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轮台诏与历史问题决议(上)

公元前140年1月19日,年仅16岁的刘彻在他无为而治的父亲刘启身后接过权柄成为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史称汉武帝。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卓著声名的皇帝在即位之初却并没有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那样权柄在握,神威赫赫,虽远必诛。

以聪明著称的他甫一上任便试图提出新时期大汉的指导思想,以儒家的《春秋公羊》、《天人感应》等替代无为而治,天下垂拱的黄老之学。然而在信奉黄老之学的窦太后那里碰了钉子。

窦太后是陪着文帝在平遥受过苦的老同志了,政治敏感性极强又能团结人,一看情况不对,三下五除二就拆除了年轻人标新立异的念头。年轻的皇帝连帮他主持工作的左膀右臂也没保得住,不明不白的死于狱中。

不过武帝是个明白人,老同志再厉害也毕竟老了,历经三朝、久已失明的太后并不会限制自己很多年的。于是一改最初奋发图强的模样,每日除了将日常工作事无巨细跟窦太后请示汇报外,只管驰骋畋猎、纵情声色;一副人畜无害,庸碌无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的样子,太后日渐放心,宗室也日渐拥护。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年轻的皇帝的位置由执行者变成了决策者。从窦太后“谁不支持黄老之学谁就下台”的严厉警告中缓过神来,决心拿太后的亲信开刀来烧自己的三把火。很快,太后在世时的两位亲信大臣被以“为太后治丧不够隆重”的名义治了罪,接着其余亲信也陆续被寻罪发落。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路线问题远不是处理几个干部那么简单。走了窦太后还有王太后,上有太后动之以当初立储不易之情,下有一班老同志、宗室晓之以搞好团结,下放权力之理的境况下;他能干的似乎也就只剩下了畋猎、宴饮式的垂拱而治。

意识到“权力并非看你处于什么位置而是要看多少人愿意听你的话”的皇帝不久将对这句话的体会更进一层。

公元前131年,丞相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身为田蚡姐姐的王太后诏令群臣往贺。就在这酒宴上发生了小小的不快,最后演变成了大事件。

好耍酒疯的灌夫因看不惯田蚡和朝臣对他态度的不同,在田蚡的酒宴上使酒骂座,辱骂了参加宴会的将军程不识。被人当众上了眼药的田蚡咽不下这口气,趁机扣押了灌夫。

本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是偏偏灌夫手里握着田蚡在外甥即位之前两边押注的铁证,已经扣押了灌夫的田蚡骑虎难下,必欲除之而后快。对灌夫多有仰仗的窦婴则铁了心要救他。两边儿各托各的关系,最后都找到了武帝那里。武帝一看不好办,便让两位去东朝廷辩,请大家给他俩评个理。

看似正常的案件最后在各方势力的较量下以窦婴、灌夫被灭三族;田蚡受惊吓而死告终。当初走上东朝廷辩的双方大概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血流成河的结局在等着这场外戚之间的争宠。

遍布京畿的豪门世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流血对于他们来说还只是一个开始,监察部门宽松软的工作方式将得到彻底纠正,类似族灭,连根拔起的案件将陆续出现,并持续一段时间。

灌夫和田蚡的案子给了皇帝内心太大的震动。武帝那场名为东朝廷辩的安排,看似不偏不倚,其实自有其用意。东朝是王太后起居的地方,田蚡又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

秦汉时期太后权力极大,不仅有自己的的正殿而且有自己的属官。廷辩的地点选在这样的地方,用意多少有点耐人寻味。年轻皇帝初临朝纲,急于借重新的政治力量来平衡窦太后和一班老臣的影响,进而实现政策转变。

但是更耐人寻味的是满朝文武、三公九卿在这样的安排,这样的场合下竟然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公开无条件支持太后的弟弟,皇帝的舅舅,当朝宰相田蚡;而此前,田蚡亲自交办的抓捕灌夫亲属的工作组也是无功而返。

《史记》中是这么记载的:

“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皆得弃市罪。魏其侯大媿,为资使宾客请,莫能解。武安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

堂堂二把手交办的案子,而且是砍头的死罪,竟然让犯人藏起来了,执行抓捕的人一无所获,办案遇到了极大阻力。

经此一事,让皇帝对二代、宗族、新贵们的尾大不掉之势,各重要机构负责人搞团团伙伙、不作为的严峻程度以及整个国家用人导向的贵族化、娱乐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至于起用了一个将对政治走向和内外政策产生深刻影响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张汤,出生在西安杜陵的一个下级吏员家庭。就如同做过博物馆讲解员的人总是能把脱稿演讲讲得满堂喝彩一样,这个吏员家庭出身的人自小对爰书讯鞫、刑律断按驾轻就熟。

史载他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的肉被老鼠偷吃而大怒,“熏掘得鼠及余肉”,对老鼠进行公开审判,并为此写了案卷文书,“文辞如老狱吏”,其父阅后“大惊,遂使书狱”。这位自小善于学习的吏员将为新一届的皇帝办几件大事,帮助皇帝彻底进入新时代。

公元前130年,后宫发生了陈皇后“巫蛊案”。这位为历史贡献了成语“金屋藏娇”的皇后对于出身豪族很是自恃。母亲是长公主,父亲是元老之子的她很是看不上新得宠却出身微寒的卫子夫。出于嫉妒她竟动用了“巫蛊祭祝诅”。

事发之后,皇帝将案子交到张汤手里。张汤“深竟党与,斩主犯于市,辗转牵连数百人”,借巫祝为由坚决除掉了窦太后余党,为结束黄老之学在大汉的主导地位,肃清利益集团,为大汉的新时代扫清了道路。结案后,他顺利进身为太中大夫,侧身中枢,以备咨询。

四年后,张汤升为廷尉,位列九卿,掌刑辟,正式进入中枢机构,成为朝鞭。两年后,淮南王和衡山王决定反叛,被属下告发。张汤“穷究根本”,一网打尽;牵连列侯、二千石、豪族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

至此,基本确立了武帝的地位,不再有势力能对武帝的权威构成威胁,张汤也因此位列三公,权倾朝野。

张汤也不仅仅会爰书讯鞫,他还熟知金融工作,支持财税改革。他力主“改革币制,征收财产税”,提出算缗告缗之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危机。之后更是强力支持武帝的“权威人士”,桑弘羊的“盐铁专卖”等一系列经济改革,为伟大复兴解决了后顾之忧。

而他自己也在新政的功劳簿上的威望一步步达到顶峰,名义上虽只掌管天下刑狱但天下大事悉决于汤,内外之事无不咨询于他,风头甚至盖过了宰相。皇帝甚至多次因听他奏事连吃饭也推迟了。明君贤相,恪尽职守,夙夜在公。

写《史记》的司马迁很坦诚,他说自己成一家之言,虽为史书写的却是自己的观点。他把张汤放在《史记·酷吏列传》中详细介绍的第一个,以至于后世影视作品出现张汤大多是一副阴鸷的形象。

张汤这样的人放到现在怎么也是一个受群众爱戴的人。他对下层人有感情,参与制定的“问事六则”第一条问罪的就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同样碰见弱势群体的案子他就派宅心仁厚的官员去审问,再把关心困难群众的美誉送给武帝。

相反的,他对各级官员比较苛刻,对很多老同志不太恭敬,对豪门大族动辄灭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配合皇帝在第一个任期内完善了巡视制度,让原本跟摆设差不多的监察制度变成了官不聊生的“斧杖巡郡”、“绣衣直指”。

他对大汉的事业很忠诚,为人持身守正、居官廉洁,对钱没有任何兴趣,被冤枉至死时家里只有五百金;软硬不吃,倒在他手里的官员毫无运作的余地,只能自认倒霉;订立法律,完善法制,不仅能给思想还停留在裂土分疆的水平的宗室推荐“春秋公羊”、“尚书”,还能以此为指导将依法治国推向更高层次。

客观上来说,张汤对于汉武帝的新时代可以称得上是扶危定倾,神针定海。他在武帝即位之初,刚提出自己的治国理政之道的时候能够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强硬作风打击豪强,以刑辟工作为抓手肃清某些人的留毒,借此几乎没有政治阻力的实现了将政策方向由生聚教训,藏富于民的“不折腾”向以用法、兴利、改制、开边为关键字的新时代的转变。

然而,过程有多辉煌,结果就有多落寞。靠着“绣衣直指”的鞭子当然建立不了一个伟大的王朝,武帝和张汤之间很快出现了误会,张汤以自杀表明自己的清白。

武帝68岁高龄之际不仅重臣凋零,而且因为“巫蛊之乱”疑心太重,连太子太孙也折损了。郁郁之际武帝下了著名的轮台诏,“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算是对身后事有了个交代。

武帝去世后不久,大汉朝随即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会议后“权威人士”桑弘羊被武帝亲自选定的顾命大臣诛杀,新上任的接班人彻底摒弃了武帝的政策,强滑豪族卷土重来。未传几世,连皇帝也被豪强废掉了,西汉遂灭。

圣君贤相面临豪强反扑是历史上常有的事。翻遍二十四史上的打虎和变法,对豪强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了轮台诏的还能君臣保存一些薄面,功过三七开,不下的,或者来不及下的,很被诬陷为继秦始皇,隋炀帝之后的又一暴君。

鲁迅先生劝青年人去读史,说:

“倘有谁要预知令夫人日后的丰姿,只要看看丈母娘。不同是当然要有些不同的,但总归相去不远。我们查账的用处就在此。”

如果圣君贤相历史学得好,前一半时间打虎拍蝇,澄清吏治,揪出害群之马,后一半时间多参加一些老同志的葬礼,多带老同志的后人们登泰山眺长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定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不要走今晚待续)

●● ● ●

「 查看老编辑的亲密战友历史文章 」

搜索建议:轮台诏与历史问题决议  
热博

 六经辨症是怎么回事

六经是哪六经呢 阳经和阴经 阳经分阳三经 阴经分阴三经 阳三经有太阳,少阳,阳明 阴三经有太阴,少阴,厥阴 手上有六条经 足下有六条经 手上六条分手三阳和手三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