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生长的孩子,生长的父母——与家长交流家教中的5个重要问题

【题记】 人能常常看见他人的长处,而动佩服之心,自己就会常常向长进里去。——钱穆先生 美的作用,超越范围,直抵心灵。而美育不等于美术教育,是过去当下和未来持久作用下的一个长期话题。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困境是古老的,但思考可以常新。 如果能像 天问 一样问许多问题,这是很好的!因为任何一件事都是在不断质疑和问题解决中进步与成长的, 家庭教育也不例外 。 用上面的这段话作为开头来说家庭教育的话题,是想说明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没有问题,家庭教育不会进步,孩子与父母与不能“ 生长 ”! 特别喜欢“ 生长 ”这个词,看到这个词就似乎看到一种力量,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好的问题就像“春风吹过大地,万物充满了生机(生命力和活力)!” 因此,要使家庭教育“ 生机盎然 ”,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寻求家庭教育中“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自我探究欲,这样的场景才能真正吸引孩子,并让大人与小孩学习其中,探究其中,享乐其中,成长其中。 闲话少说,下面就结合家长经常和我交流的话题进行收集,用“ 问题-回答 ”的方式来说说我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1.培养好的德行与知识哪个重要?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要是问家长,相信每个都是回答:德行比知识更重要。 这里还是要扯着讲一些相关的东西。从国家层面,有“立德树人”,从家庭层面也就“以德为先”。 下面是繁体字的“德”: 【德的原意】 眼观七曜(yào)。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

再来说《弟子规》开篇《总叙》,也是特别强调“德行”的—— 上面说到七个方面的教育,其中前面六个都是说 “德行”的,比如: 孝、悌、谨、信、爱、仁,只有最后一个是“学文”,而且是在修行前六个方面“有余力”时,才去“学文”。

可是,现在我们似乎地反了,把“学文”,即追求学业水平放在第一位了。 所以,家长要“说到做到”,真正做到“以德为先”,还真是容易啊。 在女儿小时候的教育上,我最重视是孝敬老人,只要有一点做不到位,我会十分生气,一定要求重新再来,一定要道歉。还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带着女儿修家谱。 家风是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东西,虚已问学,从善如流。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 ,这些事情也一定要做,因为不能断了家庭的文脉。 2.知识与好奇心哪个重要? 跟好奇心有关的文章,我在公众号里写过多篇,列举如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选择阅看:

家长朋友们也知道好奇心是个好东西,是需要重视的东西,但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往往又被忽视了。 举个例子来说吧。 很小的时候,孩子问你“ 为什么 ”的时候,你也许很有耐心地回答这个,回答那个。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当孩子再问“ 为什么 ”的时候,就开始不耐烦了——这个现象很常见。 还有,在回答孩子“为什么”的时候,方式方法也是大相径庭的。有的直接回答了,有的是启发引导的,有的是“说一半留一半”,有的是“装糊涂”后带着孩子一起查资料的……个中差异,各位自品。 这里,我提出一个对待学习行为要“吾日四省吾身”,分享如下: 想看更详细的,请看 一文。

3.能不能打孩子? 一般情况下,不要打孩子。打孩子容易产生对立,除非你把后继的“麻烦”处理得特别好。当然在十分原则的情况下,家长可以有策略地生气,请看《 》一文吧。 对孩子批评有讲究,还可以看《一分钟爸爸》、《一分钟妈妈》和《一分钟生气》等家教书。。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孩子越小伤害越大。父母潜意识的情绪发泄、虚荣心、假装打爸爸(其他人)骗孩子哄孩子开心不是好主意——这样给孩子没有安全感,认为世界不易掌控。 4、为什么孩子总是把学习当作“痛苦的事”

先来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会感到痛苦? 有这么一个耐人寻味的佛教故事:一位和尚到外地云游,无意中来到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他走啊,走啊,始终没能找到水源。一天夜里,黑得出奇,他又渴得要死,终于支持不住,摔倒在地,却意外地发现身旁就有一汪水。他迫不及待地狂饮起来,只觉得这是天底下最甘冽清新的水了。是夜,他和衣躺在水边,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毒毒的日头将他晒醒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再美美地饱喝一顿。可是眼光到处,竟是一滩腐臭、发绿的污水!旁边还有累累白骨和腐烂流水的牲畜尸体。他不由得一阵恶心,大口大口地吐了起来。就在这时,灵光一闪,他竟大彻大悟——原来我对外界的一切感受,并不由外界决定而全由心生。自此,他成了名躁一时的得道高僧。 有人肯定会说,学习是一件必须付出艰苦努力的事,怎么可能会没有痛苦? 其实,这个问题混淆了艰苦和痛苦这两个概念。 “艰苦”是一种客观努力的状态,说明任务完成时的困难程度。“痛苦”则是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但从事这一劳动的人是否会因此感到痛苦就要因人而异了。热爱学习,对学习满怀兴趣的人,在艰苦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的是无比的乐趣,而厌恶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的人就正好相反了。 所以,我要说:满怀兴趣地学习就不会感到学习的痛苦 达尔文的成功,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 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的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的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 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他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所以他怎么会觉得学习与研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呢?(参见本人公众号“家教幼教”版块的文章《 从纠结到明朗: 》) 5、要不要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前几天乘公交,刚刚遇到的一件事:一个孩子大概幼儿中班大小的年龄,是爷爷带领的出去玩,手里拿了两个很大的、比较豪华的变形金刚汽车,玩得十分开心。因为车上人不多,我有机会去跟孩子交谈,我问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你的玩具金刚有多少钱?贵吗?你知道爸妈的辛苦吗? 孩子被我问得有点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支支吾吾、心不在焉地,也没回答我。看爷爷的态度有点炫耀的意思,好像很有钱的样子,我们的谈话没有能够进行下去,他们下车了。 我能揣摩到家长们的心态:只要我花钱,孩子开心就好,并不会问这样本质的问题!挣钱不容易,孩子要知道其中的分分皆辛苦?教育是随机的,契机就在眼前,看你能不能抓住。 我也曾在班上问过孩子下面的问题:“告诉我,你的爸爸在做什么工作?“那个孩子茫然地摇摇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每天很晚回家,开着车在外面,不是陪朋友吃饭,就是谈生意……” 是的,现在许多年轻父母的确都很忙,但这些父母能不能“常回家看看”,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细节,谈谈工作的酸甜苦辣,聊聊成功的幸福体验,这其实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细想一下,孩子将来一定要和现在的自己一样去面临需要自己行走的社会。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就是童话书、肯德基、零花钱,却没有自己对事物、对工作的信念、做法、感悟与体会,那这些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虚幻的、极不真实的世界里,这样的孩子能长得大吗? 经常听到家长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节约,自私,花钱大手大脚等等。须知,如果孩子不知道家长是如何靠辛勤工作给家里挣钱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把金钱与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孩子们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家长就可以也应该把你如何靠努力工作来谋生、为创造属于你的事业的道理讲给孩子听了。 还记得是2001年夏天,我和爱人决定从南通应聘到苏州园区工作。那年的暑假,我和爱人当着女儿的面郑重其事地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她。我们告诉他:现在我不再担任原来那个学校的副校长了,我们要到一个新的地方──苏州去做一个普通的老师。然后在地图上找到隔江的那个城市,在地图上标出我们乘长途汽车的走向。由于新的学校要申报省实验小学,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需要暑假就去加班。为了进一步让女儿感受我的工作状态,我只身带着女儿一人来到苏州,住到学校旁边的出租房里。白天我去学校工作,让她一个人在出租里看书看电视,眺望窗外的园区景色,但有一条──我会准时回家和女儿在一起。周六周日我带着女儿来到学校参观,告诉她即将在这所学校上学,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带她到园区各处走走看看,询问她的感受,我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交流着。 一个周末,学校派我到园区管委会参加公文写作培训。我和女儿说好,我一定会在中午12点准时回来。可是,因为培训有所推迟,我没有能按时回家。当我急急忙忙赶回家时,很远就听到的是女儿哇哇大哭的声音,声音特别响,特别伤心。全怪我。 是啊,女儿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和老爸这么孤苦伶仃地来到异地,而且准时回家的我失信了……关锁一个出租房里,空虚、寂寞,甚至恐惧一定会一古脑地向她这个羸弱的生命袭来,这些都是她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的东西,她能不感到害怕而哭喊吗?不要说女儿,就说我自己,刚来苏州不到一个月,也是倍感寂寞与无助,于是拼命往家里打手机,打给妻子,打给朋友与同事,500元话费,没过多长时间就用光了。想起老家吃苦耐劳的生父生母,地里的劳作,微躬的脊背,想起亲朋好友,我们能不挂念吗?但是,我还是毅然来到了苏州,为了自己心存的理想,为了自己向上的勇气,我来了。 我安抚了好长时间,才把女儿安慰住。我想对女儿要说的很多很多,但我不可能一次把这些道理都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说清楚,于是我这样说:“雨亭,今天是爸爸不好,爸爸没有准时回家,不守时守信用,让你受惊了,爸爸向你认错。但是爸爸是在工作,工作总有特殊的时候,你懂吗?”女儿似懂非懂,我接着说:“爸爸刚来苏州,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我要比以前在苏北还要更加努力,千万不能落后,这样我们才能留在苏州,留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女儿擦擦眼泪,十分“懂事”地点点头。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在苏州的“创业”生活,女儿开始了在苏州的学习生活。每天清晨,一辆自行车载着女儿,我聊着自己的工作,她谈谈自己的学习,一路走来,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如果你热爱工作,那么你可以和孩子分享你从工作中获得的乐趣。如果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失望,那么,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你仍然会有差强人意的方面──工资不太高,工作不是很稳定,或者这只是你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太顺利的阶段。 【最后的话】 当然,家庭教育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家长每天都在用行动时时来回答它。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道理:答案不能促进我们的思维,真正促进我们思维的是问题。 问题是我们学会教育孩子的核心要素,只有学会质疑,才能学会思考;只有学会思考,才能学会精进。 一个优秀的家长,一定是一个在家庭教育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 发现儿童,多样教育;多元思考,多种路径;回到原点,回到常识;古典心态,精进生长!

搜索建议: