人的本质是整个人类的共有本质)。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外在体现,人的本质是人性的内在统一。从这个定义来看,新闻中报道的“狼人”,只是具有人形特征的动物,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人。

人性的演变规律

尽管用“复杂性、独特性、价值性”代表人性有些片面,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属性确实比较典型,而且它们与组织发展及变化之间确实存在较为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即便作者对于人性的定义有些偏颇,但不能否认其结论的有效性。为方便后续的论述,本文中所提及的人性主要指这三点(尤其是价值性)。

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追求 个性解放、独特人格 是人的独特性的演变规律,追求 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对价值客体影响效果最大)是人的价值性的演变规律。而人的复杂性则与独特性、价值性紧密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人类在追求独特价值的过程中,复杂性也逐渐增强。

作者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对人性的演变规律做了阐述:

从空间维度来看,所处环境越封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简单、稳定、紧密,相互依赖程度越高,人的复杂性、独特性、价值性体现越不明显;所处环境越开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松散,人的复杂性、独特性、价值性体现越明显;当环境完全开放时,人的复杂性、独特性、价值性能够充分得到体现。从这个角度,我们能够理解中西方、不同组织中人性特征的差异。

从时间维度来看,“随着社会发展,人的独特性、价值性逐渐体现。在原始社会,脱离部落个体几乎无法独立生存,即便进行简单价值创造也需要部落内部紧密配合,人的独特性、价值性很低;在农业社会,能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给自足式的价值创造活动,个体的价值可以在家庭组织中得到独立体现;在工业社会,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作,个体可以通过资本、机器、技术等工具实现自己的价值;到了知识社会,个体可以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创造价值,自我意识充分觉醒,个体的独特价值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图片来源于《进化:组织形态管理》

02

人性演变与组织形态进化的关系

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创造价值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团体,人性的不断变化,必然对组织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从宏观来看,随着人类价值需求的变化,组织的价值创造也需做出相应调整,以满足人类变化后的需求。这将推动组织开展产品结构调整,进而对价值创造能力等产生影响,最终推动组织形态的改变。

从微观来看,随着人性特征的变化,组织中的人的价值创造能力、价值体现形式会发生相应改变,组织需采取相匹配的管理举措,以达到组织需要的效果。

一方面,随着个体追求个性解放、独特人格,对组织的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带来冲击,组织必须变得更有包容性,各项管理规范更为人性化,推动组织变得更加开放。

另一方面,个体在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三种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创造能力、追求价值创造链条统一(价值创造活动发生在价值需求和价值创造者之间)、追求价值体现(责、权、利)与价值创造能力的匹配。而这些都会对组织带来巨大的冲击:个体价值创造能力逐渐增强,对责权利的诉求增加,对原有的责权利体系带来冲击;个体追求价值链统一的动机,促使组织的价值创造单元逐步细分,直接对分工模式带来冲击,进而促进组织形态的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价值体现是对价值创造能力的衡量,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价值创造者的价值体现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通过内外部价值交换实现:独立价值创造单元的价值创造能力可直观体现为交换价值,早期为整个组织;另一种是通过组织内部价值原则体现:对于不能独立创造价值的部门或个体,价值创造能力则主要体现为价值创造者所拥有的责、权、利。

另外,书中还从生态的角度分析对组织进化的影响,但从后面的内容来看,生态作为外因,对组织进化的作用并没有那么明显,故本文中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后续可根据内容需要再临时增补相关内容。

03

四种组织形态及其特点

形态是由不同元素通过一定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的系统,这种排列组合或编码方式就是结构。组织是一定的要素按照特定的搭配方式形成的系统,组织功能取决于组成结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结构变化将导致组织形态、功能的改变。

组织的组成要素有很多,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等,在诸多的要素当中,有没有起决定性作用的呢?在作者看来,价值创造能力结构就是决定其形态特征的DNA,价值创造能力的不同组合方式导致企业形态出现差异。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是推动组织形态进化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组织本身是一个价值创造系统,价值创造能力是组织存在的根本。因此,以价值创造能力结构作为划分组织形态的关键因素。

在组织中,依据其价值创造能力的特征可以划分为股东、精英、员工、客户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四类价值创造者,所对应的价值创造能力分别为资本收益力、精英领导力、团队创新力、企业人格力。虽然四类价值者对企业共同发挥价值作用,但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时期,各价值创造者对组织的价值贡献不同,而且各自的价值创造能力发挥也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别,因此形成了四种典型的组织价值形态。

股东价值形态 :也可以称为资本价值形态,股东是主要价值创造者,凭借资本获取稀缺资源以创造价值,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资本收益力。组织为最小价值创造单元,只有组织的价值能够得以独立体现。

精英价值形态 :精英团队是主要的价值创造者,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精英团队领导力。此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通过委托代理关系,精英团队掌握经营权,并逐步参与经营利润的分配。职能部门为最小价值创造单元,部分主价值创造职能部门的价值可以通过交换关系体现,而辅助价值创造部门的价值则通过内部价值原则体现。

客户价值形态 :由于客户需求多样化,对组织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创新团队为企业创造主要价值。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与价值体现形式共同构成。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客户需求力与团队创新力。创新团队成为最小价值单元,团队价值得到独立体现。

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 :是由所有价值创造者的价值创造能力与价值体现形式共同构成。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人格力。个体成为企业中最小价值单元,人与权高度统一,个人可以通过价值交换独立体现自身价值。

当然,生态、组织、人都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因此,“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组织形态,四种组织形态只是理论状态,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功能特征,研究组织与生态、人的最佳价值平衡关系”。

搜索建议:
热闻

 三八妇女节的作文300字

【热门】三八妇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展开)

热闻

 第一次飞檐走壁作文

第一次飞檐走壁作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