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终于,房企对员工拿起“镰刀”

房地产松绑政策出了一波又一波,但房企的情况却迟迟不见好转。近日,港交所上市房企融信终于对自家项目跟投员工“动刀了”。

员工跟投“爆雷”?

据多方消息显示,19日,融信集团的部分员工收到了一则通知,大致内容就是员工自愿同意与公司解除跟投协议,并同意以“抵房”的形式来偿还员工跟投的资金。如果不同意退出,可以按照原方案继续执行。

不过,隐含的台词是,如果不同意,什么时候拿回本金“不清楚”。

 图:网上流传的《项目跟投整体清算退出方案》

据称,消息一出,瞬间炸锅,底下骂声一片。

“方案”更是没有给员工多余的考虑时间。周日(19日)发通知,周一(20日)面签确认剩余金额,周二意向选房。满满的潜台词是,已经给了你们退出的机会了,你们不退以后自己看着办吧。

真是“强势”到家了。

还有一点,通知要求所有跟投款的收益计算标准为8%,并且此前已经分红超过8%的部分,还需要退还给公司。

更让人无奈的是,具体什么房源?房源是否被抵押?什么价格抵押?房源是否未竣工,能否正常过户,如何过户?一问三不知。

到了20号,很多人“剩余金额”究竟是多少,也没算出来。大部分人只能无奈地在“留白”的协议上签了字。也就是说,融信完全可以在金额处写个“0”,那么员工一分钱也拿不到。

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公司会拿自家员工兼“合伙人”利益开刀的。

毕竟公司要稳定,要发展,需要内部人心稳定;一旦拿自家员工“开刀”,相当于伤了和气,相当于“摆烂”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融信的资金情况或已接近枯竭。连自家员工跟投的资金,已经无法现金结算了。

融信“摆烂”到何时?

就在当日(20日),上海融信海纳印象的业主齐聚融信总部楼下维权。这也是融信在上海唯一一个独立操盘的项目。

据悉,该项目去年11月就已停工,今年1月还开盘卖了最后一期。该项目1-4期可售套数为1220套,均价5.9万,总售房款约为74.3亿元。

有消息称,目前该项目监管资金余额几乎为0。3期和4期的业主,仍有6.8亿的在途贷款没有放款。如若这些贷款最终还是流入到之前的监管账户,若被挪用,该项目将面临彻底烂尾的风险。

另外,6月22日,位于杭州奥体板块的融信傲世邸突然贴出了“停工告示”,直接把购房者“打蒙了”。要知道,这可是一个“红得发紫”的楼盘,是无数购房者梦寐以求的。而且,该楼盘正在开盘,前3天还在登记报名(6月19日至6月21日)。

融信傲世邸开盘价格仅4.7万/平,此时周边二手房价格已经7万+/平。这样一个楼盘,最后报名登记人数被爆出仅仅300组(房源118套)。如果不是担忧“烂尾”风险,如果是正常的开发商,登记人数预估要翻十倍。

刚刚登记完,就直接宣布“停工”,还有几个人会真正下单买?

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此。

我们来看这个循环:“房企债务违约”——“购房者担忧”——“销售遇冷、融资困难”——“房企资金链更加恶化”——“项目停工交房困难”——“更大规模的违约”——

无论怎么看,这都像一个“死循环”。

正如杭州融信傲世邸那样的情况,一个价格“倒挂”2万+/平,每套房倒挂500万+,居然“爆冷”。由此可见,购房者对融信的信心“降至冰点”。

一旦房企陷入这种“死循环”,只会越来越惨。要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要打通全部的链条,缺一不可。

融信的现金流危机,愈发明显。

二级市场上,截止6月23日,融信中国(HK.3301)总市值仅32.32亿元。距离其最高点,已经暴跌了88%,仅剩风光时刻的零头。

23日,上市债券“20融信01”盘中一度暴跌22%,成交价格仅40元。这样的价格,令债券投资人损失惨重。

那么,融信“摆烂”到何时?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融信中国的现金及等价物总额约为220.56亿元,而不受限制现金仅有117.2亿元。同期,融信中国到期的短期借款约有227.33亿元,不受限现金与一年内到期的债务比值仅为0.51。已经难以覆盖。

另一方面,销售情况也不乐观。数据显示,融信5月份销售额仅50.7亿元,去年同期为139.4亿元,同比下降63.6%。2022年1-5月总销售额为296亿元,仅完成2021年全年销售额的19%。

另据消息显示,为避免公司出现债券违约影响正常经营,融信正与即将回售的四笔在岸债券持有人进行沟通,希望持有人仅回售15%债券。为争取持有人支持,融信中国愿意在本次回售兑付日后第6个月和第9个月回购各5%本金的债券,并承诺在明年债券到期或者再次可回售时兑付剩余部分。

融信,只能寄希望于一轮像样的房地产行情,来拯救自己了。

•END•

来源丨深蓝财经

搜索建议:终于,房企对员工拿起“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