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高股息策略并非为了获取高股息,而是价值投资的选股方法

高股息策略并非为了获取高股息

上一篇探讨了《什么是高股息策略?高股息策略能远远跑赢沪深300?》,本来要探讨红利指数的,但是头条评论反馈,提出了许多非专业的问题,显然对于诸多投资者而言,是看不懂该策略的本质的。

然而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或者说有成本的,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要将一个问题讲透,需要很高的时间成本,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理论和概念,所以也就懒得回复了,在这里对高股息策略进一步解释。

网友提出什么问题呢?比如拿格莱尔姆投资高股息来比较,说坚持十几二十年你再看一下,轮动周期越短越好就是笑话;再比如高股息不单单收股息,还有赚均线回归的钱等等。

舆论是个很奇葩的东西,跟破窗效应如出一辙,当有人评论你不好时,评论就会一边倒向反对的意见,反之相反。因此,在这里顺带提一下个人意见,不要过度关注评论,它会调动你的情绪,左右你的思想,致使纠结一些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问题,致使没有独特的眼光,变成羊群效应中的一只羊。

针对网友“非专业”的问题,首先我要提两个问题:高股息策略是为了获取高股息吗?真正理解DDM模型,知道股利贴现是怎么回事吗?

答案是:高股息策略并非是为了获取高股息,而是一种价值投资的选股方法。在详细解释这个答案前,我们需要做如下阐述,否则容易误解。

回测的数据摆在那里,要质疑你首先要亮出你认为更有效的数据?口嗨会在韭菜的路上越走越远。

通过上一篇的回测,我们知道高股息策略贡献超额收益率的是股息率排名在16-30的15只股票轮动。如果对这15只股票进行轮动,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为18.82%,而同期沪深300为6.04%,若是比对的是跟踪沪深300的华泰百瑞沪深300ETF,其年化收益率大概在7.6%左右,因为沪深300指数非全收益指数,我们要算上股息率(具体怎么计算请参考上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轮动策略

因为大家都没有理解轮动策略,所以要先解释一下轮动策略。虽然选择的是5个交易日轮动一次,但是并不是说5个交易日后要把15只股票卖掉,重新买入15只股票。

比如某持仓这次排名16名,5个交易日后,它的排名变成20,但它仍然处于16-30中,不需要卖出再买入。

我们假设,5个交易日之后,15只股票仍然处于16-30之间的排名,只是次序发生变化,那么便不用调仓,它跟超短线操作是两回事。

也就是说,5个交易日之后,我们要调仓的只是排名“涨出”30名之后或“跌入”16名之前的股票,注意这里的“涨出”和“跌入”,下面会对其进行解释。

因此,5个交易日轮动,它并不意味着短期操作全部股票,不要简单的理解为散户的短线操作。

为什么要选择轮动策略?因为轮动不需要去判断市场估值或价格的高低,时时满仓,资金可以充分的利用,在不择机(择机判断错误会导致错失机会,或买在高点卖在低点,非多年股市滚打的投资者,择机本身就是极大的难题)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收益率——但不择机也是存在极大缺陷的,即会导致资金回撤较大。

股息率TTM=近一年的股息/当前股价

上文我们提到:我们要调仓的只是排名“涨出”30名之后或“跌入”16名之前的股票。

为什么是“涨出”30名?不应该是跌出30名吗?

其实我们只要知道“股息率TTM=近一年的股息/当前股价”,基本可以理解“涨出”30名的含义了。

假设近一年的股息它是固定的,当股息率越小时,即排名越靠后,相较于股息,它的股价是越高的。

即股息率TTM与股价成反比,文中高股息策略赚的本身就不是股息的钱,而是排名推动股价上涨的钱。

比如某股票它原先的排名是16名,我们买入,后来随着股息率的下行,致使排名到31名,我们选择换仓,将其淘汰,实际上我们已经赚了股价上涨带来的15个排名。

如果不能理解,我们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某只股票它的近一年股息是每股分红1元,股价为10元,它的股息率为10%。当股息率跌到5%的时候我们将去淘汰,我们在看它的股价,它其实已经涨到了20块钱,我们赚的就是股价10元到20元的10元差价,而不是股息分红。

分析目前股息率排名前50只的股票

我们要分析目前股息率排名前50只的股票,首先我们要获取该股票以及它的股息率,那么如何获取呢?

其实,问财是个好东西,一搜就能搜出来,大大的减少工作量。比如我们搜语句“股息率ttm前50只股票”,列表就出来了,如下图。

因为网页不好截取,我们导出数据,用 Excel列表的形式来看这50只股票的分布。

从上面这50只股票来看,你发现问题了没有?为什么是16名到30名贡献的超额收益率?而选择前10进行轮动年化收益率仅有2.1%,远远跑输沪深300的6.04%。

比如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讲了高股息率股存在的两大缺陷:一、成长性不足;二、具有很强的周期性。

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两大缺陷引申出第三大缺陷——不可持续性。

我们来看前15的股票,基本都是成长性不足,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比如第一的振东“钙王”,往年不怎么赚钱几乎不分红,去年突然赚钱,而赚了钱没有去处,就进行了高额分红。

我们再来看本钢,因为钢铁周期性的到来,去年本钢赚了很多,但赚的钱同样没有去处(成长性不足),也选择了高额分红——其他的基本都一样。

但是我们看其高得离谱的分股息率,便可知道它的股价是处于低位的(根据股息率的公式),有这么多钱分红,说明很赚钱啊!否则哪有钱支付这么高的分红。

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它们那么赚钱,为什么他们的股价还那么低,投资者都是傻子吗?显然不是,因为它们的利润不具备有可持续性,赚的是一次性的钱,而不是往后也这么赚钱,也这么分红。

比如若振东股价没有太大变化,近1年它是稳坐第1名的,而当来年到分红的时候没有分红,它会直接跌出几千名之后,然后我们将去淘汰——而我们持有一年,没有赚到钱的,甚至亏钱。

因为超高股息率的股票不具备有可持续性,未来企业不能赚钱,所以它的股价才在低位,不被投资者认可,排名才能靠前——显而易见,我们淘汰股息率排名靠前的15只股票是有理论基础的,并非股息率越高越值得投资。

我们再来看排名16~30的股票,它们基本处于成熟企业,且周期性不那么强,具有较稳定的现金分红。

而我们假设现金分红固定,那么当它的排名到30以后,说明它的股价是上涨到30名之后的,我们赚的就是这部分钱。

股息率TTM存在的问题

我们来看16名华夏,股息率为12.48%。诶!华夏不是每10股分3.38元吗?相较于5.12的股价怎么来的12.48%?

我们来看华夏的除权除息日,2022年是6月8日,去年是7月9日,而目前交易日是7月8日,股息率TTM计算的是近1年的股息率。所以,这里要加上去年的分红10派3.01元,共每10派6.39元,它的股息率就高达12.48%了。

但是到下个交易日,若股价不变,股息率就会跌到6.6%,跌出前50排名——这是股息率TTM的缺陷,但采取任何股息率的计算方法都有其缺陷。

我们再来看17名的一汽,同样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的,将2年的派现计算到1年中——因为近两年派息的日期不同。

因此,我们将轮动周期设置在5个交易日具有较高的收益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可以极早的剔除“假高股息率”的股票,其整个策略回到正轨。

当然,股息率TTM也有其优点,错开2年重叠日期,可以较真实的反映股息率,同时也可以错开买在登记日之前,被收取高额的红利税——也进一步说明,高股息率策略压根就不是为了高股息。

高股息策略是价值投资的选股方法

上面的内容解释了该策略为什么这么运行,其实也就是在解释采取高股息策略并不是为了获取高股息,而是一种价值投资的选股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股息率高,也就象征着相较于企业获取得极高的利润(不懂可百度一下现金分红的条件),股价处于低位,类同DDM模型,其内在价值高,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二、股息率稳定(选择排名16~30),也就象征着企业的获利稳定,企业一般属于成熟期,具有较强的现金流,风险相对较小,可以有效的避免进坑。

三、牛市跟涨,熊市抗跌,盈利好多现金流的成熟型企业天生就具有横穿牛熊的能力——可以参考策略的收益曲线。

四、市场利率下行,高股息股票相对会受青睐,因为相较于债券收益率,可以充分的体现现金分红的优点,资金流入从而推动股价的上行。

进一步提升收益率的方法

我们轮动排名16~30的股票时,通过回测其收益为18.82%,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进一步提高年化收益率呢?

上面的举例我们是不考虑择时的,若我们考虑择时,只要择时得对,可以避免较大的回撤的同时,提高总体收益率。

比如当我们假设全市场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下运行该策略,当市盈率达到30倍时选择空仓,直到市场下跌,回到20倍以下才开始继续运行该策略,回测结果如下图。

年化收益率可以提到21.9%,而最大回撤可以下降至30.2%。

但是需要提的一点,过去并不预示未来,所以回测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即择机本身是存在问题的——仅针对2015年的牛市转熊市有效用。

因此,从资金的利用率,以及择机本身就是极困难的存在,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对于轮动策略并不建议去择机。

搜索建议:
热文

 梦见豆角是什么意思

我抖落着右手,从中指手指甲里掉下三株嫩豆芽似的香菜,寸把长,往手指甲里一看,还有几粒黑豆。冒出一个念头,我可以写一篇文章了,题目就叫,世上最小的菜地。一转身,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