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变形金刚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直到第五部出来,[变形金刚]系列已经在电影路上走过十年。

还记得2007年的那个夏天,我们还是跟山姆一样的少年,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去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影院,却被那辆突然就变形的破车震惊了。

那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大黄蜂的真面目,[变形金刚]从玩具和动漫脱胎而成真人电影上映,在电脑特效辅助下,汽车人和霸天虎有了第一次华丽炫酷的变身。

那一刻,我们觉得这些汽车人真的活过来了。从此以后,汽车人有了钢铁的身躯,每一个举动都带着金属摩擦的噪音,每一次奔跑都震天动地。

如今,[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已经走到一个特效大片满天飞的时代,它的特效已经不是我们感动的唯一原因。感动我们的,或是那不变的金属噪音,或是那每一次按捺不住激动的变形。

玩具、动漫到电影

1984年是公认的“变形金刚元年”。

这一年,美版国语配音的动画片《变形金刚》开始在中国内地电视台播放,正值童年的70、80后的一代迅速成为内地最早的变形金刚粉丝。

▲《变形金刚》动画片的产生晚于变形金刚玩具,是美国孩之宝公司为配合玩具的营销而拍摄的,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动画

也是1984年,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从日本TAKARA公司购得了变形机器人玩具的发行权,将其命名为Transformers。

玩具当中的汽车机器人被命名为Autobot(博派、汽车人),而非汽车类机器人,包括飞机、手机、收音机,被命名为Decepticon(狂派、霸天虎),初步形成了变形金刚的宇宙。

动画、漫画、玩具三管齐下,让变形金刚在80年代风靡全球。

▲第一代擎天柱玩具

印象中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好像都把玩过这样一个玩具,它是一辆汽车,用手把它掰一掰,就能变成一个机器人,再掰一掰,它又变回了汽车。

如此周而复始,还是小孩的我们乐此不疲,仿佛手中掌握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这便种下了一颗感情的种子。2007年,第一部真人电影版[变形金刚]上映时,当时那批沉迷于变形金刚玩具的小孩已经长成少年,成为电影的主力消费人群。

▲一个蓝色头盔、红色胸甲的擎天柱足以唤醒他们沉睡的童年记忆,把他们带进电影院,与童年的朋友相见

那是长久封存在我们脑海里的想象画面,迈克尔·贝让那辆破旧的黄色雪佛兰科迈罗变成大黄蜂的钢铁之躯,擎天柱变成的集装箱卡车在银幕上长驱直入,相信很多人会在童年往事和视觉震撼的双重冲击下热泪盈眶。

▲大黄蜂,整个系列电影中第一个出场的汽车人,与人类朋友长相陪伴、不离不弃

他们或嘶哑、或粗旷的机器人嗓音里带着深沉,他们雷厉风行,遇上人类高中生萨姆,遇上他的性感女友米卡拉,放了一首浪漫的情歌……

我们才发现,变形金刚不止是变成电影,也指引我们进入连接成年世界的青春期。

钢铁、火药和摇滚

也许变形金刚粉丝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熟悉的朋友们变化很大。

虽然仍然可以辨别大黄蜂、擎天柱的模样,但是相比于玩具和动画片中粗糙的画风、简易轻盈的变身方式,真人电影版变形金刚在CG特效的辅助下变得更帅、更炫、更酷。

我们不会忘记在大荧幕上初见汽车人的兴奋、激动。

重金属摇滚的背景音乐下,大黄蜂和福特野马在破旧仓库极限竞速,踩着低沉的发动机轰鸣,从巨大的爆炸和滚滚浓烟中蹿出。

经历复杂而富有机械感的变身过程,马上进入钢铁与钢铁的正面碰撞,在乱坠的火花和刺耳的噪声中,大战三百回合。

▲而第一部最后高潮阶段的城市街头,汽车人、霸天虎、人类军队陷入混战,街道上的汽车、街道两旁的建筑,全都成为混战的陪葬品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迈克尔·贝导演用钢铁、爆炸,似蛮不讲理又富有节奏地营造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后续的作品中,这样的套路屡试不爽。

在郊区工厂、野外山坡、埃及沙漠、芝加哥街头,汽车人踩着油门穿梭于各个地点,一言不和就变形,遇上敌人就开打。

炮弹、碎屑横飞,不管是废旧仓库,还是摩天大楼,通通拆掉。

这样的场面,必定配合重金属摇滚,赤裸裸地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

▲迈克尔·贝特别钟情于林肯公园这组来自美国加州的摇滚乐队,最开始一连三部[变形金刚]都找来他们合作主题曲

《What I’ve Done》、《New Divide》和《Iridescent》,还记得它们振奋人心的电音和旋律吗,林肯公园无拘无束的新金属风格和汽车人的反抗精神完美融合。

▲爆炸、爆炸、还是爆炸

除了显而易见的套路之外,后续作品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小惊喜。

▲比如第一部后期经过升级的大黄蜂,变成全新款并经过抛光处理的雪佛兰科迈罗

▲比如[变形金刚3]中来无影去无踪的F-22“红蜘蛛”,虽然是反派,但是人气颇高

▲比如[变形金刚4]中越来越炫酷的汽车人阵营

比如双胞胎、天火、堕落、御天敌、KSI毒刺,每一部都有新的成员加入。

对于车迷和军事迷来说,在大荧幕上看到这些钢铁之躯,可以获得不亚于[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快感。

汽车人出发,永远值得期待

从2007年的[变形金刚],到2017年的[变形金刚5],真人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也已经自成一体,十年间培养了一批新的受众。

无论是情怀党70、80后一代,还是没有看过早期动漫的年轻一代,[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也已经成为他们心中好莱坞大片的代表作。

早期[变形金刚]电影上映之时,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不似今天一样遍地开花。

▲第一部北美首映之时,片头黑幕,动画版擎天柱的配音彼得·卡伦的声音响起,很多人瞬间泪流满面

最终,第一部的全球总票房7亿美元,位居当年第四名,国内票房2亿人民币,占据榜首。

票房的成功引发持续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一波变形金刚热。

▲电影中的爆炸、变形、飙车、打斗,这些大场面的特效制作营造的视听冲击力,在当年的电影作品中首屈一指

这个最为性感香艳的镜头,让无数观众梦绕魂牵,男女通杀,成为他们青少年时期的性感启蒙。

在今天这个超级英雄频出,电影特效突飞猛进的年代,[变形金刚5]无论在故事情节、打斗场面、特效水平上都难以再位居前列。

但是当摇滚重金属的音乐响起,Transformers的片头划过,大黄蜂和擎天柱再次并肩行驶,再次变形为我们所熟悉的汽车人。

相信很多人会回忆起[变形金刚]曾带给他们的震撼和新鲜感,以及他们曾经幻想拥有的变形金刚玩具,甚至是真实存在的、随时带飞的汽车人。

影迷对待第一部[变形金刚]的感情,就像地球人初次见到变身的大黄蜂。

第一次见到飙车,第一次看汽车人和霸天虎的贴身肉搏,甚至是第一次爆炸场面,包含了所有第一次独有的陌生、新鲜、好奇。

▲难忘女主角梅根·福克斯在大黄蜂前身体前倾,弓起小蛮腰的画面

而后续作品,不可避免地边际效用递减,招来骂声。

对爆炸场面无感,对新加入的车型提不起兴趣,对变形产生厌倦,甚至开始挑大哥擎天柱话唠的毛病,开始嫌弃粘人的大黄蜂。

人是容易喜新厌旧的动物,人又是恋旧的动物。

这两种看似互相矛盾,又此消彼长的感情交替占据着人的思想,以至于他们对待[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感情也有同样的矛盾。

每当有新一部[变形金刚]上映,不看觉得少点什么,看了之后又觉索然无味,无甚新意。但他们仍会买上一张电影票。

票房就是最好的证明,从第一部到第四部,全球票房从7亿、8.3亿、11亿增长到20亿美金。

好在导演迈克尔·贝依然充满他对机器和爆炸热情,不知疲倦地推出续集,或许那些骂着他还默默去查[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票讯的人,还是眷恋着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这部电影,有些人不一定会喜欢,但有些人却一定会买账,它是迈克尔·贝带给我们的激情,以及无所畏惧的青春年少。

搜索建议:变形金刚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热文

 工业互联网背后的云厂商们

  在物质与精神发展,仍然无法极大满足人类的探索欲与未来追求之时,作为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产品生产源头,工业也依旧在不断进化与革新。 ...(展开)

热文

 地铁站的设施有哪些?

地铁站的设施如下:地铁设施是指在地铁站使用的设备,地铁设施设备系统分基本设施系统和运营设备系统两种。基本设施系统包括:线路、轨道、路基、桥隧、车站、主变电所、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