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舌诊第三十讲:上焦有热、下焦积湿之舌,孙思邈的一张小方可上下同解!

上周门诊,一老年女性患者来诊,正好赶上我诊间休息,过来和我套近乎说“您还认识我吗?我是去年找您看病的老患者”,我:“不认识了…” 有点尴尬是吧?这么多患者我哪记得过来啊,更何况是去年呢。

套近乎儿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没挂上号,临时来就诊,因为我说“不认识”她了,所以呢?埋怨我没认出她,既然是大夫的错,就得给加个号,你看这“套路”多深啊。不知道下次她会不会拿着这篇文章,来找我说“您用我的舌头照片了,给加个号吧”。(注:以后这些招儿都没用,请勿模仿,哈哈)

到了她就诊了,一看就诊记录,正好一年前曾来就诊,只能当做新患者对待,屏气凝神,诊脉查舌,她一伸舌头,我就发现了关键问题,如下图:

看这个舌头,舌前尖部红赤有点刺,此为上焦有热;舌后接近根部偏左侧(患者之左),有略腻的白略黄厚苔,这个苔呢?不老,面积也不大,边界也算清楚,整体看来是最近新生的舌苔,我估计应该不会超过一周。

结合脉诊,舌脉互参,舌根之苔的位置,确定在其泌尿系,如果在西医诊断,应属“泌尿系感染”。上焦之热呢?应是心肺火旺,但其无明显症状,反而是泌尿系感染症状最为突出。其听完我的判断,看了看身后的女儿,对我深深的点了点头,说了句“shen了”。果然,其最近外阴瘙痒难忍,深受其苦,又不好对外人言表,所以急着跑来找我诊治了。

如果一直看舌诊系列文章的同志,可能会说,这个类似吧?用引热下行法,将上焦之热引下去,还用牛膝与肉桂?错,此例绝对不适用,因为此例之下湿伴热象,再仔细看看看舌根新生之苔微黄,只是因为新生不久,黄腻之象不明显,但明显是湿热。

第二十八讲中的脐周寒凉,那是下焦寒湿,刚好相反,如果用了牛膝与肉桂的引热下行之法,那就适得其反了,尤其需要注意。那么引热下行的方法在此例试用吗?仍然适用,只是不能用“川牛膝+肉桂”这对组合了。

【按:很多时候面对一个患者,最佳处方只有一个,几名中医大夫,面对同一个患者,能开出几种处方,这不是好现象,那是一种没有真正抓住病因病机的“乱象”。】

此例的最佳处方,应该是既能清上焦之实热,同时又能解下焦之湿热,这样一味药或者一个方子有没有呢?有的,它就是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实际上叫“苇茎汤”,因为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所以后人都叫“《千金》苇茎汤”:

《千金》苇茎汤:苇茎二斤,薏苡仁半斤,桃仁五十枚,瓜瓣半斤。以水五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渣,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这一味主药就是“苇茎”,我们现在药房里叫“芦根”,既能清在上之热,又能利尿消炎,治疗在下的泌尿系感染(湿热)。所以我给她开的是《千金》苇茎汤的加减方,去掉了桃仁,加了些金银花加强清上热之力,加了茯苓增强利尿除湿之功,大概是这么个方子,相信效果定佳。此文之舌也可以叫《千金》苇茎汤之舌吧。

【按:本打算把《千金》苇茎汤的资料,整理附在文末,但估计很多人不喜欢也没闲情逸致来读,故打算改天单独写一篇关于《千金》苇茎汤的文章了。】

搜索建议:
热传

 真传吊星择日全破译

真传吊星择日全破译 真传些子吊星择日法,既简单而又应验,经历代名师验证,可以说是至尊之法。在确定坐山之后,看该坐山属先天何卦,洛书为何数,便知河图五行,此秘法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