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通全身的方子!一张方子治酒后“易困、神疲、睡不够”!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有些人总犯困、睡不够,随时...

通全身的方子!一张方子治酒后“易困、神疲、睡不够”!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有些人总犯困、睡不够,随时都感觉神疲乏力。 在多种因素里,应该重视“湿热困阻三焦”这个因素。 身体里,脏腑之外,躯壳之内,整个一个大腔,被湿热给堵上了。一堵,就犯困。 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45岁姓吕的男子。在春节时,和亲朋好友聚会,喝了好几天的酒。喝完后,就睡觉,怎么叫都叫不醒,睡了好久。偶尔醒了,没过多久,还得睡。 后来大家发现不对劲:一直到七月份,大半年都过去了,还是动不动就睡觉,整天昏昏沉沉,逮个空就能睡着。 患者还反复出现低热,反应也很迟钝。 于是带他就医。 刻诊,面色发暗,脸色浑浊,大便也不畅快,舌红,苔白腻,脉象濡数。 思量再三,写了一张方子。 配伍、;蝉衣,片姜黄,炒山栀,前胡,苏叶各6克,僵蚕,淡豆豉,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大黄各10克。 水煎服。 结果患者用药七剂后,嗜睡明显减轻,低热未曾发作,精神状态大为好转。 遵原方稍作加减,继续投用,最终诸证悉平。 酒,用中医的视角看,是属于湿热之邪。说的是白酒。如果啤酒,就不一样。啤酒性寒,属于寒湿之邪。 酒喝太多,湿热之邪郁滞在身体,身体无力化散,导致湿热弥漫三焦。 三焦就是脏腑之外,躯壳之内,人体的这个大腔(此为六腑之三焦的一般意义)。是身体内元气和津液通行的场所。三焦作为人体大腔,被四处弥漫的湿热之邪阻滞了,堵上了,神智就不清醒,导致反复犯困,想睡觉,出现嗜睡。 因为湿热阻滞三焦,导致大便不爽、反应迟钝、面色暗浊、舌红苔白腻。都是湿热之象。 这时候把弥漫在三焦的湿热之邪化散掉,让元神之府恢复清旷之性,那就好了。 配伍里,蝉衣、姜黄、大黄、僵蚕,四味药构成了升降散。 升降散是一个古方子,用于通泄三焦热邪。陈潮祖先生所著《中医治法与方剂》(第五版)第536页,对它有详细记述。蝉衣可以疏风清热,僵蚕可以祛风化痰。两味药入气分,升浮之性很强。大黄可以泻热,令热邪有退路,姜黄入血分,可以活血。两位药性沉降,往下走。前两味药向上,后两味药向下,一升一降,让三焦热邪得解,气机得畅。 这个方子是打通三焦,疏解郁热的良方。和炒栀子搭配更好。栀子可以泄三焦之热。 再配前胡和苏叶。入肺经,畅肺气。肺主治节,是一身气机输布的源头。肺气宣展,那么三焦之气的运行可以为之一振。 藿香和佩兰。芳香化浊,入脾经。脾主运化,容易为湿热所困。藿香和佩兰连用,化脾浊,去脾湿,让脾作为运化之中枢而为之一振,可以更好地化解三焦湿热。 大腹皮、槟榔、淡豆豉。可以解表,行水、理气,有畅通三焦之意。 生活中,因为湿热而嗜睡的人很多。文中患者发病时间是7月份。夏季是湿热之邪猖獗的时候。同时再饮食不节,嗜酒无度,让内外湿热之邪撞在一起了。一配合,身体就好不了。仅仅是嗜睡还是轻的。 那些夏日在户外喝酒乘凉,吃露天晚餐的。在我看来,都是慢性自杀,是容易作病的。特别是一些大胖子,晚上肥吃海喝,白天昏昏欲睡。这样的状态,怎么面对生活,怎么奋发有为? 饮食不节制、应酬多、饮酒频繁,同时特别容易犯困的人,一定要及时就医,看中医,搞清楚是不是湿热困阻三焦引起的。赵师的验方,属于升降散加减,是值得借鉴的。 我们一定要避免大量饮酒。白酒就是一杯杯湿热之邪。酒下肚,其实就等于喝了一杯湿热之毒。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会百病丛生的。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搜索建议:
热博

 自制简单小沙包

互联网给所有人带来了更加广阔的世界,甚至孩子们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平板等设备。但是,当离开这些时,你…真的会玩吗?特地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民间传统玩具,这些可不是普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