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学些礼仪

学些礼仪 (一)什么是礼仪  礼与每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举手投足,谈吐,是不是合于礼,想绕都绕不开。讲话处事过程中,有很多礼在。做得好,我们往往在细节上高看他一眼,说他修养高。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与仪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仪式,都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第二个方面,即内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学。而里面的东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东西看作就是礼。每个人都是有灵魂的生命,灵魂得管住,否则会出窍。如何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办法。西方人把他交给上帝来管。这是宗教文化,有万能的上帝。在宗教文化中有理论,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生气,赶走了他们。进一步惩罚他们,订了契约,规定将来你们的孩子,不管到什么时候,生下来灵魂里就有邪恶,这个邪恶让你想做坏事,所以认为人性是恶的。这是原罪,这种邪恶与生俱来,不学而有,是本能想做坏事。这样的灵魂要不管,只能成为恶魔。要打入地狱,怎么拯救灵魂呢?得信教,祷告,忏悔。他们把灵魂交给了上帝。中国文化不同,没有上帝,人性是善的。人有一个善良的本质在。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东西。中国文化中,人的灵魂要自己管。而且要管好。拿道德来管。所以在中国,自古以来,讲天理,讲公道,讲良知,但道德又像空气,看不出摸不着,又确实在,离不了。于是古人把它转换成一套可以操作的行为规范。比方说有道德的人会孝顺父母,不是嘴上说,而是有规范,出门怎么样睡觉前怎么样,有无德只要看看这些行为就知道。每个系列可以操作与检查,所以说“礼者,理也”。是按照道理理性来做。一天天地按这个做,道德就深入扎根,不是空的,道德就通过礼来实现了。按礼来做,行为就合于道德理性。否则背离了道德理性。从周代开始,礼特别多,正常人在小孩时就要学礼,见到长辈怎么做,父母喊你怎么做,规定得细致,小孩的行为都受到道德理性约束,后来是成人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这些是人生礼仪。通过各种礼仪的活动来感受人生,接受人文的熏陶,对我们特别重要。我们的灵魂要通过礼来自己管。古人说君子有礼。小人没有。君子一定要学礼。即使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品德和修养依然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素养的重要标准,这和“君子”的评价标准基本吻合。孔子说过,我们身上有两种东西,一是质,本质,像勤劳真诚孝顺,这是质;二是文,现代社会与人交际,说话文雅,举止有度,处事得体,让人感觉舒服。一个人身上这两种东西常不对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率性,给感觉是粗野,不讲究;相反的是“文胜质则史”,一看到人就客气让你受不了,达头了,为人不实在,做作,不实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均衡发展,相得益彰。两个都有,才能成为君子。孟子也有话:“君子异于人者,在其存心也,”看你心里存的是什么,只存有钱,就成不了君子,有两样:“君子以仁存心”到一个地方就关注弱势群体;“君子以礼存心”还得装着礼。装着爱会尊敬把两样存在心情里,慢慢就会成为君子。君子本指国君之子,后来最终成了有文化有修养的代名词。要做君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愿望。梁启超做过讲演,题目就是《君子》。说大学是要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才,这个人格完善,周易六址四卦中就有五十三卦谈到君子,要崇德,勉为君子;语默作止,都成为国民仿效的对象。南开中学出过两个总理。校长曾对所有同学讲,宋朝时,有著名教育家胡元,胡安定,痛感要培养人才,得从一举一动开始,胡安定的学生走到市井中一眼能看得出是他的学生。是不是君子应该能看得出来,校长说,我们的学生要将来走到市井中也能看得出是南开的学生。这与梁启超的寄语一样。我们得有君子的规范,有君子的文采。(二)学会称呼  我们与他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如何称呼对方。“称呼”虽然简单,但里面却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和智慧。西方人称呼对方可以直呼其名,包括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在他们看来,姓名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已,就是让人叫的。但中国与西方不同,自古以来就崇尚“礼”的要求。中国人的礼有这样的话,自卑而敬人。卑是谦卑,无论跟什么人打交道,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所以有谦语,像北京话中的“您”,表达的就是尊重。自古以来就讲究对人敬,对自己谦。像爵位里,作为敬称,天子叫“君”,诸侯也叫“君”。后来把这个下移,用于一般人身上。古人写墓志铭,写父亲叫“府君”,女子叫丈夫叫“夫君”。“君”成了普通的对方“你”,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像“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里君都是你。还有公侯伯子男都可以尊称。像许多国君称公,可以用在生活中。像学者年轻人称呼时也加公,从爵称过来的。诸侯的孩子多,有继承人是嫡长子,其他的叫公子。这个称谓今天也用。开学术会时,介绍来宾会用某某先生的公子。女儿也一样,女公子。这样介绍比较雅一些。现在民间说是谁家的仔,一听,意思没错,但是礼仪上不成体统。不尊重。像卿,古代大夫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叫卿,这是大臣里最高地位的,后来用来尊称。电视里常能看到,皇帝称爱卿。小说戏剧中夫妻也互称卿,今天还称卿卿我我。追起来,其实最早也是爵称。还有建筑,像天子叫陛下,“陛”本指台阶。还有殿下,阁下。阁下也用得多,这也是敬称。其实皇帝并非是陛下,是大臣谦称,无法与皇帝平起平坐,只能与三重丹陛下的的人对话。再一层层传上去。古代国君见面,中间有许多中介,有话要说时,就告诉介,一个接一个地介绍,一直到那个国君那儿。这叫陛下。殿下阁下都是这个意思。陛下是天子专用。低的叫殿下与阁下。称自己为“在下”。现在没了,这种称呼保留下来了。章回小说叫看官,老北京跑堂的叫爷,看起来俗气,但表达的也是尊重。广东深圳看到客人来了,叫老板。显然表达的是尊重。还有像修饰词,加“令”,古代是好的意思。像令日是好日子,好时辰叫令辰。“蒙蒙文王,令闻不已”。今天打交道时要注意,问人父母得说令尊大人令堂大人。孩子叫令郎令息。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尤其是正式场合,我们称呼对方最应该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多采取敬语,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反过来,当我们在向对方介绍自己或者称呼自己的时候,一定要用谦称。自帝王开始都有。像《老子》说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孤寡都是少,表明自己德行不够。这是谦虚的说法。不谷,指的是稻谷的谷,当善讲,表示自己不才,不善。诸侯见到天子叫寡小君。妻子见到丈夫得叫小童。这都是谦称。郭沫若把“臣”字说是眼睛竖起来了,臣指身份低。南面称臣就是被俘。女子谦称妾也是。谦称是一种自我谦卑,压低自己表示诚恳。最典型的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封信,司马自称“仆”。甚至自己称为“牛马走”。这是一种低调。还有郑板桥,喜欢画画,最佩服的是徐文长,好画青藤,郑板桥就曾拿四十金换一幅画,甚至有刻章,章上有画,自称是“青藤门下走狗”。郑板桥这样做与称“牛马走”一样,是谦称。这是低调的自谦。像说父亲得说家父,母亲叫家母。弟弟得说成舍弟。儿子说成犬子。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谦称。中国人讲低调,含而不露。问对方姓得问贵姓,回答得说,免贵姓某。甚至还说小姓某。问大人不能问几岁,得问春秋几何或者是高寿,回答得用虚度五十,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方式。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不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敬词,哪些是谦词而闹出笑话。如一学生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同学去奔丧了,这位同学觉得情同手足了,得发唁电,一开头说,“惊悉,家父不幸逝世”,到底是谁的父亲去世了?如果是你的父亲去世,发电给人家干什么?给人家发的,就说不通了。也不能说是“我的家父”,这是你的,领回去就是了。还有介绍配偶,现在生活中,介绍配偶的词最乱。往往说,老婆,那口,我家里的,太俗了。有说是夫人的。这是笑话的。我们去读读《礼记》,称谓严格。天子配偶叫“后”,王后,太后。这是天子专用的。诸侯的配偶才叫“夫人”。现在要是称夫人就是自大了。叫爱人行吗?爱人是近代兴起的称呼。在汉字文化圈里,爱人是情人。我们大陆称自己的配偶为内人或者内子。这是古老农耕时代的叫法。如果女的介绍男的呢?外人?不能叫。其实,女的称男的叫“外子”。这是通行的。

(三)以情动容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求职还是参加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如何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举止得体、服装整洁都是表面的工作,在这些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它正是人们取胜的法宝。这个法宝就是以情动容》《礼记》里面有一个《玉藻》,里面说一个君子,在他平时生活的时候,他的体态非常舒缓,非常从容,可是突然通知他说有一个尊者,在哪里等待要见你,这个君子听到以后,马上就整肃仪容,要调整自己的容貌,然后去见尊者,他是从脚到头三个字一句,“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首先讲脚,足容重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步履要稳重,要庄重,有些孩子给人的感觉轻轻佻,就是他的步伐是飘的,不是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君子不重则不威,重首先立在足上。《礼记》里面还提到在郑重的场合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两只脚要像车轮一样,不离开地,这鞋子几乎是擦着地朝前走。手容恭的意思是手要能体现你的恭敬,《弟子规》里面讲,就是说你跟人行礼的时候,古代相见要行拜礼。“拜恭敬,揖深园”,作揖的时候要园要深,不能随便的样子,作揖要深园要恭敬,手的姿势非常重要。在拿东西的时候,《礼记》里规定的很清楚,在正式的场合要你拿礼品,或者接受一个礼品,那么里面叫奉者当心,接受人家送给我们的国礼,就不能随便拿着也不能随便拎着,一定要当心就是,心德位置。在古代如果是天子送你的东西,还要略高于心。走到哪里一看很恭敬,《礼记》规定手不能低于带,低于带,这东西就是摆在地上拖着走,叫提着当带。现在我们的服务行业,窗口行业这个现象很普遍,到收银台去交钱,完了以后,收银的小姐把钱是朝外扔的,然后不理了。目容端的意思是眼光要端正,做人要正直包括你站立的时候,身体要正直,你的心是正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 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这话就是体现我们一个人内在德行的器官,没有比眼睛更好的了。内心正的人眼睛是正的是清澈的,内心不正的人眼睛是瞢的是浑的。所以考察一个人,看他怎么说看他的眼睛,他不敢看你或偷偷看你,这就是人焉廋哉。跟人接触的时候最讨厌的是他的眼睛不看你,医院就是一个例子,从头到尾他的眼睛都不看你。不看人是对人一种轻视藐视。有些领导和第一排的同志握手,和其他人说话,心不在焉走过场。我们的周总理对厨师和司机都很好,眼睛注视着你说话。口容止、就是在正式的场合不能发出古怪声音,比如打喷嚏,爱吃零食,嚼口香糖等就是口容不止。声容静就是跟人说话声音不要太大了,太大了就是噪音我们现在已经把噪音列为公害,有修养的人心很静话不多,他的举止很从容,有句谚语叫“宽广的大河平静,狭窄的小溪喧闹。”今天欧洲火车上地铁里都非常安静,有修养的人都不喧闹,要不是安静的坐着,要不就闭目养神。绝少有交谈的,更没有大声说话的。头容直,不直给人感觉是精气神不够。气容肃就是到一个大的场合,要绝对安静的,就像屏住呼吸一样。立容德就是在站立的时候,好想对方要送给你东西,你要恭敬接受的样子。色容庄神色要庄严,不要嬉皮笑脸,端庄会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礼记》记录了比较详尽的礼仪规范,中国的礼有一个丰富而细密的体系,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把“礼”完善成熟。这两年微笑服务,几乎被所以的单位认同了,但是怎么微笑,微笑要真诚不能按露几颗牙齿算。孔子非常讨厌做虚礼的人。事实上,礼的外在形式很容易模仿,又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所以很多人往往在这个层次上下功夫,于是衍生出了人与人之间一些毫无内涵的虚礼,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礼就更是表面的存在了。《论语》里面说“祭神在,祭神如神在。”在祭祭祀的时候,祭祀谁就好比这个人在。“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 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 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 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 术省之。孝子之志也。”我们中国人礼不是讲的外面的仪,礼是内在德行的内涵,仪是德行的外在显示。 四,穿出精彩 我们每个人在穿着上,会给别人带来不同的感觉。着装礼仪说,看对方穿衣,知立身处世的风格,看对方着装的色调,知文化素养如何,看对方如何穿,知其生活态度。所以服饰加上人的容貌,表情,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人的文化形象,对服饰要重视。中国在衣服上所展现的文化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黄帝,尧舜,称“垂衣裳而天下治”,诸侯盟会称“衣裳之会”,体面事称“衣冠盛世”,家出名人称“衣冠谱”。古时认为着装与品行修养息息相关,如天热或劳动时不要光膀子,衣服也不能上撩。走到社会生活中要穿戴整洁等。古人为培养严肃的人生态度,要求穿戴要得体,穿戴时要求子女做到三紧,即,帽带要紧,扣子要紧,鞋子带要系紧,这样精气神就来了。衣服好坏不在价钱,衣贵洁,不贵华,说君子披褐怀玉,讲究内在的学问。着装要符合职业需求,与场合一致,要体现出自己的修养。要尽可能的体现出民族的文化个性。 五,我的位置在哪里 人与人交往中特别是在宴会和会场,往往会出现先后排序问题。古人的原则是“在朝序爵,在野序齿”。汽车中的位置,司机后右手位为上,后左手位次之,司机旁边为下。如果是主人亲自驾车,则应做在旁边位置。站立之间,如父子之间,儿子应站在父亲身边陪客人,师生之间也应如此。长者命做方可落座。坐时,上身要端庄,漆盖不要打开,打开古称箕踞。站时抬头,挺胸,收腹,泰山崩于后凛然不动。 六,恭敬的学问 与人交往中体现的是个人的素养。真正会交往的人,语言行为上恰到好处,处处彰扬出个人魅力。自谦敬人,君子气象。学礼可以改变气质,礼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南山乔木,挺立于天地之间,气象是为父之道,南山梓树,矮小弯曲,气象是为子之道。故以乔梓称父子。人没有恭敬心是可怕的。 七,坐客的讲究 坐客需带点礼物。交往的中心是情意,不要以礼物的轻重为中心。上门坐客,要做到,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勿侧听。谈话时,主人不提及,个人不要提及,切不要抢话,插话。主人看表,应起身告辞。长辈对晚辈应门内送客,身份相等应出门相送,越远则情意越浓。车走,需百余步后方回。敬酒时,要端着酒杯,走过去,说敬酒的话。中国人讲辈分,晚辈不可与长辈碰杯,需微侧身,喝完,道谢离开。吃饭时吃象要优雅,文雅。要站起,主动帮主人夹菜,主人劝阻,客人安坐。兴尽而罢。 中国礼仪“礼者敬而矣”,内外兼修的核心是要有一颗恭敬的心,忠恕的心。

搜索建议:学些礼仪  学些礼仪词条  
热文

 【歌词】该有多甜蜜 / 歌手:冯...

歌词千寻当我孤独的时候还可以抱着你作词:龙军作曲:龙军演唱:群星我以为自己应该是最寂寞的人却忘记了身边那双温暖的眼神再怎么寂寞又算得上什么只要有你陪着我我以为自...(展开)

热文

 能跑1267km的创维HT-i,...

创维汽车第二款车型——创维HT-i上市了,新车共分纯电续航205km/115km两个版本,共7款车型,除却一款纪念版,主售价格从14.68-19.98万元,比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