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人文 | 汤一介: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20 世纪 80、90 年代,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对造就中国现代企业家是否有意义,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依据儒家伦理,赚钱是为了社会福祉和自我精神境界提高,它具有现实社会生活的理性意义。 《周易·系辞下》中说:“何以聚人?曰财。”意思是说,要用财富把老百姓凝聚在一起。增加财富是手段,而把老百姓聚集在一起是目的,这是儒家伦理的精神所在。

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对于老百姓,要使他们都有固定的产业,这样他们才能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他们才可以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无固定的产业,那就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不可能聚在一起。 儒家不是不讲利,而是要求取之有道,不能见利忘义,所以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疑也。”

孔子一生追求的就是“天下有道”,这个道就是社会的公义,也可以说是社会的公利,一句话就是人民的福祉,这才是儒家追求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在人类社会(特别是在中国社会)进入现代或者说是后现代的时期如何实现,我想也许应该是以最理性的方法(最科学的经营管理的办法)不断获取利润为手段来实现。 如果中国企业家是以增进人类福祉为目的,而“以一切最理性的办法来赚钱”为手段的情况下经营管理企业,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必会不断升华。

《周易·系辞下》中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人们取得有社会效用的利益,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安身立命之处,这就达到了对道德的推崇。《周易·乾·文言》中说“利者,义之和”,这里说的利是指公利,也可以说是公义。公利是社会众多利之总和,最大的利应是公利,它就是公义的总和,所以程颐说:“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判断利与义都是要以公和私为准则。 如果能用最合理的办法取得利润(赚钱)作为手段,而以公利(也就是公义)为目的,我认为,这应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

在儒家看,为社会福祉尽力和自己身心内外和谐,和自己的人生境界是息息相关。 从儒家说,用合乎道义的手段赚钱并不错,但要有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为社会福祉和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 现代企业并不只有一种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而有不同的模式。如果中国现代企业与中国儒家伦理相结合,将会产生中国的现代企业家。

如果我们的企业家能以儒家的精神来发展他们的企业,他们就会自觉地在他们的企业中注意解决当前影响人类社会合理有序地发展所存在的三大问题:1. 人与自然的矛盾;2. 人与人的矛盾(扩而大之,就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矛盾);3. 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

儒家认为研究天(天道),不能不牵涉到人(人道),同样研究人,也不能不牵涉天。 郭店楚简《语丛一》中说:“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易经》是讲如何会通天、人所以然的道理的书。 中国历代儒家重要思想家,大多继承和发挥“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们以朱熹为代表,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 人和天有 着 一种相 即不离的内在关系 ,因为人 是由天产生的,是天的一部分。 但一旦人产生 之 后 ,天 (天道 ,天的道理)就要由人来彰显,人就有保护天的责任。 因此,人 不仅应知天(知道利用天道的规律),而且应畏天(对天有所敬畏)。

照儒家看,天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天,而且是神圣意义上的天。现在人们只讲知天,而不知对天应有所敬畏。儒家认为,知天和畏天是统一的,知天而不畏天,就会把天看成一死物,而不了解天乃是有机的、生生不息的大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不了解地乃是生长养育万物的载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畏天而不知天,就会把天看成是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则不能体现天的活泼的气象,不能体现地的孕育万物的功能。由于知天和畏天是统一的,正说明“天人合一”思想体现着人对天的一种内在的责任。“为天地立心”就是“为生民立命”,不能分为两截。

“天人合一”作为另外一种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不仅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而且是实现人和天共同和谐发展的另一思考。 企业家们要考虑利用儒家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来发展中国的企业,在世界上树立起更有思想文化内涵的企业精神和有中国气派的企业家形象。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儒家经典《大学》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儒家认为如果个人的道德修养好了,那么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人类的和谐社会就可实现。

儒家和谐社会的理想既然是建立在人的道德修养(修身)实践的基础上,因此儒家特别重视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协调。 儒家认为,生死和富贵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来为社会增进福祉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并不容易,那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有为人类长远利益考虑的胸怀。讲学同样不容易,它要求人天天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至于负起增进社会福祉的责任。

向善,是说人生在世,听到合乎道义的话应努力跟着做,应日日向着善的方向努力,把公义实现于社会之中。改过,人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是要勇于改正错误,这样才能成为一合格的人。修德、讲学、向善、改过是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

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法治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应该是以德育人的社会。中国的企业以法治企业,以德教化人,儒家以修身为本的理念对我们的企业建设和中国现代企业家的精神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中国的气派、中国的风格,也许儒家正是可以给我们造就一种中国现代企业家的精神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我要说明一下,我并不认为中国现代企业家只能有上述这样一种模式,因为中国现代企业仍然处在一个形成过程之中,可能会有多种有意义的模式。但是,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儒家伦理作为指导原则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路径。

本文来源于网络,经由工作室重新编辑整理而成。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工作室主页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