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喜欢待在“一楼”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每个人都希望站在风口浪尖,从小地方搬到大城市,从穷人区搬到富人区,从平房搬到电梯房。

莎士比亚说过:“傻人自以为很聪明,但聪明的人知道自己是个傻人。”

诚然,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喜欢待在“一楼”,当别人拼命往上走的时候,他却坚持低人一等,显得很“另类”。

01

买房时,选择一楼,是一种远见。

在买房的时候,很多人不喜欢一楼,虽然价格便宜一些,并且上下楼也更方便,但相对来说,更加潮湿,光线不太好,通风条件也不好。如果是电梯房,一楼就显得特别“矮小”,毫无美感。

可是,有远见的人,会选择一楼。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的父母都上了年纪,买一楼的话,他们会更加喜欢,出行更方便。”

为了照顾父母,买一楼的房子,是孝顺的征兆。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变老,也会有走不动的那一天。与其等老了,再考虑更换房间的问题,不如一开始就准备好“养老房”。

有一种梦想,叫做“等我老了,有一方小院”。

如果你住在高楼里,那么你的梦想,永远不能实现。如果你在一楼的话,有可能会实现。把阳台扩宽一点点,把窗户改一改,也会让你拥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养花养草是足够了。

有一个老邻居,他买了新房子,在三十楼。有一次,整个小区停电三天,他只是出了一趟门,还累得要趴下了。

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来。万一明天有意外呢?起码一楼还能走出去,安然无恙。高楼就不一样了。

02

人际交往时,选择一楼,是做人的谦卑。

如果你去过古戏台,就会发现,唱戏的人,都在戏台上。看戏的人,分为几个层次。普通的人,都在一楼大厅里,高层次的人,在二楼或者三楼的雅座里。雅座也分等级,等级越高的,越能和戏台“面对面”,等级低一些的,只能斜视戏台了。

现在,很多酒店里,也有一楼大厅和二楼包厢的设计。按照客人的要求或者身份,分成等级,提供不同的服务。

在古代,君王坐得高高的,俯瞰自己的臣子,还要接受臣子的朝拜。显然,高处是尊贵的,低处是卑贱的。

《礼记》里写道:“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一个人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而不是凌驾在别人之上。越懂得谦卑的人,越高贵。

坐和站的位置,是有形的,心的位置,却是无形的。有大智慧的人,总是“愚昧”的样子,因此他们总是低人一等。

有一个网络词语叫“二楼定律”。也就是说,有人在网上发了帖子,在一楼;第一个回帖的人在二楼。二楼的“建言”,最容易引起别人的攻击,颜面尽失。

反过来看,一楼的人,从大家的“唇枪舌战”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建议。

把自己的位置降低一些,再降低一些,才可以总是“更上一层楼”,惊喜不断。

03

做事的时候,从一楼开始,更能成事。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在一切日常琐事上,聪明不在于知道应该做什么,而在于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任何一件事,都逃不过这样的规律——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你想要建立空中楼阁,肯定是办不到的。不如从一楼开始,慢慢来。如果能力有限,只建一层楼,也能容纳自己。

当年,吕不韦写了《吕氏春秋》这本书,但是觉得不够完美,甚至有一些地方,存在谬误。因此,他把书稿贴在城门口,请求天下的人,一起提意见。如果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一字千金”,体现了一个大人物的做事的态度,也充分接了地气。司马迁称赞:“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把自己的学问、事业融入到广大群众中去,那么事业就一定会发扬光大,真正成为世人追捧的东西。

04

人过五十的时候,退回一楼,功成名退。

古时候,尧帝年纪大了,就找到了贤德的舜,主动让位;舜在位的时候,天下有罕见的水患,就到处去寻找可以治水的人,并且和他平起平坐,于是大禹出现了。

可是,现在有些单位上,员工到了六七十岁,仍旧不愿意退休,还要“霸座”。哪怕只有一天占座的时间,也要抢抓机遇,发号施令。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一旦占据了人的内心,就会特别难受,并且容易走歪路。

有大智慧的人,懂得谦让,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就顺其自然地退出原有的位置,让真正有能力的年轻人,有机会一大展身手。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能够从高位退下来,回归到人群之中的人,比那些“坚持前行”的人,更有能耐。正所谓,能上能下大丈夫。

05

庄子说过:“虚已以游世,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一个人总要经历各种磨难,才能真正懂得人情世故。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行十万八千里。一开始,可以大闹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后来被压在五指山下,终于悔悟,和唐僧一起走路去取经,遇到强劲的对手,就上天去求人,为了“取经”,被人讽刺、嘲笑、奚落,都没有关系。

一楼的位置,固然很低,但是在社会的大潮中,特别耀眼。能够主动待在一楼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在一楼的人,无他,就是聪明的傻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