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药敷涌泉,口水不泛滥 老偏方巧治小儿流涎

小儿流口水是指小儿唾液不自觉地从口中流出的一种病证,中医称为小儿流涎。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上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小儿到了2岁以后还在流口水,很可能是异常现象.父母应充分重视。

生活中引起小儿异常流口水最常见的原因是脾胃虚弱。其他一些病因,可能是脑瘫、先天性痴呆以及口腔溃疡等。通过经验来看,父母每天临睡前给孩子轻轻按摩合谷和足三里各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流口水的症状。

大枣竹叶陈皮水

【偏方】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

【功效】健脾益气

【适用】小儿流口水

【做法】将三味材料一起加水煮汤,分2次服用。每H日1剂,一般3~5剂即可治愈。

小知识提示:

中医认为,脾在液为涎,即脾所主管的体液是涎(即口水)。脾经的经脉连接舌根,散布在舌下,脾的精气通过经脉上传于口.化生为涎。因此脾与涎关系密切,如果脾气充足,则涎液充足,滋润口腔而不溢出口外;如果脾气虚弱,脾气不能控制涎液,则涎液从口角流出,即为流口水。所以通过健脾益气,能治疗小儿流涎。

桑白补脾气治流涎

【偏方】桑白皮10~20克(1岁以下用10克,1岁以上用10-20克

【功效】补脾气,止流涎

【适用】小儿流涎

【做法】桑白皮加水100毫升,煮至6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l剂,5N为一个疗程。

鸡内金黄芪汤

【偏方】鸡内金、生黄芪各10克,益智仁、白术各8克 ‘

【功效】健脾补气,温肾益智

【适用】小儿流涎

【做法】将四味药一起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口服。4剂为1个疗程。

友情提示: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中医智库”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名家医案、养生膳食方。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