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早上千万不要这样叫孩子起床,影响身高和健康!

2021-10-21 09:41

作者 | 心海一隅

最近,刚看到演员孙俪发在微博上的一篇“小作文”,题目是“对付孩子起床气的小办法”。

孙俪写到,最近儿子等等和女儿小花的起床气好了很多。

因为,她想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她会在喊完起床后,先把卧室的窗帘拉开,

然后给孩子们拍后背、拍屁股,

因为拍后背本来就可以给孩子疏通经络、增加触摸感。

这样几分钟后,孩子们就都醒来了,

而且还醒得很愉快,

有时候,甚至还会跟孙俪说:

“妈妈,我好舒服, 我还要拍。”

如果还有时间的话,

孙俪还会给孩子们揉揉肚子,

这样他们的心情就更加愉快了。

看完孙俪的描述,我的内心也在窃喜。

因为我也经常用这样的方法喊儿子起床的。

已经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

大部分情况下,我拉开窗帘他就醒了,

也有睁了一下眼睛,

又闭上眼睛说“妈妈,我不想起床”的时候。

我就会坐在床边,

伸手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或者肚子来回揉搓,

一般两三个来回儿子就完全清醒了。

看来,孩子都喜欢妈妈温暖的抚摸呀!

就连那么难对付的起床气,都轻松化解了呢!

什么是起床气?从何而来?

新学期开学第一周,

我表妹家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晴晴,

每天早晨6点半被喊醒的时候,

总是蒙着被子大声哭喊:

“我就不上学!我就不上学!”

表妹想着刚开学,晴晴有起床气也正常,

就耐心地给她讲道理,

说再不起床就来不及上学了。

奈何晴晴捂着耳朵大吼:“我就不听!”

三番两回下来,表妹的耐心被彻底磨尽,

只要晴晴哭闹一声,

表妹就一巴掌呼在晴晴的屁股上,

吓得晴晴一声不吭赶紧穿衣服下床。

但是表妹却发现,

晴晴在刷牙洗脸和吃早饭的时候,

动作缓慢得就像丢了魂一样,

原来爱笑的脸上也是一副木讷的样子。

很明显,晴晴因为开学要早起产生了起床气。

而表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粗暴的行为,

对晴晴的身心产生多大的伤害。

起床气又被称为“睡眠惯性”,

指人在被唤醒后,

立即出现的暂时性的低警觉性、迷惑、行为紊乱和认知能力、感觉能力下降的状态。

简单一些来说,

起床气就是人起床后莫名其妙地生气,

或者被人打扰睡眠后就生闷气的状态。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

有起床气的人通常表现是很生气,

会跟家人发火甚至大吵大闹。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情绪比较低落,

内心在生闷气,导致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严重一些的人还会出现面目苍白、四肢无力和眩晕等情况。

那么,起床气是从何而来的呢?

完全是“莫名其妙”的吗?

显然不是这样。

英国睡眠委员会的发言人杰西卡·亚历山大称:

低质量的睡眠是导致“起床气”的关键因素。

有41%的受访者认为,睡眠不足使他们一觉睡醒后仍心情恶劣;

24%的受访者认为,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他们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做梦或惊醒。

在排除身体疾病的基础上,

起床气大概率是由于睡眠不足造成的身体不适引起的暴躁情绪,多见于青年人,尤其是以孩子为多。

除此之外,

还有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心情烦躁,

在不是自然醒而是被叫醒或者吵醒的时候,

就会把暴躁的情绪转移成起床气发泄出来。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

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

需要争分夺秒地学习,

起床气,其实真的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

如何疏解孩子的起床气?

曾看过一则新闻。

重庆14岁的男孩小勇,

寒假期间习惯了睡懒觉,

当天早上8点多钟,

小勇的妈妈喊他起床,

但是连喊几声都没有动静。

妈妈就一把将小勇床上的被子给掀了。

这一下小勇也受不了了,

一冲动就从12楼跳了下去,

好在抓住11楼的防盗网,

后来被民警救了上来。

差一点就酿成悲剧!

父母一定不能简单粗暴地让孩子起床,

而是要使用科学而且有效的方法,

来疏解孩子的起床气,

让孩子开心地开启新一天的生活。

首先,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保证。

《睡眠健康杂志》推荐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

分别是:

1~2岁需要11~14小时,

3~5岁需要10~13小时,

6~13岁需要9~11小时,

14~17岁需要8~10小时。

考虑到孩子的学习压力,

一般小学阶段的孩子,

要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孩子,

至少保证8个小时。

我儿子每天晚上8点半睡觉,

早上6点半起床,

他睡足了10个小时,

所以早上喊醒他的时候,

他都很淡定,很少会有起床气。

而且,孩子的身高依赖于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间分泌。

可想而知,如果父母不注意孩子的睡眠时间,

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

制定每天上床和起床的作息表,

给孩子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

帮助孩子尽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其次,采取温柔的叫醒方式。

起床并不是眼睛一睁这么简单的事,

对于大脑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程序转换过程。

从大脑接收“醒来”的信号,

潜意识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到显意识逐步掌控大脑,

伸懒腰、揉眼睛、四肢苏醒,

这是人在睡眠与清醒之间的一段反应时间。

父母在孩子起床的时候,

一定不能大呼小叫、猛掀被子、制造噪音,

这样突然切断孩子的反应过程,

必然会导致孩子产生起床气。

因此父母可以采用愉快的闹钟声,

先让孩子的大脑接收起床的信号,

然后拉开窗帘或者打开灯光,

让孩子的大脑从潜意识进入显意识中,

明白自己该起床了。

如果几分钟后,孩子还没有起床的迹象,

就可以轻声喊孩子的名字,

同时伸手在孩子的后背或者肚子上抚摸,

这样的话,孩子的大脑会在身体接触中会很快清醒过来。

第三、建立奖励的制度。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说:

“宝贝快点起床啦,

按时起床就可以奖励你一颗小星星,

集到十颗就可以换你喜欢的乐高啦!”

让孩子在奖励的动力下愉快起床。

父母再给孩子准备一杯温开水,

打开舒缓心情的音乐,

让孩子逐渐从混沌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赶紧穿衣服起床。

如果孩子还是哼哼唧唧地赖床,

那就用他们最喜欢的美食诱惑吧,

一份热气腾腾的豆浆和鸡蛋饼,

或者撒着葱花的小馄饨或者面条,

不仅唤醒孩子的味蕾,

还能让孩子愿意快点起床吃到美食。

第四,给予最大限度的包容。

孩子的起床气不一定天天有,

但也并不会一朝就消失。

当孩子睡眠时间足够而且被温柔叫醒后依然不开心的时候,

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在不耽误上学时间的前提下,

让孩子多睡五分钟,哪怕两分钟也好,

给孩子最大限度的包容,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会让孩子的心情更快好转。

唯有父母的包容,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

起床气才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疏解,

毕竟孩子越来越懂事,

会明白不能耽误上学的时间。

如果孩子一直有起床气怎么办?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

“有严重的起床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很多人现身说法,说自己有严重的起床气。

有人说:

“黑脸一整天,变着花样找出气的机会,谁惹我谁倒霉。”

还有人说:

“我发起起床气来有三种情况:

要么想打死别人,要么想打死自己,要么想毁灭世界。”

这也说明,很多成年人都没有摆脱起床气的困扰。

那么孩子一直有起床气,

也应该被父母理解和接纳,

接受这就是孩子的一种状态。

因为只有父母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的起床气,

才能避免因为孩子发脾气,

而引发父母的怒火,

才不会把美好的一天搞得鸡飞狗跳。

看过一位宝妈的分享,

说她的女儿一直有起床气,

什么招儿都用了,

就是挡不住每天早上哼唧一会儿,

有时候还会咧开嘴哭一阵儿。

最后,她就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

跟女儿一起设定起床闹钟,

让女儿自己决定第二天早上哭几分钟,

就把闹钟提前几分钟。

然后再跟女儿一起选择第二天早上穿的衣服,

让女儿自己搭配。

等女儿第二天早上哭闹的时候,

看到漂亮的衣服,

自然很快就会停止哭闹了。

其实归根结底,孩子有起床气这件事儿不可怕,

只要父母能够平常心和智慧,去对待就可以。

只要父母给予孩子最温暖的怀抱,最温和的态度,

一起陪伴孩子长大,那么有点起床气又何妨?

—— End ——

作者:心海一隅,自由撰稿人,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怀揣热爱生活的心,手写洞察人性的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搜索建议:
热文

 《王华还金》的全文翻译哪有?

白话译文: 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时留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数十两黄金。 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展开)

热文

 为什么职场里要学会残忍?

善良是人最美好的品质,与生俱来,根植于内心的。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善良,却不一定自己对别人善良。太过于善良,在现如今社会生活中肯定对自己有不好的一面。如果身边的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