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小说写作丨怎样可以把人物描写得更饱满?人物描写范例

怎样把人物描写的更立体、饱满? 这里我个人总结了个经验,就是不要使用 “思想动词”,这里的动词不是我们常说的动词,如:打架、开车、走等等。

什么是思想动词呢?这个定义,是小说写作界的一个定义,通常包括:想、知道、理解、意识到、相信、想要、记住、想象、渴望……

广义上,爱和恨也是思想动词。

在写作过程中,像“是”和“有”,也要尽量避免。

我们举个例子:

这天晚上,王超错过了最后一趟高铁,为了回家,只能花大价钱叫了辆滴滴。当他回家,轻轻推开房门,素梅已侧身睡下,素梅从不曾睡的这么早。以往,素梅都会冲上一杯热腾腾的红豆奶茶,在客厅的沙发上躺着等他回家。

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让读者“知道”本不该角色“知道”的事情,让场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创作中,角色“渴望”的,“要”的东西,为了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不能直接写角色“要”,而是要引导读者“要”。怎样才能让读者有“要”的欲望、念想?这就需要让这件东西更形象、更具体,使用文字将“要”的物件形进行形象化,则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式。

我们还是用上面的例子,王超知道素梅喜欢他。若是按照这句进行描述,就如凉白开,毫无韵味、遐想。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

每天下午,素梅总是会在王超经常打篮球的篮球场边,捧着两瓶矿泉水,默默等着王超跑过来喝。矿泉水瓶上有着素梅的体温和香味,拧开瓶盖,喝起来有股甜甜的味道。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人物的描写,没有什么捷径,要想人饱满、立体,只能描写感官上的细节,由五感出发。

一般,很多作者都将“思想动词”作为一个铺垫陈述,用他们来搭建描述对象的框架,然后再用细节进行填充。

例如:

李团长知道这次时间来不及了。两个军的国民党,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唯一的突破口漓江渡,又被敌军炸毁了所有渡船,只能从距此80km的漓江桥迂回过去,但这至少也要七八天的时间。离师长给他的增援十八军的时间只剩下了三天。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这里开头那句“知道”就给剧透了,把后面的情节都给落了出来。既然知道了赶不上增援,那提前在做什么呢?这就给人一种不符合思考逻辑的感觉。这种写法,最好就是将“知道”写到段尾。或者,就直接去掉“知道”二字。

像这样的情节,我们在文章中,会遇到很多。想着的东西是抽象化的,要让读者感受,或是读者跟随你的笔墨来“想”,你就需要用形象化的描述,来对细节、视觉进行展现,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能有血有肉,生动起来。

前面提到的,爱恨也是这样的。

如:素梅讨厌王超。这样直接告诉读者,只是在描述一个结果。小说的灵魂是将故事情节用文字进行还原,用读者能够感知的现实场景,来带入,这才是引人入胜小说的关键。

这个过程,就如法官判案,以证据为基础。每一个细节串起来的证据,构成证据链,而不是推断、揣测,这里的推断揣测就像我们文里讲的“思想动词”,太过抽象,不足以使法官相信事件的经过。但是用细节、动作来展现情节,就大不一样了。素梅讨厌王超,用下面这段描写:

一下班,王超提着个用漂亮毛线织的手提袋兜着的保温壶,站在素梅经常经过的小路上,看见素梅,兴奋的跑向她,在离素梅三四米远的地方刹住了脚步,面向素梅,高兴的说,“给,这是昨天花了一整天熬的鸡汤,你这次伤得不轻,补补身子!”。素梅看向一边,嘟囔着说了句,“谁稀罕,快走开!别挡道!”……

很多新人,在写作时,常常将人物进行孤立描写,给人的感觉是,天地间就此一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作品中的人物,其实很少一个人出现。当你的作品,发生一个人出现时,这时,角色就会开始“想像”。这时要怎样描写,才能更生动呢?

我们举个例子:国军吴参谋长,开始担心这场战役共军会全军覆没,国军会被包了饺子。这样描述,毫无代入感。我们可以写为:

吴参谋长看看手表,已经11点多了,再看了看远处的高地,这场阻击战已经打了8个多小时,从凌晨开始,鬼子的重炮已轮番在阵地上轰了七八次,刚开始,鬼子的塔克还能排上用场,现在,整个阵地,都被砸得没有一块好,坦克都没办法开上去,只能在冲锋的间歇,远远的用炮轰。焦黑的土地上,硝烟弥漫,夹杂着刺鼻的火药味,尸体烤焦的味道。远处的铁丝网,挂满了尸体,早已没有了战前的规矩,凌乱的倒刺在硝烟中肆意的躺着,挥动着。鬼子又在集结,看样子又一轮冲锋马上就要开始了。远远的,传来坦克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又一轮炮弹将要砸过来。当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鬼子这次可能要使用毒气弹,不过,也有可能要使用火焰喷雾器。共军的部队快打光了吧,这次进攻能不能守得住?要是守不住了,这几千国军,可能就要被鬼子包饺子了……

在一个孤立的场景中,角色就会想象或者回忆。这时,哪怕是开始“想”、“忆”了,也不能出现“思想动词”。

就像下面这个例子:

素梅还记得她喝醉了,王超是怎样照顾她的。

这里的“记得”,就不应该出现在文里。

应该写为:去年腊月,素梅过26岁生日,她喝得一塌糊涂,是王超把她送回了家。半夜,素梅被渴醒了,要喝水。王超赶紧从椅子上起身,拧开了盖子,递去了水杯。素梅喝了几口,水是暖暖的,一点也不冰。原来,王超一直将水杯捂在怀里……

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没有任何的捷径。必须要写细节,同时,在描写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人物孤立。要与周围的人、物互动起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事物反应的形态,来呈现角色的思想,不要人为的去操控人物的思想。要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除避免使用“思想动词”,还应尽量减少“是”和“有”这样直接描述、叙述的词。

例如,大金牙有一口泛黄的烟牙。

大金牙哈哈一笑,半截烟头从焦黄的牙齿上离开,吐了个烟圈……

我们在写作时,人物的刻画,应多通过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进行描述。展现故事,而不是简单的讲故事。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吧,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信任。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