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人体能量形式之一:辐射能

生命是有一系列物质组成的能量体系,物质体系从属于能量体系,这是能量医学第一原则!不同的能量行为决定不同的生存行为,这是核心含义,这就是生存逻辑。

中医是通过能量效应判断药物属性的,这与西医的成分分析有区别。以前我说过人体三大能量体系,肾上腺素能热、甲状腺素能热、辐射能热,每一种能量形式都是由一系列物质构成。三种能量现象有机组合成为生命,成为能量体。

之所以选取这三种能量,因为这三种因素是人体产能的关键因素,要么介入线粒体及ATP直接产能,要么作为能量直接使用。知道他们的重要性,今天就分析一下辐射能的特点。

辐射能是直接与光能相关的能力,人体是一个光控系统,它以乙酰胆碱为核心,实现人体光控,这主导了人体的生物钟,也主导了人体的活动规律。

少阳属火,指的就是辐射热作用,胆碱是一个标志性的物质。胆碱热能属于血清素系激素序列,由色氨酸生成,胆碱热能是凡具有少阳病一类特征物质统称,这类物质里还包括乙醇、蛇毒、吗啡、血清素等,这类可以看成植物性神经能量类,与其他两个能量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由这几类物质和受体构成独立体系,是一个有特色的能量体系。

厥阴属风,它与酸性有关,风的表现为紊乱,忽冷忽热,指的是辐射能与运动能之间的快速切换,这种快速切换形成了运动能力,其中以运动能力著称的动物,都是以胆碱能见长,并且能够抵抗辐射能,辐射能也能被快速中和。中和产物就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聚集症实际上是运动能体系波动失常,这是一种酸碱转化能力丧失,导致运动能能量缺失导致的僵硬。

1、辐射能的来源

人体掌控能量规则的是DNA,它的基本构成的就是碱基,,包含嘌呤和嘧啶,这是胆碱能的最初原型,也是最初肝胆的原型,事实后来的分析也验证了这种关联,包括鸟苷酸循环是在肝内进行。这是胆碱能最初原型。

2、胆碱热的属性与中医风的定义。

胆碱热属于接触热或者直接作用,是一种短距作用,与吗啡、血清素、乙醇、胆碱等物质有关。我们可以看成是热性物质的热量输出,这与另外两种热量形式完全不同。有很多物质具有相同的特性,如蛇毒、吗啡、辣椒、生姜等东西。

中医里有一部分疾病的热量是与胆碱热有关的,例如风温病,风湿病,太阳中风,湿热病等。这些热的形式都是胆碱热,与其他形式热量有区别。中医也有针对性的用药,例如藿香正气水,藿香就是抗胆碱酯酶药物,就是抑制胆碱升高的。

3、胆碱与升发之气

中医肝属木,升发之气,说的就是胆碱,它与光合作用关系明显,与生长关系密切,胆碱~乙酰胆碱~胆碱酯酶在种子的萌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现代研究认为是乙酰胆碱,这里我认为就是胆碱能量催发种子,乙酰胆碱起到抑制运动作用。胆碱酯酶吸收热量,破坏乙酰胆碱,成为胆碱,完成外界热能向生物热能的转变。

胆碱也是卵磷脂、鞘磷脂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补发育、细胞增生、细胞衰亡等发挥重要作用。其余的自己科普吧。

胆碱不仅仅存在于植物之中,也存在于动物之中,包括乳汁,对于婴儿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脐带最初也是介入肝内的静脉之中的。

4、胆碱的亲水抗湿性

少阳属火,胆碱的吸水性非常强,有热量又吸水,表现出的能量效应就是火性。这点来说中医的判断是不错的。而种子的吸水膨胀就是胆碱升高的表现。

那么,可以理解:身体胆碱聚集的地方就会出现干燥,而少阳病表现的咽干口苦说明,咽部是胆碱及乙酰胆碱的最大的聚集地。而这种强吸水性在心脏还有重要应用(心欲苦),就不展开探讨了。

胆碱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动物的行为,一些富含胆碱的动物,例如老鼠、蛇、鱼等就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这与不同动物的不同能量体系有关,而老鼠就是以胆碱能体系为特点的动物。鱼属火性,而鱼类也是喜欢深潜水底的,也是一种亲水抗湿性,也能代表胆碱能的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土生植物,包括红薯、花生、土豆等植物的胆碱含量都非常高。而这种情况在其他植物中就很少见,仅在种子心内有胆碱分布。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由此可见,胆碱与避光性、亲水性、抗寒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有机化学一个重要的指标。

知道了胆碱的特性,而脾属土,代表人体黏蛋白聚水性质,胆碱又能抗湿,那么,“木克土”不难理解了~

5、乙酰胆碱的光敏性

植物实验表明,光对种子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乙酰胆碱具有光敏性及红外感应。在厌光环境下的生存尤为重要,包括土中的种子,黑暗中的动物,他们的胆碱含量都比其余动物要多,有据可查的是大鼠。这种光敏性决定了它在人体光感和传导性的作用,那就是眼睛,高乙酰胆碱含量是视力好的基础因素,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讲述的就是光敏性的联系,也就是辐射能的接收与传导问题。所以一些青光眼之类眼病,与辐射能体系失常有关。而其中谷氨酸是与胆碱对立的一个因素,维C属于接收辐射能的物质,属于另一影响因素。

这种光敏性与动物是同理的。一系列生活在黑暗中的动物都是靠着这种胆碱补充,并形成了一个食物链,大鼠是胆碱含量非常高的动物,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以鼠类为食动物表现的特性,猫、黄鼠狼、鹰、蛇等等都是以夜视或者视力好为特点。所以老鼠成了这些动物的食物佳品。所以,视力不好的人可以吃种子、老鼠,或者喝牛奶。

6、抗寒性能量与催化能量的转化,

胆碱抗寒是一个特色,午夜是最寒时候,肝经主令。中医讲午夜是肝最活跃的时候,肝也是线粒体最多的器官,产生能量最多的器官,一部分能量转变为胆碱酯酶,使胆碱升高,成为抗寒能力的重要构成。

之所以说它是升发之气,与清晨开始之后产热增加,一旦抗寒能力出现富余能量,立即转成催化运动,催醒人体或者催生种子发芽。在人体的表现就说,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胆碱酯酶(见胆碱酯酶科普)。

这里说一个区别,大枣与其他树木的区别,大枣是典型的甲状腺素能热量,以皂苷等糖蛋白为代表,它们发芽时间会迟于其他胆碱含量高的种子。发芽要求气温更高。同样,胆碱能量如果出现缺失,就会导致细胞的凋亡,秋日落叶等也与此有关。

在疾病治疗上,很多温中药都用了胆碱能的药物,这里自己查找吧,而最典型的保健药物就是酒,乙醇,乙醇表现出少阳经的特点,具有头晕目眩咽干,所以,中国药酒文化就是一种胆碱能补充的文化。

7、易失活性与厥阴病的寒热错杂

乙酰胆碱表现就是易失活,能够被胆碱酯酶、儿酚茶胺氧化酶作用下导致失活。所以,厥阴与少阳的寒热交替症,乙酰胆碱特性至少是原因之一。

胆碱能包括热能和生物电能两种属性,少阳主枢的特性也是这个原理,胆碱热温热化里,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形成生物电,中医称为“卫气”。在这个问题上,中医是非常科学的。

运动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胆碱酯酶过高则产生碱性,碱性带有辐射热性质。胆碱特色性动物具有共同的特性,避光、地下、夜间等是他们共同特性。这与这些动物的辐射热能体系强大有关。老鼠和鱼是典型的胆碱含量高的动物,他们具有抗辐射能力,在核爆时候,能够生存的动物是老鼠,这与它的抗辐射能力强有关。据公开媒体报道,辐射能的增强导致老鼠变大,我认为这是辐射能体系增强结果。而老虎等猫科动物,属于运动能量体系强的体系,肝系能量没有对他们造成伤害,说明他们能够抵抗辐射能,还能实现运动能增强,这也是虎骨中药的作用,其中猫科动物喜欢吃老鼠或者兔子的,这是同一食物链的效应。

8、胆碱能的储存性

胆碱能是人体的运动能量,顾名思义,就是拿来运动的,厥阴司天,在天为风化,间气动化,乙酰胆碱就是高活性,高活性的代表是不宜储藏性。

胆碱能包括胆碱或者乙酰胆碱,都具有非储藏性。像生物电可以通过钾钠泵转化来实现储存和潮汐调控,不像胰岛素(甲状腺素能)主导糖原的储藏。胆碱能易失活就不宜保存,也没有储存介质,那么,这个胆碱能就是日常消耗的,一旦产生,就要消耗掉,否则就会产生问题,这也是中风的由来。

中医所讲,肝在声为语,就是胆碱能量输出的一种表现,这在酒桌上常见,喝过酒后就多言多语,甚至手舞足蹈,这就是一种胆碱能消耗的表现。类强迫症的体现都是胆碱能作用。乙醇胺能够兴奋大脑是主要原因。具体机制见生物化学。

9、胆碱能与运动神经

胆碱能是一个分布广范的物质,涵盖了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等神经,是具有主体控制性的物质,它控制了能量的输出方向,中医“怒则气上”的能量规则与其有关。

现代医学可以知道,运动神经和传出神经大多数都是胆碱能神经,这直接印证了“厥阴司天,间气动化”的说法。有理由相信,胆碱对于纤维素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主筋,不难理解,另外筋与肌肉的交接部位也是胆碱能的受体,这也是五运六气所讲的间气动化的原因。

甚至可以认为,帕金森病及舞蹈证,就是胆碱能强健的特征,这在一些胆碱能拮抗剂治疗中能够找到根据。而帕金森病目前通用说法是多巴胺减少不能制约乙酰胆碱能作用。这是一种正确的说法,只不过没有把它上升到能量消耗的层次上。

乙酰胆碱聚集症就是运动能和辐射能全都失去了,肝的线粒体及肌肉结构已经不支持运动能了,所以导致了僵化,这是逆能量化的过程。

知道了胆碱能的优点,那么药酒是不是好东西呢?我要说,人类不是以胆碱能见长的动物,它的生存逻辑和胆碱能有些区别,胆碱能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不要盲目补充药酒。

甲基化从属于辐射能系统,肌酸、松果素、肾上腺素、肉碱、肌碱、胆碱、甲基组胺、甲菸胺等。

能量类型决定了动物的类型,也决定它的生存行为,能量逻辑就是生物的逻辑,这将在未来生物编辑上,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上就是我罗列的一些胆碱能的特点,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中医只是初级的能量医学,相信未来,能量医学会非常强大,逐步淘汰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这是一个大势所趋!

搜索建议:人体能量形式之一:辐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