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清代“性灵诗人”袁枚十首小诗,其中一首曾刷屏【该文内有袁牧五言绝句《所见》《春风》《十二月十五日夜》《鸡》《苔》】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的诗讲性灵,追求直抒胸臆,反对儒家诗教,所以他的诗格外清新可人。品读袁枚的诗,如品茗茶,如尝糕点,如听小曲,别有一番意趣在心头。袁枚是个讲生活情趣的人,也是个“户外运动达人”,60多岁以后,他还狂游名山大川,天台山、雁荡山、四明山、雪窦山、黄山、庐山、武夷山等,都被他踩在脚下,甚至到80多岁还兴致勃勃出游吴越等地。

(1)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简评:这首极富童趣的牧牛诗,写得趣味盎然。全诗抓住牧童捕蝉瞬间,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2)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简评:一句“春风如贵客”,就足以让这首诗名垂千古。

(3)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简评:这首咏史诗的主题是“普通大众爱情比帝王的爱情更值得流泪”,体现了袁枚“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4)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简评:这首写吹灯入睡、月光如水的小品诗,写得清新凝神、诗味十足。

(5)遣兴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简评:美女需要反复打扮,好诗需要反复修改,这是袁枚的“诗学”主张之一。

(6)山行杂咏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简评:这是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袁枚旅行体验版。

(7)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简评:养鸡是为了杀鸡,这小聪明,还是不要让鸡知道的好,否则……

(8)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简评:这是袁枚游桂林独秀峰所写的诗,最后一句“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以挺拔的青山作比喻,道出“人生孤立也不必苦恼”的达观豪放人生。

(9)桐江作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简评:这首清新明快的山水诗,将坐船游桐江的体验写得清新脱俗、隽永有味。

(10)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简评:这首以不起眼的“苔花”励志要“学牡丹开”的咏物小诗,被一位乡村教师改编之后,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大放异彩,刷屏网络,成为“网红”。此诗走红的背后,是平凡的“苔花”引发了平凡人群的共鸣——哪怕是最平凡的人,也应该精彩地怒放。

搜索建议:
热传

 一部书反映中国非遗全貌

广布中华大地的无数民间传说,古琴、十二木卡姆等音乐,京西太平鼓、徽州板凳龙等舞蹈,绕梁三日的昆曲、东北二人转等戏剧,吴桥杂技、陈氏太极拳等体育、游艺与杂技,杨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