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24年前,我们是如何实现双循环的?

转自米宅

作者百夫长

大家的情绪太悲观了。

太需要正能量,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是大家都错了,而是所有人都难,大部分人都难,抱怨、吐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勇士。

1998年前后面临的困境,跟我们现在一样难,甚至更难,最致命的词,全部都是第一次,咱们第一次卷入YZJJWJ,第一次启动GQGG和XGC,第一家银行开始破产,懵逼啊,怎么办啊?谁来解决啊?那个年代完全没有路径依赖。

很庆幸,我们基本解决了,渡过了第一关。

这一篇文章,是方法,是致敬,是启发。

不必刻舟求剑,可以抛砖引玉。

4000字,大家共勉。

1

1998年,真的非常难。

很多人熟悉1998年,源于两首经典歌曲。

一首相约98。是那英王菲的相约1998年,因为至少在90年代的城市、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熬夜看春晚,两大歌后的相约1998年真是非常经典。

二是走进新时代。这首歌的背景也是非常有特色,我不能说太多,我相信大家应该也都非常熟悉当时的背景,因为在前一年一位老人去世了。

但是相比于两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整个中国以及全球面临的困境,影响非常深远,全部都是载入史册的事情。

为什么说1998年,真的很难。

我相信这句话,只有亲历者才能真正体会到。

1、经济增速下滑。要知道,92NX之后,经济彻底腾飞,增速几乎都在10以上,非常猛,但是1996年开始出问题了,1996年9.7%,1997年8.8% ,1998年第三季度只有6.9,创下历史新低,压力极大。

2、去产能相当急迫。

3、外需乏力、THJS、企业经营困难、YH不良贷款率奇高。

4、大洪水。不敢说,XXXXX,经济损失2500多亿。

5、YZJRWJ。

6、GQGG。上千万人失业。

这是当时GDP增速的两张图,非常扎眼,199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探至7%,第三季度只有6.9,最终当年没有实现“保8”,非常遗憾。

两张图,仔细看看:

更大的压力在下一年,增速预期调整倒7%。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我们天天嚷嚷着8再也回不去了,要适应5的增速,当年的压力也非常大啊,90年代前半段几乎都是10以上的增速,最高甚至出现了13的增速,突然掉到8以下,甚至7,你能接受吗?

你肯定也接受不了。

2

1998年,跟现在确实非常像。

QQJJWJ。

经济滞涨。

民企批量倒闭。

人民币有效汇率一年升值20%。

YH不良率高达30%。

消费增速直接从之前的20%下降到6%。

伊拉克战争与俄乌冲突。

大洪水与YQ。

当年的去产能和如今的去库存。

CPI上涨,粮食价格上涨。

GQGG。下岗失业潮。

以及一连串的超级大事件,1996年就已经出现的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1年后1999年轰炸事件,2001年WW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WTO,1998年启动的房地产和费改税,全都是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当时的情绪,一如现在一样,全部拉满。

当时的经济环境到底有多艰难,索罗斯宣称“我们撑不过1998年夏天”;《纽约时报》称大银行从技术上讲破产了,领导人甚至说出了“XXX”、“XXXX”这样的词汇,可想而知当年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大家引为圣经的经济三驾马车,全都出现了问题。

投资端面临过剩产能、XXXX很大面积亏损;消费端,当年的消费增速从之前的20%下滑到6.8%,甚至比目前9%的社消零售增速还低;出口,外围经济受到YZJRWJ的影响,同时我国为了应对向全世界宣布人民币不贬值,这使得人民币有效汇率一年升值20%,相应的出口大受影响,98年3季度出口下降2.1%、10月单月出口下滑17.3%。

现在呢?

QY管控、XX摩擦、去杠杆、股权质押、民企困境、房地产、创业就业,以及大家最需要的信心问题,都让不少人深陷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对未来充满忧虑。

情绪,相似。

困境,相似。

方法,相似。

彼时彼刻,此时此刻,这一次,谁来做?怎么做?

很关键。

3

1998年,需要谈论的点太多。

但是我觉得当时能做的,以及最终做成的,给当下,给了一些非常大的启发,尤其是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1998年,真正实现了双循环。

什么是双循环,就是内循环和外循环。

也正是我们一直吐槽的双循环,但是其实大家不知道的,也正是在这一年,我们真正实现了整个经济的翻身仗。

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一下。

一个是内循环。

当时比较重磅的消息是,在1998年实现了房地产市场化,也就是大家现在非常恐惧的房地产,但是当时虽然放开了这个魔兽,但是控制得非常厉害,不像后边完全没有管控好,越调越高,越高越调的恶性循环中,当然了,这是后话。

但是至少从放开房地产,但又收着,就能非常明显的看出来,当时的领导绝对践行了:

有魄力,有办法,但收着。

这一点,非常难得。

一个是外循环。

外循环,我相信大家最熟悉的是WTO,对,就是出口。

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贸易顺差,并且在21世纪最开始的20年,度过了最安全、较高速的发展周期,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融入世界之后获得的高速生长。

我们的劳动力优势。

我们的成本优势。

我们的土地优势。

当时中国真的是做到了挖掘最大的潜力,实现了快速增长。

于是,内循环和外循环之后,咱们真正实现了双循环的绝对优势,形成了现在的繁荣稳定。

1998年,XXXX,这句话现在来看,放在08年不是那么合适,但是放在98年相对合适。

感谢那一代人。

感谢牺牲的一代人。

感谢趟XXX的大人物。

感谢无数执行的人。

4

我们现在的问题跟当时何其相似:

之前的JRWJ,如今的中美XX战,以及经济XX。

之前上千万人再就业,如今大火的考公、考研。

之前的经济下滑,如今的增速下滑。

之前的外交压力,如今的外部压力。

……

如此相似,如此相似。

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办法。

无非有一个不同的是,疫情,正是因为疫情的反复,就导致很多人、很多产业、很多公司或多多少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套用一句非常俗套的话:

时代的一粒灰,XXXXXXXX。

对于很多普通人的家庭来说,一个月的收入是1万,因为疫情少了5000,那正常5000的支出谁来补?一个月5000,一年就是6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

如何做?

参照当然的办法,我想了一些。

1、去库存。

1998年是去产能,如今是去库存,路径完全一样。

当时为什么要GQGG?很大原因就是产能过剩,以及不挣钱。

1997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到831亿元,比1987年上升了12倍;盈亏相抵后实现的利润只有428亿元,比1987年下降了42%;全国31个省(区、市)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之后,有12个省(区、市)为净亏损……

结果还不错,3年后,全国国有企业盈利面从1998年的31%上升至2000年的49.3%;利润总额从1998年的214亿上升至2000年的2834亿,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五个重点行业整体扭亏。

为什么高层疯了一样的出利好,去库存?

道理都一样。

2、大基建稳经济,消费暂时不好说。

消费是最难的,不管现在除了多少政策,大家没钱,再多的政策也是没用。

但是基建可以,投资可以,虽然说几万亿的基建没多大用了,但是大基建最关键的作用就是盘活企业、盘活就业。

举债6000亿,在东南沿海修高速公路,从上海往北修,修到南京、青岛、济南、北京、沈阳,往南修,杭州、宁波、厦门、广州。

说白了,还是最典型的以工代赈。

3、产业升级。

199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腾讯、京东、阿里先后创立,盛大和携程也是1998年创办的。

包括现在大家热议的科技立国,其实我个人觉得2018年的XXX,其实打醒了我们,之前我们沉浸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沾沾自喜,却忽视了量大质差的后遗症,我们在高科技的上游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于是我们奋起直追,这几年互联网和新能源发展得还不错。

由此可见,产业升级真的非常重要。

4、精兵减震,大家过紧日子。

跟现在也是完全一样。

1998年,费改税,以及政府机构,15个部委被精兵简政。

前一阵有一个县城,也启动了精兵减震、裁撤冗员。

全市教体系统89处学校,143处幼儿园,学生近14万人,在编教职工近9000人。人员众多、支出庞大、运转压力巨大。

一、全面压缩开支,凡事简办俭办;

二、节电节水节纸,推行绿色办公;

三、节约每粒粮食,制止餐饮浪费

四、强化干部带头,形成浓厚氛围。

你能想象吗?一个安丘县教体系统,竟然有在编职工多达9000人,这么多吃财政饭的,这笔费用怎么出?够用吗?

5

1998年我们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全球范围内的JJWJ,第一个银行破产了,第一次GQ员工竟然会下岗,第一次大范围的自然灾害,等等,全部都是此一次,面对完全陌生的复杂形势,怎么做?谁来做?结果如何?

对于那一代人来说,必然刻骨铭心。

1、当时的高层亲历者,认为“1998年中国经济经历的,正是一场彻彻底底的GJC。” 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2、信心真的非常重要。这句话看似轻飘飘的,但这是所有普通人能跨越困难的基石,抱怨?负面?抵触?有用吗?能照顾妻儿吗?能赡养双亲吗?

3、越是山呼海啸,才见英雄本色。我们应该庆幸,之前遇到了一位勇士,踩着XXX,不惧万丈深渊的铁腕XX,这才是真正领导我们冲出重围的英雄。

4、每隔10年,就必然出现了一些WJ,1998年的金融WJ,2008年的金融WJ,如今的全球经济,全球陷入了一种滞涨,最关键的是,其实不是经济危机,而是如果失去了一种彻底解决问题的时机,那才是错过就是错过了。

5、很可惜,我们失去了14年前力挽狂澜的机会。

6、任何的危机都是一场持久战,1998,不只是一年,而是持续了至少5年以上,从1996年开始过热出问题,到2003年再次过热经济复苏,多少年? 7年,大家都要做好准备。

搜索建议:
热博

 CDR是指什么?主要的功能是怎样...

使用此款高级图形设计软件,随时随地使用您所需的专业矢量插图、页面布局、图片编辑和设计工具,让工作更便捷高效。创新与高效使用此款全能型图形设计程序,通过全新高标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