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明末为什么没有出现藩镇割据?

明末有没有藩镇,我认为是有的,只是没有形成那样大的势力罢了。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

藩镇节度使,名义上是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员,但实际上是手握一方军事、民政权的土皇帝,基本完全控制住辖区的军队、人事、税赋。安史之乱后,由于中央朝廷势力变弱,无法强有力控制地方,许多节度使更是阳奉阴违,以自己利益为重各自为战,逐步割据一方。而这些藩镇之间,遇到强大外力时,也会团结合作,组团在名义上的领导大唐朝廷周围,比如围剿黄巢时。但一旦没有外力,朝廷又无力征讨时,就和春秋战国差不多。

唐朝既依靠藩镇得以军事强大,也因为藩镇而灭亡。

明朝有没有藩镇?

宋朝开始,认识到藩镇的危害,特别是两宋,非常严厉地压制武将,研究制定出了一系列以文臣治国的制度。经历两宋月三百年的发展,加上朱元璋等人的中央集权措施。可以说,到明末,藩镇割据的制度和文化土壤已经不存在。但由于战乱,国家政治运行不在正常,中央集权政府无力控制地方,藩镇或者类似藩镇的集团就很容易也很顺势就会存在。

明末,我觉得也是存在藩镇割据的。具体来说,分为两个时期,节点就是崇祯去世。

崇祯去世之前,朝廷基本能控制各地武装力量,各边统兵大将也还不敢违命不尊。因为这一时期,军民基本是分开的,就像洪承畴、卢象升、袁崇焕等人。这一时期,这些地方督抚还不能完全控制地方和军队人事、税赋,还必须听命于朝廷。

但也因为如此,这些能人都被崇祯为首的朝廷给折腾死了。而国家也越来越不可收拾,导致的结果就是如果要抵御后金、剿灭遍地的流民军队,则中央政府无法保障足够的后勤和给养。那就必须赋予地方督抚,统兵将帅更大的权力,他们才能集中资源去御敌。而给他们的权力越大,则往往就会尾大不掉。

这是一个矛盾,不容易解决的矛盾。

随着矛盾加剧,地方藩镇开始出现雏形在崇祯将死的时期。代表人物就是孙传庭,孙传庭被认为是明末最后一个能拯救大明的人。有句话将孙传庭死,大明亡。孙传庭是一个厉害人物,一出手就干掉了闯王,打的流民军队丢盔弃甲。然而却被崇祯关了好几年,等到局势已经不可救药,才又出山。到了陕西后,打击豪强,训练士卒,还算是有点起色。这时候的朝廷,就开始赋予地方督抚军事、民政等权力了。

当然,孙传庭是忠于大明的,他是一个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有士大夫气节,所以最后还是在崇祯的瞎指挥下死了。但别人未必就如此了。比如左良玉、吴三桂等人,这时候基本已经是养寇为重,保存自己实力为首,不在怎么听从朝廷调度了。而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下一个时期就是崇祯死后的南明了。这一时期就是明显的藩镇割据,最著名的就是江北四镇,以黄德功为首。后面的郑芝龙、孙可望、李定国等人,都差不多。朝廷已控制不了这些军镇了。

但为什么没像唐末那样割据呢?我觉得主要是没机会。如果不是清兵入关,摧枯拉朽一般就荡平了流民军队、各地明军,假以时日,互相必将各自为阵,割据一方。

搜索建议:明末为什么没有出现藩镇割据?  
热博

 神交汤

《辨证录》:“人有对人说话,随说随忘,人述共言,杏不记忆,如从前并不道及,人以为有祟凭之也,谁知是心肾之两开乎。夫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人之聪明,非生...(展开)

热博

 「心连心两岸情」书画展 杭州登场

「心连心、两岸情」书画展日前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圆满举办,展出近百幅作品。活动由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主办,杭州江南书画院协办。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林革、市台办主任陆献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