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每日一味中药——竹叶

竹叶为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植物淡竹的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也供药用,称竹叶卷心。产于长江流域各省。鲜叶随时可采摘,宜鲜用。竹叶卷心,通常与清晨采挖为佳,生用。

【处方用名】

竹叶、苦竹叶、鲜竹叶、竹叶卷心。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主治】

本品甘寒则清热生津,味淡则可渗湿利尿。入心,故可清心除烦,入肺胃则清肺胃而养阴生津,并可导湿热下行而利尿。

1、清热除烦:用于热病伤津而烦渴之证,常与石膏、麦门冬、人参等同用,以清心胃之热,生津止渴。若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常与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以疏风解热。

2、清热利尿:用于心经实火,移于小肠所致的尿赤口疮及热淋等证,常与木通、生地、甘草稍等同用,以清心火利小便。

此外,竹叶卷心,主清心火,吴鞠通谓其能“通窍清火”,主外感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常与玄参、莲子心、连翘心等同用,以清心通窍。

【用量用法】

6—12克,煎服。入药以鲜者为佳,不宜久煎。

【药效比较】

竹叶、竹叶卷心、与淡竹叶,均能清热除烦、利尿。用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及热淋尿赤等证。但竹叶长于清心除烦;淡竹叶利尿泄湿作用较强;而竹叶卷心专于清心热治温病神昏谵语等证。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

《食疗草本》:“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

《药品化义》:“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

药物成分:淡竹叶含三萜类和甾类物质芦竹素、白茅素、无羈萜、b-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醇等。

药理:淡竹叶有解热作用,并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而呈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内容选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搜索建议:每日一味中药——竹叶  
热文

 李适之

李适之(694—747年),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